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辦印發了《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2021年春節長假的基調和要求。
在歷史首次「就地過年」的大倡議下,已經苦苦煎熬一年的文旅企業,能否更好地「活下去」,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
可以明確的是:本地遊、周邊遊將是消費的主流,錯峰、防控會是服務的前提。
旅豆學堂重磅推出深度對話專題,與多位文旅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共話: 「就地過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旅遊科學學院副院長
· 中國旅遊景區協會
標準化委員會副秘書長
本文3000字,閱讀共需9分鐘。
核心內容如下:
現狀:春節長假在線預訂產品會火爆嗎?
思考:休閒還是旅遊,流量爭搶需要關注?
建議:疫情第2年,在線旅遊服務如何升級?
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29省市發出「誠意挽留」政策,倡導大家「就地過年」,從政府管理的要求來看,各地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支撐政策,確保留下來的居民能夠舒適快樂的度過這個特殊長假。
而攜程、去哪兒、飛豬這些OTA企業,也快速推出了系列「就地過年」的產品,以北京為例,有關春節期間本地景區的搜索量一周內增長7成,「酒+景」套餐搜索量一周內增長4成。
那麼,今年的春節旅遊市場對於在線旅遊企業來說,是否是一次機遇呢?
鄧寧:「整個疫情倒逼旅遊智慧化、精細化管理進程加速」。
然而聚焦到在線旅遊企業來看,不一定是機遇,更多是挑戰。
對於傳統的OTA來說更多是挑戰,雖然他們上新了本地遊的產品,但是對於以「旅遊/旅行」為主流產品和收入的他們來說,這些OTA平臺上現有的產品並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周邊遊和本地遊是與旅行不一樣的,整體的產品供給和服務能否真正快速響應,其實是存在疑問的。
但是對於美團點評這樣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來說更多是機遇,因為持續深耕本地市場,無論是本地景區還是各類休閒空間,都有更多的儲備和運營,一旦需求湧入,能夠快速滿足需求。
「在線旅遊市場三大挑戰」
結合疫情給智慧旅遊帶來的影響,鄧寧分析了今年在線預訂的三大挑戰,值得文旅企業了解,並作為產品設計和營銷推廣的參考。
(1)預訂方式的轉變:由於疫情防控的要求,遊客更依賴於在線預訂,而且在OTA平臺上預訂的方向會從長途、機酒、返鄉等春運形態產品,轉為周邊、短途、酒店類、景區門票等預訂。
(2)預訂產品的轉變:長線、跟團、目的地化產品可能受影響較大,生活周邊、休閒度假、文化體驗、城市市集等產品可能成為在線預訂產品的重點。
(3)出遊行為的轉變:走親訪友、多家庭組團出遊的情況可能減少,單個家庭甚至出行成員數量方面可能也會有所減少;受疫情區域影響擾動較大,南北方的管控要求不同,導致出行行為也會不一樣;避免扎堆、錯峰出行等可能成為遊客關心的主要方面。
對於大部分文旅企業來說,有限制的就地過節已經算是個「好」的局面,比起去年春節的全面「停擺」來說,仍然存在著開門接待的機會。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7天的長假並不是一個短的時間,很少有人能「宅」在家裡渡過整個假期。特別是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帶孩子出去玩一玩,逛一逛,是一個必須的選項。
那麼,在中長距離的出行被遏制之後,當本地遊、周邊遊成為主流,是不是城市周邊景區可以迎來大量的本地遊客,郊區的民宿等業態也會有營收增長的機會呢?
