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夏威夷,大家會想到珍珠港和度假勝地,但是眾所不周知的是,夏威夷有著很多日本人,或者說是日本裔美國人。日本裔美國人一度佔到夏威夷人口的40%以上,後來因為珍珠港事變等種種原因,比例大幅下降,但是在夏威夷還是佔到了15%左右的人口。那麼為什麼在夏威夷這個地方有那麼多日本人呢?
首先,早期夏威夷有大量勞力的需求,因為美國把夏威夷這個當成了製糖基地。大家要知道一點,歐洲人和美國人其實特別喜歡吃糖,現在美國飲食中含糖量其實很高,所以美國的肥胖率也很高。糖在一段時間裡被歐洲人稱為白色黃金,不是誰都能吃到,珍貴到什麼程度呢?英國人一度想用北美十三州跟法國人換他們加勒比海上的幾個小島,因為這些島上能夠種甘蔗,從而製糖賣到歐洲掙到一大筆錢。
但是夏威夷的製糖史是比較奇特的,這個還要從中國說起。中國人一度叫夏威夷為檀香山,顧名思義,這地方有檀香木。美國一般在夏威夷這地方跟中國做捕鯨和開採檀香木的生意,所以很多中國商人就去那裡做生意,比說孫逸仙他們家就曾經去檀香山待過。後來勤勞的中國人在那地方除了做生意,還開始了小規模地製糖,這個舉動一下子就提醒了美國人,原來這地方可以用來種甘蔗啊,然後製糖就可以賣回美國了,這樣一來大家就發財了。
但是當時的美國人自己製糖是做不來的,因為這種產業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當時美國人口數量並不多,而且夏威夷土著玻里尼西亞人因為感染了西方人帶來的細菌,導致大量人口死亡,根本勝任不了這樣繁重的勞動。於是美國人就打算引進足夠的勞力,重演美國南部種植園的故事。這是西方殖民者的一貫套路,本地的土著無法勝任種植工作,所以引進大量外來奴隸工人來從事繁重的工作,這先是在南美洲上演,再是在北美洲上,後來在夏威夷上演。
其次,日本人積極向外輸送人口,一個是為了緩解日本本土人口的壓力,另一個是為了賺取大量外匯。日本這個國家有一個先天的硬傷,那就土地狹小,人口眾多,缺乏足夠的資源,在古代難以養活足夠的人口,它的特性就是喜歡往外擴張,爭取空間。當時的日本底層民眾本身也不是很排斥移民,因為他們過得都很艱苦。有多艱苦呢?日本底層婦女不是進廠被壓榨,就是被人賣到東南亞,做一些不可言說的工作,而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要是有興趣可以看看日本人拍的《望鄉》。
而底層的日本男性更慘,想出頭基本上只有當兵的一條路,但是當上兵也慘。日本軍營裡的軍人經常收到家書開始哭泣,其他人看到同伴哭就問為啥,同伴說自己家老慘了,妹妹被賣到東南亞了,同伴們一聽自己家不也一樣,經常是一群人抱在一起哭成一片。哪怕是到了日本已經修煉成帝國主義的1936年,這樣的悲劇也還在持續,甚至愈發嚴重,底層和高層的矛盾難以調節,於是就發生了二二六事變。一群少壯派軍官綁著尊皇討奸的頭帶,衝到日本朝廷重臣家裡實行「天誅」,說是要打倒這些奸臣,建設新日本,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日本人拍的《二二六兵變》,講得就是這段歷史。既然日本待不下去了,於是日本民眾也好,朝廷也好,紛紛開始移民活動。日本朝廷在1896年出臺了移民保護法。當然日本人去得比較多的也不是夏威夷,而是南美,主要是巴西。
出於各自的需求,於是日美兩國一拍即合,美國人安排了一堆日本人到夏威夷上班,其實就是要他們來種甘蔗。因為當時美國在日本人眼裡非常有吸引力,當年美國將軍佩裡來日本打開國門的時候,後來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師父吉田松陰就曾經試圖偷渡過。於是日本朝廷一說,一大堆日本人紛紛踴躍報名,跑到夏威夷來種甘蔗。
另外日本人對夏威夷這塊地方也垂涎已久,早在日本還是德川幕府時期,就已經有一堆日本漁民跑到這個島上來了。夏威夷就出現了大量的日本人之後,美國人對其並沒有徹底放心,並且還對其懷有很大的戒心。因為美國當局的歧視,不允許日本人和白人通婚,所以很多日本女子遠渡重洋來成為這批日本勞工的妻子。隨著日本人的不斷繁衍,日本人逐漸成為了夏威夷的一大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