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通過朋友的關係, 認識了一位深圳電子廠的張總,張老闆是臺灣人。在臺灣做發達以後也想做實業來報效祖國,於是他在深圳開了一家電子廠,經營了六年以後電子廠的發展與他的設想大不一樣。
六年前,他的業務做得順風順水,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元器件訂單,其中80%以上的都是二線手機品牌的顯示屏訂單,這讓這種在國內做代工的電子廠生存得很滋潤。和老張一樣的電子廠在深圳和東莞都有很多。
老闆們也互相都熟悉,也會互相介紹資源共謀發展。可是如今,老張看著他的生意夥伴們,一個個的都轉行,或者改變發展方向,或者破產倒閉。總之大家都在這個行業混不下去了,上個月老張,最終無奈關掉了廠房。
談到了破產的原因,老張很傷感,痛哭流淚。他說了這幾點原因。
1、利潤越來越薄。廠房是租的,工人的工資上漲的太快,對工人的福利要求也太高。但產品的利潤卻越來越薄。在商場上一個手機幾百上千不等。但是在他們這兒。一張手機屏算下來,出廠價的利潤只有幾分錢。而且渠道和甲方還在打壓他們的價格。
2、不斷上漲的廠房租金。談到另外一個原因,老張又是搖頭抹淚。深圳的地價全國都知道很不便宜。可是廠房的租金很多人不了解,老張透露了一下,以前他的廠房租金每個月是,12塊錢每平米,而現在則是要22塊錢每平米,而且仍有不斷上漲的趨勢。老張說他看到了地價在上漲,所以當時用手裡的餘錢在深圳南山買了一套房子。
3、工人的成本不斷增加。廠裡急缺技術工人,所以老張又高價請了一批高級技工。月薪在6000到8000元。而現在的技術工人很多來自於各大院校的大專生和技校的職高生。他們沒有工作經驗,但是也要求不低於3000元。如果你不給這個價格,其他廠也會願意給這個價格。
4、工人留不住,大量的工人都回內地了,雖然給出了很高的薪酬,但是工人仍然很難留住。大量的工人都往內地跑。而深圳的本地人家境優越,他們靠租金都可以生活的不錯,也不願意在廠裡幹技術活。
根據老張講述的這四點原因,讓老張的電子廠徹底的堅持不下去了,可是小編也看到仍然有很多的國產大品牌在崛起。這就說明我們的產業在轉型,新的經濟體在誕生。內地的企業越來越有競爭力,所以能夠吸引大量的內地人才,回家鄉工作。各位覺得是這個道理嗎?也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