從創作角度看《金剛川》:極度自信的管虎,到底栽在了哪?

2020-12-12 騰訊網

從上映前幾天每日新增一個億,到日均不足3000萬,《金剛川》只用了不到一周。其中,口碑效應的負面衝擊,似乎成為了該片日票房勢頭日減的決定性因素。

上映11天,累計票房突破7億元,若放在往年不算特別突兀,但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下,這個票房成績不可謂不矚目。

只是,後勁乏力的趨勢,已經讓多家機構悄悄調低了《金剛川》的總票房預測,目前最樂觀的估計,也不過是13億,與《八佰》差了太多。

巧合的是,《八佰》和《金剛川》都是管虎導演的作品,這位曾以執導人文範兒文藝商業片著稱的國內導演,如今卻備受自媒體、觀眾和部分專業影評人的指責。

甚至,因他向烈士紀念碑鞠躬時背手的照片,以及在宣傳片中帶著印有美國海軍字樣的棒球帽,引發了一系列現象級話題,至今熱度未減。

在對一個不吝導演的群情激奮、聲討此起彼伏的輿論氛圍之下,對《金剛川》這部電影在劇本創作和敘事框架的討論,似乎變得多餘甚至毫無意義。

屁股歪不歪、態度正不正,這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用自認為合理、有效果、觀眾滿意的新方式呈現與表達,卻對時代進步、文化自信、正確的歷史觀與價值觀視而不見。

想來,也只有像管虎這樣在特殊歷史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才能如此毫不違和地做出來。

在《金剛川》的前期宣傳中,一個很重要的噱頭就是,這是一部號稱創造了國產電影奇蹟的作品。

所謂奇蹟,就在於本片的創作、拍攝時間非常緊:3月立項、8月開拍、10月上映。

據說,因為《長津湖》等獻禮片因疫情影響而不得不延期,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的「當頭炮」,才輪到了管虎和他的《金剛川》。

從普通觀眾的角度去看,《金剛川》的成片質量確實不如預期,這當然有趕工因素的影響,但這或許並不是主因。

按照電影的一般創作邏輯,最耗時耗力、最需斟酌的地方是劇本創作。

劇本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和方向,影視劇作品的成敗,往往在主創人員選擇和劇本質量確定時,就已經註定了。

以商業電影為例,為了儘可能壓縮創作周期、降低製作成本,在劇本創作方面最簡單易行的辦法有幾個:

其一是翻拍經典。即將國內外被市場和票房證明是成功的影片,拿來重新打磨、二次創作和本土化。

這樣的好處是,既能藉助翻拍電影的IP效應炒一波熱度,又能在電影劇本、視覺呈現等方面有章可循。

當然,像《金剛川》這樣題材特殊的影片,翻拍是不成的。

其二是用電影劇本拍攝。

一位優秀的電影劇本創作者,大多以視覺呈現為目標進行劇本創作,這相當於在前期籌劃階段,就把一些工作提前完成了。

這樣做, 可以有效減少後期場景調度、鏡頭設計、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工作量,給主創人員節省一定的創作時間。

其三是用文學作品改編。

將紙面上的文字轉換成觀眾看得懂、能接受的視覺語言,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技術活,在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劇作品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化的轉換和取捨。

無論是歷史史料還是紀實文學,抗美援朝題材的文字材料和文學作品不可謂不豐富。

然而,管虎領銜的主創團隊,選擇了最具挑戰性的劇本創作方式:原創。

以現有的史料為藍本,創作出一個全新的故事,這對於時間緊、任務重的《金剛川》劇組來說,顯然增加了創作難度。

在以往的認知中,一部優秀的原創劇本,往往需要經過數月甚至以年為計的不斷完善和打磨的過程。

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聯袂執導的《長津湖》之所以經歷過一輪推倒重來,就在於創作過《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蘭曉龍「帶本進組」,並對劇本進行了艱難而漫長的二度創作。

在《金剛川》這邊,管虎不僅是三人導演組的領頭人,同時還是位列第一的編劇。

這個現象之所以有趣,就在於作為把握電影最初創作方向的編劇與把握電影最終成片質量的導演,竟然是一個人。

因為,在以往的電影創作中,編劇和導演往往是炒得最兇的一對。

對於這樣一部題材特殊而時間緊迫的作品,選擇導演、編劇一肩挑,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工作。

