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格蘭菲塔慘劇三年後,不公義的沖天大火何以還未止息?

2020-12-16 瘋範兒

2017年6月14日凌晨,倫敦格蘭菲塔(Grenfell Tower)大樓的沖天大火,震動全球。那夜,巨型火柱煙雲密罩、烈焰熊熊,其帶來的滅絕感令人惴惴,難以忘卻。這場公共房屋的大火跟2001年美國「911恐襲」中的雙子塔,有著相近的象徵意義—恍惚是資本主義走到極端、剝削到極致的啟示錄式景象。

最近,有心人為一位在大火中喪生的年輕攝影師舉辦遺作展,那一幀幀凝聚其心血的黑白照片,不但披露了這位代表長期遭受歧視的非裔族群的心聲,也折射出造成這場大火的不公義機制為何至今仍噬食著無數弱勢者的生命。

格蘭菲塔大火的獨立調查仍在進行。聆訊自2018年開始,上月6日再度展開第二期聆訊。這場導致72名低收入階層的生命活活消亡的火難,重新受到各方關注。在經過聆訊及各方報導偵查後,救火時指示失誤、翻新建築問題、承建商和管理人員疏失、自治區議會(Borough Council)的非人性決策及向富人利益傾斜等醜聞逐一見光。

喪生者遺作控訴社會不平等

在格蘭菲塔附近的富人及中產區諾丁山(Notting Hill)的Westbourne Grove街頭,一幢建築物的白牆上,貼滿黑白大底片所衝曬的非洲婦女肖像。那是來自英國前殖民地、沿海西非小國甘比亞(Gambia)的英國移民後代自拍像—年輕的甘比亞裔英籍(Gambian-British)攝影師卡迪亞(Khadija Mohammadou Saye),她在格蘭菲塔大火中喪生時,年僅24歲。

生於倫敦窮困家庭的卡迪亞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才華橫溢的她在16歲取得全額獎學金到富家子弟才能負擔的獨立寄宿名校Rugby School就讀。卡迪亞及後在創意藝術大學法納姆校區(UCA Farnham)攻讀攝影課程,專注於後殖民理論和身份政治,作品圍繞甘比亞移民的文化和生存意涵。

卡迪亞將這個系列命名為《寓所:在此處,我們呼吸》(Dwelling: In This Space We Breathe)。卡迪亞跟母親同住格蘭菲塔20樓的一個單位,二人均葬身火海。當大火那夜卡迪亞困於煙霧中,烈火延燒到她面前,她最後的呼吸是怎樣?她絕望待救的一刻,又嘗試把持些什麼?

坐落於最富有兼最貧窮地段

首先講述格蘭菲塔的背景。南肯辛頓區億萬豪宅物業滿布,北面則是曾為貧民窟、現發展成高檔住宅區的北肯辛頓,當中格蘭菲塔所在的Notting Dale卻是全英最貧窮的10%地區。

格蘭菲塔樓高24層,因此在富人的矮樓房當中分外突出。樓宇落成於1972年,翻新後增建至129個單位,住有大約400至600名居民。大樓在大火前一年剛翻新,裡面住客大部分為原區工作的勞動階層,該區長期是移民勞動階層聚居之處,因其位處倫敦市中心,當區或附近工作機會較多—也即是說,他們不少是正在為區內富人提供服務的勞工。由豪宅至格蘭菲塔的距離,只有約兩公裡,30分鐘的步程,恍若二十一世紀雙城記。

如今,曾被燻黑燒至熔爛的格蘭菲塔裹上了全白的膠布。頂部印有大型綠色的心,寫有矚目大字,「格蘭菲塔,你將永遠在我們心內。」(Grenfell - Forever in our hearts)。這句示愛的話,相信對居民和許多居於同樣條件的社會房屋的窮人來說,不無諷刺。他們究竟活在誰的心內?