鄧寧:「城市內部的休閒空間,比如文化藝術街區、時尚綜合體、主題小鎮、購物場所等具備休閒、娛樂、餐飲和購物功能空間,在今年的春節會更熱門。因為這些空間離城市居民更近,預約更方便,沒有門票的限制,一般不存在住宿消費的產生。」
「而城市周邊的旅遊景區和民宿,根據各地的管控政策,存在著不同的限制,接待量和接待方式是有要求的。在這種情況下,並不能樂觀的認為,本地遊客就能帶來令人滿意的客流量,必須還要通過各種營銷刺激和推廣活動,才能讓更多的人選擇去周邊旅遊。」
然而在一個區域中,有休閒旅遊需求的遊客量是基本固定的,這也就意味著,城市內部休閒空間和周邊的旅遊場景之間,存在著流量之爭。
鄧寧更加看好文化場所,認為他們可以更有作為。
「建議區域主管部門,能夠給「就地過年」的文化藝術活動帶來便利,比如優化博物館等文化場館的開放時間,延長城市交通的運營時間,提升電影院、非遺等文化場所的假期體驗服務等。」
旅豆學堂通過行業調查發現,不少地方政府都在通過「新春特惠」活動,送消費券、送景區門票…… 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休閒旅遊的活動選擇,為當地的文化旅遊市場創造更多機會。
以浙江為例,有景區通票禮包、地方戲劇連臺演出、城市內部過大年活動。雖然不同休閒旅遊空間之間存在著遊客流量的「競爭」,但是整體喜慶節日氛圍的營造,勢必會整體提升遊客的消費需求,所以核心還是要想辦法提供好的服務內容。
鄧寧作為文旅行業資深的智慧化專家,在大數據分析、在線服務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主編的《旅遊大數據理論與應用》也是極具價值的本科教材。
在圍繞2021年「就地過年」開展的深度對話中,也重點針對「在線旅遊服務」和「智慧旅遊」進行了探討。
疫情影響文旅行業的第二年,在線旅遊服務仍然是最受關注的話題,在線預約、分時預定、信息採集等在線旅遊服務已經成為了常態。
消費者和旅遊企業看起來都在使用這樣的功能,這是不是代表著我們國家旅遊行業的在線化服務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呢?
「硬體技術已經到位 營銷管理服務還未一體化」
鄧寧:「目前的硬體設施已經部署到位,從技術層面看不是問題,但是之後的運營機制,如何從一個簡單的預約功能,變成營銷、管理和服務一體化的運營體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具體來看,現在大部分的景區只是在購票和入園時設置了「分時預約」的動作,但是隨後的在線服務和營銷行為並沒有利用這些數據。
「2021在線旅遊服務升級方向建議」
今年的防疫和市場服務並行的情況下,其實對於旅遊景區等實施精準管理、提前預判、快速反應等提出更高要求。
那如何利用智慧旅遊做好遊客的在線服務呢?鄧寧從智慧營銷、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等三個維度提出了針對性的升級建議。這些建議,不僅僅是一家企業和組織的升級方案,更需要區域主管部門和整個行業一起聯動,才能產生更大的效應。
(1)營銷方面:建議OTA加大對周邊遊酒店、景區的推介力度,旅遊景區等企業在開展旅遊營銷活動時,多關注周邊遊、自駕遊服務方面訴求,加強營銷與人流疏導、錯峰出遊方面的配合力度。建議在營銷-觸達-購票的流程中,直接完成「分時預約」的動作。
(2)服務方面:建議政府和企業利用移動端各平臺及時發布景區、旅遊場所等開放信息,對突發事項和應急響應信息在官方權威平臺第一時間進行遊客告知,利用各類CRM、簡訊、社群等方式及時對周邊遊場景下的交通、錯峰、防疫政策等進行提醒。
(3)管理方面:建議政府統籌多平臺數據,加強疫情防控監測,統一對景區等旅遊空間進行有序的人流調控,確保預約與錯峰;各地的健康碼與預約平臺之間的積極聯動,基於大數據實時分析的人流車流預測和有序管理;可以通過在線工具,提升和完善無人化非接觸式服務的規範。
最後,鄧寧在這次深度對話中也提出,旅遊行業的脆弱性仍然是個大問題,目前的很多討論、擔憂,都源於制約旅遊行業的因素過多。
文旅融合之後,也存在著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間一段時間的流量爭奪,融合的共同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如果想要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也建議做更多的嘗試和跨界,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隨著春節長假越來越近,消費者的興奮和服務者的擔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其實有一些文旅企業主已經面臨著停工的問題,無論如何,「就地過節」都是一個比去年更好的局面,希望行業能夠在限制中找到突破點,找準機會「更好的活下去」。
旅豆學堂將繼續對話旅遊安全專家、旅遊營銷專家,繼續探討如何在2021年的春節長假,尋找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案。
深刻剖析旅遊的本質以及旅遊信息化的本質
三大方面,增強景區智慧化升級的獲得感
詳細解析場景導向的景區信息化實現路徑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旅豆學堂】公眾號,回復關鍵詞「鄧寧「即可學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