極度自信的管虎認為,憑著多年的影視劇創作閱歷,特別是拍攝《八佰》的經驗做底,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這也是到了影片公映之後,不買帳的觀眾只對管虎一個人發洩憤怒,而很少波及郭帆、路陽兩位年輕導演和其他編劇的主要原因。

作為影片掌舵人的管虎,選擇了一個相對取巧的多敘述視角表現手法,強化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這也是為何很多人把《金剛川》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刻爾克》做對比的原因之一。

《敦刻爾克》以敦刻爾克大撤退為大背景,將敘事重點集中在盟軍這一邊,以海灘(陸地)、船(海洋)、飛機(空中)三個特定空間下,緊緊錨定三組特定人物(步兵、船長、飛行員)的視角,讓觀眾深入人物內心的直觀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可貴。

強大的現場調度和場面控制能力,與相對嚴謹、邏輯清晰的剪輯和呈現方式,是《敦刻爾克》致勝的法寶,諾蘭展現出了電影大師的應有素質。

專攬瓷器活的管虎,似乎想要複製這位電影大師的成功,然而,《金剛川》的最終呈現是糟糕的,無意義的鏡頭疊加和相互踐踏的視角,很快耗盡了觀眾的耐心。

把一個簡單的線性故事,刻意的切分為三個獨立的視角,這當然是本片在敘事上的特色之處,然而,糟糕的視角切換嚴重影響了敘事的連貫性。

更可怕的是,本來應該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撐的多元視角,最終呈現的結果竟然是相互踐踏和相互「搶戲」。

