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縣大麻鎮:共建共治謀發展 幸福生活同締造

2020-12-23 梅州網

    大麻鎮沿線串聯整合小留、大留、那口、下村、中村、坑尾6個村的美麗鄉村自然風光優勢,進行共同締造連片示範建設。圖為小留村勝景。

  青山環繞,流水潺潺,緩緩轉動的水車和五角亭相映成趣,村委會議室內,幹群圍坐共商鄉村建設;窗外柚園內,三兩農戶頭戴鬥笠,扛著鋤頭,一邊除草,一邊閒聊……這是春日裡,大麻鎮大留村的別樣風光。

  依託陰那山大景區和坑尾長壽村的旅遊資源,近年來,大埔縣大麻鎮沿線串聯整合小留、大留、那口、下村、中村、坑尾6個村的美麗鄉村自然風光優勢,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進行共同締結連片示範建設,打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鄉村振興「升級版」樣本。

  ●本報記者 劉潤濤 特約記者 劉招迎 羅文燕 通訊員 陳淑明

  決策共謀

  產業規劃問計於民

  日前,大留村村黨支部書記周克追帶著村「兩委」幹部來到村民餘賢超的果園。「書記你過來看看,我的柚樹葉子又綠又厚,嫁接十分成功!」眼瞅著自家200棵泰國蜜柚一個勁兒地往上「躥」,今年65歲的餘賢超樂開了花。

  「種植泰國蜜柚有兩大好處,一是反季節產果,能夠填補銷售空缺,二是味足甜度高,價格能夠達到8元一斤,大大超過普通蜜柚。」周克追告訴記者,看到商機後,他把新品種蜜柚帶給村民品嘗,並召開村民議事會將價格、銷售前景告知大家,讓全村上下成為「決策者」,共同決定產業引入及討論後續發展問題。

  經過大家舉手表決後,2019年大留村從農企處引入1000餘棵泰國蜜柚,村民自願讓出土地建起了泰國蜜柚產業園。為了促動更多柚農致富,該村還組織農企負責人深入到農戶果園,面對面、手把手為農民開展免費嫁接、全程技術跟蹤服務。「項目都是由我們來提議,商量決定的,在種植前也都對泰國蜜柚了解得非常詳細了,所以我才會放心把原來200棵柚樹砍掉嫁接新品種。」餘賢超說。

  同樣做到村民決策共謀端穩「金飯碗」的,還有距鎮政府17公裡的桃石村,該村位於海拔1298米的陰那山麓,所產「石澗茶」最負盛名。「但是以前由於種茶技術、制茶工藝和市場開發能力的限制,茶農多採取粗放種植、小作坊製作,導致茶種類繁雜、品質參差不齊,附加值非常低。」桃石村村黨支部書記羅安華告訴記者,2016年,桃石村納入省定貧困村,作為對口幫扶的梅州市委組織部,大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特別是在如何發展較強帶動效應的農業產業上下功夫。在深化產業建設上,村「兩委」和工作隊將決策權交給群眾,經過實地調研,結合村民的一致意見,決定建茶廠。今年3月,面積約830平方米、配置了全套先進位茶設備的桃石村茶葉加工廠建成運營。

  為解決專業技術不足的問題,該村還採取村委+企業+基地+農戶的管理經營模式,免費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並引進梅州市鵬發茶葉有限公司進行保護價收購茶青。有了企業的專業技術和精良的制茶設備加持,石澗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初步統計,茶廠幹茶日生產能力達到600斤,每斤單價在150元以上,按4萬斤幹茶計算,總產值可增加約200萬元,達到可觀的600萬元。

  引導村民從「觀望」逐步轉向「關注」,繼而轉向「主動參與」。 這便是大麻鎮共同締造工作中的「決策共謀」首要環節。該鎮由政府支撐引導,村「兩委」主體實施,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開展入戶訪談與座談會等方式,共同研究解決方案,了解村民對村莊發展存在的疑問、收集村民對村莊發展的建議,進而實現主意大家拿、辦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

  發展共建

  村民從旁觀到參與

  在小留村的一處農家小院裡,三角梅開得已經高過了屋簷,地裡一棵棵小青菜露出了嫩芽,青石鋪的路一塵不染,整個小院美麗又寧靜,是春季度假的好去處。

  「自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以來,政府、幫扶技術團隊對我們村子的支持力度很大,加上村民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處使,村容村貌自然而然就變好了。」小留村村「兩委」幹部郭秀珊說,作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連片示範」核心村之一,小留村在新農村建設上體現出的優勢是村民參與度高。

  在小留村,大家共建起「連心路」,由書齋前村民小組村民郭廷章自願出讓28平方米,王徑下村民小組村民郭亦輝自願出讓8平方米,用於道路重建和加寬,成功打通斷頭路,原來的泥濘小路變為長為12米,寬為3米的水泥新道,大大改善周圍群眾的出行條件。