相關焦點

  • 倫敦大火 ——一座城市的毀滅與新生(下)
    從12 世紀起,這裡就是倫敦的金融中心,也是倫敦最莊重華美的地區。三四層的大理石建築上雕梁畫棟,鐫刻著繁複的花紋。倉庫裡堆積著數不盡的錢幣和票據。當大火席捲四周而來時,大腹便便的富翁們發現自己必須做出選擇:要麼和財產待在一起死去;要麼丟下財產苟活——對這些經濟動物來說,這比死還難受。望著搖搖欲墜的大樓,他們沒有組織營救,而是選擇了抱頭鼠竄。
  • 【世界保險史話】倫敦大火喚醒火險業
    「布丁」 一詞是倫敦市民數百年約定俗成的詞語, 其含義是只能通過裝滿家禽肉類車輛的狹長過道。它緊鄰倫敦橋, 與東市場路相隔不遠, 東市場路則是肉類屠宰場。布丁巷作為全球最古老、最著名的一家銀行———勞埃德銀行的所在地和一個歷史事件發生地而聞名於世, 這個歷史事件就是1666 年的倫敦大火。
  • 林奕含去世三年後:好友發文訴思念,房思琪式悲劇與叩問均未止息
    另一方面,房思琪式的悲劇仍在不斷出現,叩問從未止息。「希望社會上不要再有第二個房思琪。」林奕含離世後,家屬曾談及她寫書的目的,「希望天下的父母、善良的男孩、女孩和男人,都能用溫柔和溫暖的心靈來一起保護房思琪們。」 4月27日,話題「林奕含去世三周年」登上微博熱搜,獲5.7億次閱讀。
  • 岷市香港人質慘劇陰霾漸散
    載自商報本報綜合香港10日電:本月23日便是岷裡拉人質慘劇四週年的日子,亦是菲律賓政府今年4月正式作出「最悲痛的歉意」,令事件解決後的第一個週年紀念,遭槍擊打爆下顎的易小玲,亦已走出傷痛,她表示肇事後尋到信仰支持
  • 倫敦大火350周年:為什麼英國人相信縱火者是天主教徒
    350年前的倫敦人會有「浴火重生」、「希望」的感受嗎?一般而言,在像倫敦大火這樣的重大災難性事件發生後,都會有追究責任、災後重建、將來預防等套路,按當時的標準看,倫敦大火的善後工作其實並不盡如人意。這場大火肆虐了500英畝左右的土地,財產損失約合現在的10億英鎊;雖然登記在冊的死亡人數不到10人,但這並不包括未登記戶籍的死者,在臨時搭建的棚戶中凍餓而死的災民,以及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無從尋找的死者——大火足以使一些鋼材融化。算上這些人,再參照同等規模的火災,死難者可能數以千計。如此慘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即使只是意外事故,相關責任人也難辭其咎。
  • 外媒:倫敦塔樓大火死亡人數增至17人 起火原因尚不清楚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驁】6月14日凌晨,倫敦西部一棟24層公寓塔樓起火,倫敦消防局出動了至少45輛消防車和200名消防員進行撲救。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15日援引警方最新消息稱,大火死亡人數增至17人,警方預計該數字還會繼續攀升。報導稱,相關搜救工作將持續數周時間。目前,尚有37人仍在醫院接受治療,其中17人傷勢嚴重。引發大火的原因尚不清楚。
  • 一車芝麻油燒起沖天大火
    在119和交警未趕到現場前,本報記者途經事發地參與救援並目擊了搶險救援的全過程。  昨晚7時17分,我們驅車趕往邛崍,遠遠地看到事發地火光沖天,濃煙滾滾。走攏現場一看,一輛長安麵包車燃起熊熊大火,司機和一名搬運工人以及4名路政稽查人員正爭分奪秒從車廂後面搶運還沒燃燒的芝麻香油……情況危急,本報記者也加入救援隊伍。
  • 突發 梧州石橋大火燒山 現場火光沖天
    10月13日晚,接到微友報料,稱在石橋永安村大火燒山。群眾稱,剛開始發現時,只是燒了一小片面積,看到一點點火光,並未看到有竄高的火苗。不一會再看時,天哪,火勢開始往周邊蔓延,熊熊的大火像是一隻吃東西的怪物,沒多大的功夫,一片山坡就被大火燒成碳,並且火勢還在不停地向前推進。
  • 「桌遊推薦」燃不盡的倫敦城——《倫敦大火1666》
    這場大火最終熊熊燃燒了三天,燒盡了整個城市80%的場所。在這一個特殊的年份給英國留下了一個難以忘卻的創痕。這樣一段極具傳奇色彩的歷史頗受桌遊設計者的青睞。大家十分熟悉的馬丁老師(Martin Wallace)就以這段歷史為背景設計了《倫敦》,這款遊戲在桌遊圈之前的文章中也有過詳細的介紹。但是《倫敦》的著眼點更多的在於大火之後的重建過程,而不是大火本身。
  • 盤點被忽略的,1666年倫敦大火,背後的事實真相
    大火肆虐了三天多,吞噬了城市的大片地區,但倫敦大火的故事,往往被我們忽略了火災後發生的事情。在大火燒毀了13000多棟建築後,倫敦發生了什麼?這個國家正處於與法國和荷蘭的戰爭之中,因此許多英國人首先指責的是外國人,而當城市產生火災時,暴徒襲擊了移民人口,其他人則擔心這可能是天主教的陰謀,而政府則將一名承認縱火的男子處以絞刑。