觀眾最直接的感受是,本來看得懂,卻又覺得亂八七糟,對志願軍的敬意之情與對這部影片的高預期,在雜亂的剪輯和不斷重複的情節中,被慢慢磨沒了。

從創作思路和理念上看,《金剛川》從格局到思想上的「水土不服」,是註定了的。

至於,用好萊塢反戰電影的拍法,去試圖解讀抗美援朝「立國之戰」的意義,

用美國飛行員居高臨下式的憐憫和慘烈的血腥鏡頭,來突顯志願軍前僕後繼的流血犧牲,

用白馬和京劇等極富象徵意義的方式,來向革命浪漫主義靠攏和致敬,

無非是對自身技術過於自信的管虎,用自己的一套電影語言,固執、刻板、膚淺的解讀抗美援朝精神的失敗嘗試。

相關焦點

  • 《金剛川》導演管虎:拍電影,技術是第二位的
    如果把上映影片火爆程度排出Top10,《金剛川》和《八佰》必定名列其中,它們的導演是同一人。在12月5日開幕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紅毯環節,劇組人員攜手出席,隨後,導演管虎接受了央視新聞的獨家專訪。《金剛川》拍攝幕後:萬事都要有精神上真正合拍的戰友
  • 看過《金剛川》之後的疑惑: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如何分工?
    所以,在百度APP、百家號、百度貼吧聯合舉辦的百度娛樂觀影團《金剛川》的主創映後交流時間,戰臺烽第一個舉手提問,問題就是"三位導演如何分工?",管虎導演相當幽默的表示"你猜!",大家都樂了。我說"我猜不出來",郭帆導演接下來說:"這個影片,是一個協同創作的過程,大家擰成一股繩,如果要嚴絲合縫的給它分開,哪段是哪,這很難,我們大家都是有交叉的去完成,然後相互融合的過程,創作中最難的一個部分,就是協同作戰的部分。"這個回答,算是很坦誠了。
  • 《金剛川》上映首日票房破億,導演管虎卻被罵慘
    《金剛川》是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題材新穎,時間節點選擇合理,呼應當下熱點,同時以吳京、張譯、鄧超等頂流明星參演,可謂吸睛,抓住了觀眾的痛點,備受矚目。但是看過的卻都失望了,尤其對導演管虎,罵聲一片。罵聲有三點:第一:該片拍攝時間較短,故事情節不夠連貫,影片過渡生硬,有點趕工期敷衍的嫌疑。
  • 管虎:《金剛川》之於中國電影是新的經驗
    10月22日,中國電影人向「最可愛的人」致敬——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電影發布會在京召開,《金剛川》導演管虎、郭帆、路陽,總製片人梁靜,領銜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特別出演鄧超,主演邱天、周思羽等出席活動。影片今日全國公映。
  • 《金剛川》:管虎牽著一匹白馬,渡過了那座理想橋
    由於管虎的個人風格太過濃烈,《金剛川》也自帶「管虎風」。當然,看過《八佰》的影迷們自然都還記得那匹可以自由穿梭於敵后街道上的白馬,這匹白馬同樣出現在了《金剛川》中。雖然不知道這匹白馬是不是管虎從《八佰》片場帶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管虎將「白馬情節」帶到了《金剛川》中。
  • 吳京管虎《金剛川》定檔,這陣容堪稱超級無敵,看完預告片沸騰了
    #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上映。 《八佰》之後管虎又一重磅作品,吳京張譯主演,票房瞄準20億妥了。吳京管虎強強聯手打造《金剛川》定檔上映,看完這陣容堪稱超級無敵,看完預告片我內心沸騰了。
  • 《金剛川》和《八佰》導演是一個嗎 金剛川和八佰哪個更值得看?
    《金剛川》和《八佰》導演是一個嗎在《金剛川》上線之前,管虎已經通過《八佰》證明了他在戰爭片領域中的絕對實力。由於管虎的個人風格太過濃烈,《金剛川》也自帶「管虎風」。當然,看過《八佰》的影迷們自然都還記得那匹可以自由穿梭於敵后街道上的白馬,這匹白馬同樣出現在了《金剛川》中。雖然不知道這匹白馬是不是管虎從《八佰》片場帶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管虎將「白馬情節」帶到了《金剛川》中。只不過每個人對這匹駿馬的理解都略有不同,除了可以確認它象徵著希望和浪漫之外,更多層的含義恐怕只有管虎本人清楚了。
  • 有人說《八佰》和《金剛川》是跟風諾蘭?管虎:絕不!
    有朋友說,看完《金剛川》一回味,發現這兩年的戰爭片成了電影院的主打類型了,從吳京的《戰狼2》和林超賢的《紅海行動》開始,戰爭題材的電影就突然春暖花開了。《金剛川》和《八佰》兩部電影前後腳交替上映,同類型題材密集度太過緊湊,難免讓人覺得都在搶香餑餑。其實吳京只是把這個題材帶火了,而不管在戰狼之前還是戰狼之後,導演管虎都堅持在這個題材上深耕著。如果說《戰狼2》之後《八佰》和《金剛川》有蹭熱門嫌疑,那我們不防往前看看:《廚子戲子痞子》、《八百壯士》、《鬥牛》,還有電視劇《火線三兄弟》。
  • 管虎 郭帆 路陽的《金剛川》到底有多燃?獨家揭秘背後的三重秘密
