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樟集團: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林業產業扶貧

2020-12-25 人民網

產業模式

湖南萬樟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該公司打破傳統造林模式,以珍貴樹種、名貴花卉、優質水果和「三茶」(油茶、茶葉、茶花)苗木綠化荒山,創建10萬畝、100餘平方公園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又將產業園與當地山水林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整合,打造成「中國花湖谷」旅遊景區,並發展相關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優質扶貧產業。公司對標國家提倡的低碳經濟、綠色環保產業,緊貼「三農」,做強了農業產業,美化了農村環境,帶富了當地農民。

扶貧模式

公司以園區、景區產業為依託,因地因人制宜,開展多種模式的扶貧幫困工作。一是幫助就業。將當地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民優先安排到園區、景區就業,並分別對男、女貧困務工農民每天加補10元、5元的工資。目前,公司接納務工農民3000多人,其中貧困人口佔42%。二是流轉土地。流轉當地土地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盤活了農戶的土地存量資產,農戶每年可通過土地流轉增加收入幾百至上萬元。三是創業幫扶。創建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免費提供技術、種子、肥料等,並與貧困戶籤訂苗木包購包銷合同,解除他們無技術無市場的後顧之憂。四是委託幫扶。主動承擔2131個貧困人口的委託幫扶任務,每年向每個貧困人口發放幫扶資金1000元。五是入股分紅。讓貧困村入股,享受公司發展紅利,每入股1萬元年分紅1000元,連續幫扶5年後退回本金。

扶貧機制

公司一直在探求好的機制上下功夫,力求讓幫扶的貧困農民穩定脫貧不返貧。一是建立了長效幫扶機制。公司與2131個委託幫扶對象籤訂了10年的幫扶協議,確保他們能長期穩定增收。二是建立了企業與農戶利益長期共享機制。公司產業園和「中國花湖谷」旅遊景區的土地都是從農戶手中流轉得來的,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為公司股東,與公司長久共享產業發展紅利,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註:以上資料均由申報者提供。

(責編:何倞倞、初梓瑞)