  當地村民積極響應「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號召,還體現在村史館和家風家訓館的建設上。通過發展共建,小留村通過向外出鄉賢尋求資金支持,發動全民投工投勞參與建設,利用原有宗祠建設村史館和家風家訓示範點,還通過特色民居改造鼓勵村民參加遊客服務中心組建,由大家共建村莊發展。「以前不理解且不想知道村裡在幹什麼,現在共同參與,大家都很積極。」一位村民說。

  如此鮮活的例子,在大麻鎮比比皆是。大留村以村民理事會為平臺,通過座談走訪、入戶調研、問卷調查、微信群、村民小組座談會等方式,了解村民對村莊環境整治、建設等方面存在問題的看法,收集村民建議,發動群眾參與。

  共同締造,村民們身份上從「旁觀者」到「參與者」,思想上自然也是從「要我建」變為「我要建」。在推進村內景觀紫氣東來園建設過程中,大留村村民無償提供荒地、空地,建設停車和休閒場所,改善周邊環境衛生。全村修建的11條村道,總長約4公裡,所佔用的土地全部是由村民自發無償提供或內部調換,沒有花政府一分錢。

  為了更加有效發動全體村民共同參與到村莊建設中來,大麻鎮還推行建設共管和效果共評的村莊建設模式,村民變成「監督者」和「考評人」。翻看《大麻鎮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連片示範方案設計》可以發現,「建設共管」實際充分發揮村民監委會和村民小組代表作用,對共同締造各項建設質量安全監督,完善相關章程,保障各項財務支出合法合規等方面工作進行監督。「效果共評」是建立完善監督考核標準和監督考核機制,組織各片區村民、鄉賢等各界人士參與活動評價和反饋。

  「共同締造理念的核心,就是要充分激活村民的內在動力,讓他們成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建設的主力,為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效機制。」大麻鎮人大主席楊國志表示,村民主人翁意識形成後,也會更加珍惜用心用情用功共建的勞動成果。

  通過共建共治,讓村莊昔日的臭水溝成為美麗生態塘,將舊茅廁改建成新公廁,新建小公園和小廣場,讓村民在勞動之餘有休閒娛樂場所;把村內危房改造成客家特色民居,閒置的小學校舍打造成民宿,創建特色遊玩景點……如今,在大麻鎮,越來越多的村民正在享受共同締造成果,其中,大留村作為省定貧困村之一,已大大扭轉昔日「髒亂窮差」的落後貧困狀況,成功蛻變為全縣的「模範新農村」,逐步發展成宜居宜業宜遊的新農村。