    這部從海報上看「炸翻天」的大片匯集了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聯合執導,主演則涵蓋了一系列曾出現在大銀幕上的硬漢演員:張譯、吳京、鄧超、李九霄、魏晨……此等量級的陣容擺在這裡,無疑能夠強力接棒國慶檔。那麼問題來了,本片成色究竟幾何?
  • 《金剛川》破3億,但導演管虎惹事了!他是天才,還是狂傲無知?
    《金剛川》在質疑與讚譽中,3天票房破3億!成績不俗! 但導演管虎惹事了! 影片與當下的民眾情緒與時代熱點形成共振,在褒貶不一的巨大爭議中,促使更多觀眾走進影院! 罵也好,誇也好,票房是蹭蹭蹭上去了!
  • 管虎:孤獨而浪漫
    管虎當時外號「管大棒子」,瘦且高,和女孩說話磕磕絆絆。在胡同日常的小型「戰爭」裡張揚男性氣質,是那時的他找到自信的方式,「穿喇叭褲,包裡背武器,所有人都這樣。」搖滾樂成為管虎少年時擴張生命力的方式。對他而言,搖滾傳遞的是對人生的不甘,是一種衝出軀體飛向邊際,對生命自由的嚮往。
  • 《金剛川》票房低迷,管虎戴「美軍帽子」引爭議,有吳京觀眾也不買...
    本周有部新片的關注度很高,這部電影就是《金剛川》,影片匯集了吳京,張譯,鄧超等巨星主演。按理說這麼強大的陣容那票房絕對是奔著破歷史紀錄去了,但沒想到它一開畫就遭到了觀眾的冷場。此外本片導演管虎在場外的一些舉動也引起了巨大爭議!
  • 管虎再出獻禮片,《金剛川》引不滿,《東極島》籌備3年,還會被說是...
    《金剛川》不僅是意義非凡,幾位主演演員也是很不錯,張譯、吳京、鄧超三位百億影帝加盟,管虎聯合郭帆、路陽兩位實力導演,這樣的陣容應該會是一部好片子吧。可惜《金剛川》上映之後,更多人是懷疑的態度,認為這部電影的質量一般。
  • 《金剛川》五大科普,883.7高地,原型張振智,管虎的情懷?
    #電影《金剛川》毫無疑問是一部獻禮電影,當然從題材方面更是有區別於紀錄片,我們總是說國產電影中,如《金剛川》《八佰》這樣的戰爭戲總能激起我們的熱情,一點不假,總體而言,《金剛川》還是很成功的,雖然說如今口碑有些分界,但是從全局出發,這也是藝術與現實之間、乃至歷史之間務必做出的抉擇。
  • 從老炮兒到金剛川,兼顧票房和藝術性,深度解讀管虎的導演風格
    今年的電影院相比往年顯得有些冷清,但是對於管虎來說卻又熱鬧非凡。命運坎坷的《八佰》搶了個開門紅,隨後又有《金剛川》接踵而至。兩部大製作的戰爭片,一改管虎往日小成本黑色喜劇的調性,搖身一變成為國內商業片導演的領頭羊。對於管虎來說,導演風格和20年前並無不同,認識管虎還是從2000年的《上車!
  • 《金剛川》豆瓣評分遠低於《上甘嶺》,它到底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金剛川》上周五公映,此前主演張譯在一場發布會上曾經誇下海口,「我以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會比《八佰》差!」不過,電影公映後,口碑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讚美。在豆瓣,它的評分只有6.5分,這個分數,遠低於1965年拍攝,由高保成主演的抗美援朝經典電影《上甘嶺》的8.0分,也低於管虎拍攝的《八佰》的7.7分,而觀眾對於該片開頭從三個不同視點來表現同一個護橋行動的拍攝手法也有不同的看法。
  • 導演管虎:中國類型片可以選一條和歐美不同的路
    幾乎是《八佰》上映的同一時間,管虎和郭帆、路陽組成《金剛川》導演組趕赴丹東拍攝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影片《金剛川》。《金剛川》所遭遇的困難和《八佰》不同,短時間內拿出一部重大題材的影片,考驗著中國電影工業水平和團隊協作的能力。管虎坦言,想做成這件事不能用常規操作:「你遇到這件事的時候別先抱怨。可能這輩子就這麼一次機會,要珍惜,把它做成。」
  • 《金剛川》放映時長 電影金剛川是真實事件的嗎
    《金剛川》放映時長電影金剛川是真實事件的嗎10月25日,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就要上映了,目前關於該影片的各種消息已經在網上鋪天蓋傳開,極有可能成為下一部《八佰》。
  • 《金剛川》目光對準三個後方戰士 孤寂中潛藏著剛勇的血性
    之所以有這樣的反響,在導演管虎看來,這次創作最關鍵的就是抓住了電影的主題:犧牲。   與抗美援朝有關的電影已經不少,觀眾並不陌生,因此,管虎希望能另闢蹊徑,找到一個獨特的角度來呈現抗美援朝的戰爭氛圍。在以往抗美援朝的電影中,出現最多的就是大規模的兵團作戰和美式坦克轟轟駛過的畫面。
  • 這就請你看《金剛川》!
    《金剛川》目前上映兩天,已經拿下2億票房,一天一億元的速度令人欣喜,作為紀念抗美援朝的大戲,它確實令人期待,不如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到底講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