相關焦點

  • 雲浮新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類似的扶貧養殖小區,新興縣與溫氏股份計劃打造21個,以「溫氏+縣政府扶貧平臺公司+基地(養殖小區)」模式推動產業扶貧,實現貧困戶的穩定收益。   依託現代化農牧企業溫氏股份,新興縣將產業鏈延伸到養殖農戶,從而帶動了傳統養殖業向現代養殖業的轉型和提升,走出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興之路」。
  • 射洪市瞿河鎮中皇村依託香菊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射洪市瞿河鎮中皇村依託香菊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菊花開了 錢包鼓了「現在重點就是做好田間管理,接下來才能開好花。」7月2日,射洪市瞿河鎮中皇村村民羅敬樹在香菊產業基地忙著拔草、護苗。   自從村裡2019年開始栽種香菊產業以來,羅敬樹就積極承包了基地裡近6畝土地。他如此積極的原因何在?羅敬樹說:「菊花開了,錢包鼓了。」   依託香菊產業不僅鼓了村民錢包,還讓全村走出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該村第一書記何鵬說,在香菊產業的帶動下,該村廢棄的三五三六老廠變身扶貧車間,還憑藉三線建設歷史成為「網紅打卡地」。
  • 合川隆興鎮一二三產業正加速融合
    隆興鎮黨委書記周小兵用手輕輕地託著幾片嫩綠說:「我們集中聯片打造了3萬餘畝油橄欖,一二三產業正加速融合,促使鄉村振興步伐加快!」  龍多山臺地種下3萬畝油橄欖  隆興鎮距合川城區44公裡,是合川區典型的傳統農業大鎮,總人口4萬餘人中有不少人外出務工,致使該鎮有上萬畝旱地成了閒置地。
  • 萬畝萬壽菊種植項目落戶平安鄉 林業產業扶貧添新路
    中國奉節網訊(記者 田鈞文 通訊員 熊歡)近日,記者從縣林業局了解到,為切實加大林業產業扶貧力度,助力平安鄉脫貧攻堅工作,縣林業局引進重慶珍西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平安鄉實施萬畝萬壽菊產業項目。
  • 公主嶺市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綜述(圖)
    2016年,成功創建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2018年,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整合資源 強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公主嶺市出臺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公主嶺市現代農業發展扶持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支持鼓勵農業產業化項目、新型經營主體、網際網路+農業、鄉村休閒旅遊等三次產業發展。
  • 看國外怎麼做一二三產業融合
    目前,關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界定還比較模糊,國內的研究一般認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第一產業,通過產業聯動、產業集群、制度創新等方式,把資本、技術和資源要素進行跨界、跨區整合配置,綜合發展農村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實現農村各產業有機融合,使農戶能夠達到分享價值鏈融合的增值收益。
  • 產業扶貧故事|三產融合扶貧法,產銷銜接致富路
    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響應各級政府精準扶貧號召,河南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邦集團」)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始終積極參與「萬企幫萬村」等各項扶貧行動,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扶貧理念,著力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扶貧道路,構建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鏈條,通過多種方式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
  • 宜賓市敘州區:培育現代林業產業基地 推進油樟產業高質量發展
    楚蜀林業是一家以油樟三產融合發展的生物科技公司。自2018年以來,經過三年的努力,已完成了1.2萬畝油樟基地的土地流轉籤約,完成了7000餘畝油樟標準化種植基地的建設,在敘州區樟海鎮祥灣村建設的油樟粗油集中提取加工點已全面投入運營。
  • 推動林業產業穩步發展 促進林區百姓持續增收
    據了解,為加快推進重慶市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重慶市擬引入相關集團對市林投集團增資擴股,建立央地混合所有制企業,作為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的市場化運行平臺。目前,重慶市國家儲備林基地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專家論證,2019年擬在奉節縣、梁平區、南川區、石柱縣等區縣先行啟動實施。奉節縣計劃先期實施國家儲備林建設10萬畝,成為市林投公司第二大股東。
  • 各地林草頭條丨廣西林業系統扶貧工作紀實
    2016年以來,廣西林業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充分調動政策、資金、項目、科技資源,大力發展林業綠色富民產業,大力實施林業產業扶貧、生態扶貧。至2019年底,全區54個貧困縣林業產業總產值超過24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54個貧困縣森林覆蓋率達73%,較2015年增長5.2個百分點。
  • 亳州市長杜延安:全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原標題:杜延安:全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杜延安在調研亳州現代農業綜合開發中藥材示範區規劃建設時指出全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8月17日上午,市長杜延安到譙城區十八裡鎮調研亳州現代農業綜合開發中藥材示範區規劃建設情況。
  • 舒城:「四有一網」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舒城縣地處安徽中部,大別山東麓,合肥近郊,是集山區、庫區、老區、貧困地區、巢湖生態屏障及合肥飲用水源保護區於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舒城縣探索創新「四有一網」點位扶貧模式,即「鎮有扶貧基地、村有扶貧驛站(車間)、組有扶貧庭院、戶有一技之長+電商網絡平臺」,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一年一個新進展,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 全省林業產業發展、金融服務、項目資金監管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我縣...
    省林業局副局長邱輝、國合產業處處長葉興發、省林業基金管理站站長袁西進,市林園局局長張世軍,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周天斌,副縣長李朝傳等參加現場推進會。邱輝在會上指出,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
  • 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意義是什麼?
    在近四年的一號文件中,一二三產業融合,都是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不過,如何理解這個詞,好像並沒有明確的一致意見。  有人說,是產業化的升級版。而產業化本身,其實也沒有很清晰一致的定義。  有人說,就是日本所說的六次產業。
  • ...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共同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近日,農業部辦公廳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辦公室聯合印發了《關於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通知》,建立新型合作推進機制,發揮各自優勢,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力度
  • 林業局:發展林業特色產業 提高精準脫貧成效
    劉東生要求,要大力推進生態保護脫貧、特色產業脫貧,不斷提高林業精準脫貧成效。2016中國韓城首屆國際花椒節將於8月12日-14日在陝西省韓城市舉辦。劉東生指出,我國90%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分布在林區、山區和沙區,大力發展林業特色產業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根本舉措,是實現生態保護脫貧、特色產業脫貧的有效途徑。
  • 北大荒集團瞄準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打造三產融合發展的「北大荒樣板」——北大荒集團瞄準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產業振興是關鍵。產業要振興,就要抓好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示範帶動一二三產業全面融合發展。計劃到2022年,蔬菜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實現產業融合水平、物質裝備水平、科技支撐水平、綠色發展水平、生產經營水平的顯著提升,形成以品質化、生態化、科技化、產業化、品牌化為特色的蔬菜產業發展北大荒模式;產業集群總產值達到115億元,比2019年增加50億元;產業集群範圍內蔬菜種植基地面積達到3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基地面積達到8萬畝。
  • 宜昌奮力推動產業扶貧紀實:耕耘在希望田野上
    初秋時節,徜徉宜昌鄉村田野,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產業映入眼帘,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更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宜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以產業扶貧託起致富夢,讓群眾吃上「產業飯」,走上小康路。
  • 淅川:「短中長」模式緊扣林業精準扶貧
    這是淅川縣依託林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淅川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河南省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目前,全縣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254戶貧困人口30041人,交通不便,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淅川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充分發揮林業行業優勢,把脫貧攻堅與林業項目實施和林業產業發展有機結合,突出「短、中、長」三線戰略,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
  •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連樟樣板區重點文旅項目
    連結湞陽峽風景區位於全國特色小鎮、廣東旅遊名鎮連江口鎮,是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連樟樣板區的重點文旅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7億元,佔地約1萬畝,由廣州金宏利投資集團投資建設。湞陽峽風景區升級改造項目是連樟樣板區文旅農旅融合的重點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