相關焦點

  • 資訊丨朱家林等山東3個村入選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精選...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公布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精選試點村、連片推進村和試點縣名單的通知》。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在各地推薦基礎上,經實地考察、專家評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精選試點村、連片推進村和試點縣,予以公布。
  • 【聚焦】陳敏到大埔縣調研: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建設美麗鄉村
    【聚焦】陳敏到大埔縣調研: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建設美麗鄉村 2020-05-09 2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層動態】西門街道:共駐共建慶七一 服務轄區謀發展
    【基層動態】西門街道:共駐共建慶七一 服務轄區謀發展 2020-07-04 0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渝北:幸福生活齊努力 美好環境共締造
    原標題:大力推進農村舊房整治提升行動渝北 幸福生活齊努力 美好環境共締造大盛鎮青龍村 攝/李顯彥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名單,重慶市渝北區等全國16個城市入圍,將肩負傳播共同締造活動理念方法等使命,為各地推廣共同締造活動經驗、擴大活動試點範圍提供有力支撐
  • 陳敏到大埔縣調研: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
    本報訊 (記者鍾智躍)6日,市委書記陳敏到大埔縣,深入企業、鎮村,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陶瓷特色產業發展、企業復工復產、鄉村振興等工作進行調研。
  • 大埔縣:弘揚蘇區精神 邁開鏗鏘步伐
    2019年,大埔縣堅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全省推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精神,強化落實市委「123456」和縣委「456」工作思路和舉措,在大事難事上凝聚力量,在搶抓機遇中謀求發展,在真抓實幹中攻堅奮進,全縣改革發展實現新進步,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效。
  • 富裕:農村幸福大院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富裕:農村幸福大院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2020-09-18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梅州日報讀者團走進大埔大麻鎮
    10月27日,「2019赴圩節」將走進大埔縣大麻鎮。梅州日報讀者團赴圩節一日遊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大麻圩由零散鋪到圩市的形成,走過了漫長的歲月,自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大麻鎮原有4條古老的街道已被商業開發新區所取代。如今,這座新興的市場空前活躍,人氣旺盛,百業興隆。
  • ...市住建局深入開展農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紀實
    另外,省級重點考核鎮、省上跟蹤指導鎮、市級重點培育鎮、環境整治提升鎮建設也都取得積極成果。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農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西安全域已經形成了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美麗村鎮新格局。
  • 共同締造 溫暖濱城
    濱海新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為切入點,全面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理念,把尊重和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實施「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共同締造」,市域社會治理效能和水平不斷提升,居民群眾參與度大幅提高。如今,鞏固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果的熱情空前高漲,濱城人幸福感、自豪感倍增。
  • 廣東梅州大埔縣一個鎮,2條高速路交匯,鎮上有多棟電梯樓房
    在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有一個名叫大麻的鄉鎮。大麻作為一種植物,同時也是一種毒品名,提到大麻有一種談其色變的感覺。這個另類的名字,不免讓人好奇,它是怎麼來的呢?(大麻鎮衛星影像)大麻鎮地處韓江河畔,這裡地勢較為低洼,相傳古代這裡盛產大麻這種植物(又稱火麻),因而得名大麻鎮。
  • 大咖共話法治服務,助推共建共治共享
    會上,南都發布一份《「廣州街坊」群防共治隊伍成長調研報告》,一份《2020年廣州公共法律服務生態圈觀察報告》,為評選出的廣州十大「網紅」鎮(街)公法站、四大特色鎮(街)公法站頒獎;升級上線南都民生實事共治平臺,並與廣州市人民檢察院籤署公益訴訟合作框架協議,開啟「檢察公益訴訟+南都」共同推進民生問題聯合治理新模式。
  • 「小窗口」走向共建共治共享,增添百姓幸福指數
    三門縣公安局健跳派出所積極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
  • 佛山南莊鎮開展三年「兩幫扶」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尋找鄉村振興新勢能 ·羊城晚報全媒體南粵鎮村行·  佛山禪城區南莊鎮開展三年「兩幫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張聞  儘管還有很多「老大難」問題需要努力解決前者利用自身發展經驗對後者進行「傳幫帶」,協助制訂完善制度或村規、實施帶動發展的相關項目等。  「我們要讓村民們看到,先進就在隔壁,大家同在一個鎮,同一片土壤和文化,身邊的幸福的案例是如何實現的,」陳輔明表示,與純粹的鎮村上下級關係不同,「以前是黨委政府要求村居去改變,現在在要求之餘,更讓發展得比較快一點的『同學』變為『助教』,共同參與農村的發展,也讓村民樹立發展的信心。」
  • 大埔縣百侯鎮:文化鑄魂 德治促和
    ●本報記者 李盛華 通訊員 政法宣  「做人要講究一個『德』,我們客家人還崇尚『仁』和『愛』……」大埔縣百侯鎮各村會在古民居裡舉辦以講授祖訓、家訓文化、客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鄉村講堂」,這是侯北村侯寶齋裡的一幕。
  • 共同締造 溫暖濱城──濱海新區全面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效能水平
    濱海新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為切入點,全面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理念,把尊重和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實施「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共同締造」,市域社會治理效能和水平不斷提升,居民群眾參與度大幅提高。如今,鞏固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果的熱情空前高漲,濱城人幸福感、自豪感倍增。
  • 大埔縣舉辦2019「客都梅州」赴圩節.大麻鎮活動
    10月27日上午,由梅州日報社和大麻鎮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客都梅州」赴圩節活動在大麻鎮大麻中心小學開幕。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此次大麻鎮赴圩節活動豐富多彩,從「平安之鄉」到鄉鎮、品牌汽車展銷、家電下鄉、金融知識下鄉、減稅降費宣傳進農村、非遺惠民文藝晚會等項目「好戲連臺」,集「逛、購、吃、遊、娛 」五位一體,讓群眾感受別樣的圩日景象。上午十時,大麻圩市越來越熱鬧,每個攤位前都擠滿了前來購物的群眾,火爆的生意也讓商家們樂開了懷。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在新時代背景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科學指引,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深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研究。
  • 大埔大麻千畝花海等你來
    原標題:大埔大麻千畝花海等你來 遊客在百萬葵園爭相拍照。(高訊攝)  在大埔縣大麻鎮,從圩鎮到萬福寺,沿途10多公裡共有小留、大留、中村、下村、坑尾和桃石六村。今年以來,該鎮共投入1200多萬元,積極實施「六村聯動」,打造30裡美麗田園風光帶,打響「千年萬福寺,百年康美村」的美麗鄉村品牌。  以鮮花為「鏈」造千畝花海  盛夏七月,大麻鎮處處是花的海洋:小留村恬靜秀美的十裡荷花,大留村含苞待放的紫薇,中村數十畝花色各異的玫瑰,坑尾村驚豔綻放的百萬葵園,讓30裡田園長廊分外妖嬈。
  • ...成都芳草街街道王府花園小區:共建共治共享「有溫度」的幸福小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裡有一句話:『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社會治理,強調的是良性互動,而不是單向的、自上而下的治理。」連日來,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王府花園小區內,王府花園黨總支書記徐彥毓經常帶領黨員群眾學習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