  • 倫敦大火 ——一座城市的毀滅與新生(上)
    焚毀的倫敦模型2016 年9 月4 日,泰晤士河畔熙熙攘攘,無數人對著河中心的駁船翹首以待。這是倫敦大火350 周年紀念活動的高潮,平靜卻有力。為重現火災,藝術家大衛·貝斯特製作的長約36 米的舊倫敦模型被置於駁船之上,於紀念活動時當眾點燃。模型力求還原17 世紀的倫敦。
  • 悲劇 | 英國倫敦大火已有12人死亡,火勢已經得到控制,但還沒有完全撲滅
    今年可能是英國的多災之年當恐襲帶來的陰雲還沒有消散,一場大火,當地時間14日凌晨又在倫敦燒起....
  • 【英倫事】紀念倫敦大火350周年又"燒"了倫敦一次...但英國人不樂意了
    (圖片來源:新浪網)災後,設計師們對倫敦的重建工作進行了全新的規劃,他們把中世紀的混亂建築轉變成清楚易懂的科學,甚至用數學來規劃重生的首都。拓寬馬路,建立新的下水道系統,重建聖保羅大教堂,倫敦這次以文化和思想的重生,也帶動了近代英國的崛起。
  • 倫敦大火至少58死: "只能從屍體上跨過"!物業管理不當?
    倫敦大火已造成多人遇難 受傷者數量上升至50人  今年可能是英國的多災之年  當恐襲帶來的陰雲還沒有消散,一場大火,又在倫敦燒起....  在倫敦西部的Latimer大街上,有一棟叫做格蘭菲(GrenfellTower)的住宅樓。  這棟大樓建立於1974年,是政府的廉租公寓。
  • 風隨著自己的意思吹,神的公義誠實按自己的計劃發出
    你覺得呢,人家病在自己身上,能不求醫治嗎?然而,雖然很多事情禱告後都有奇妙的改善或者改變,但我們發現,也有一些事,並沒有按照我們自己的心意。天地洋海都歸上帝掌管,然而,如果你禱告不地震,就一定不地震嗎?你禱告不颳風就不颳風嗎,你禱告不下雨就不下雨嗎?有一位肢體反駁說,以利亞禱告不下雨,天就三年不下雨,又禱告下雨,馬上就下雨了。
  • 吳其堯︱1666年的那場倫敦大火
    佩皮斯披上睡袍來到女僕房間的窗前,以為火災發生地離自家還遠得很,於是又回到床上繼續睡覺。其實,這場大火一個小時前就在布丁巷(Pudding Lane)國王的麵包師託馬斯·法利納家的房子裡開始了。但是後來審訊時,法利納堅稱上床睡覺前,他「查看了每個房間,沒有發現任何火苗,除了一個壁爐,並且那個房間鋪了地磚,並且他勤快地耙了灰燼」(《倫敦傳》186頁)。總之,不管怎樣火就這樣燒起來了。
  • 氫氣代替氦氣充氣球釀火災 熱鬧慶典變慘劇
    16:08:37東北新聞網某禮儀公司為省錢竟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氫氣充氣球,結果引起火災,兩名司機的衣服被燒光,一輛麵包車也被燒得面目全非,把本應喜氣洋洋的慶典變成了一幕慘劇。  11月11日早晨5時多,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園南路的某慶典儀式上忽然火光沖天,從著火的白色麵包車上跑下來兩名司機,司機的衣服熊熊燃燒起來,眾人趕忙相救,才把他們身上的火撲滅。這時,119消防車已經趕到現場,四輛消防車同時對著麵包車滅火。火慢慢熄滅了,但車已面目全非,就這樣,好端端的慶典成了一場慘劇。
  • 倫敦博物館用《Minecraft》重現1666年因大火消失的倫敦建築
    倫敦大火,發生於1666年9月2日~5日,是英國倫敦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火災,燒掉了許多建築物,包括聖保羅大教堂,但切斷了自1665年以來倫敦的鼠疫問題。2016年是倫敦大火發生350周年。大火延燒了整個城市,連續燒了4天,包括87間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間民房盡被焚毀,歐洲最大城市倫敦大約六分之一的建築被燒毀。
  • 北大博雅塔何以遭遇不雅
    抬頭往上看,離地面三四米的高處,還留下了不少遊人的「題記」,比如「北大等我10年再來」。最明顯的一處刻著「北大之類學府理應有吾後裔」,字跡刻得很深,同時塗著紅色,遠遠地就能一目了然。當記者繞到博雅塔身後,一股濃重的尿臊味撲面而來,地面上尿漬斑斑,塔身上也有一片近一米高的尿漬。由於塔身上的尿漬過多,顏色過深,已經和塔上部的牆體明顯分出界限。
  • 倫敦大火 1 周后,最長雲梯來了
    據新華社 6 月 20 日報導,19 日,在英國倫敦,人們在為格倫費爾大樓火災遇難者默哀後相互擁抱。英國警方 19 日說,已有 79 人在倫敦西部高層居民樓火災中確認死亡或被推定死亡。當日,英國全國為火災遇難者默哀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