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在四川瀘州市古藺縣城48公裡處的古郎洞景區,遊客何某在遊玩過程中將兩顆石鐘乳破壞,約長30cm到40cm左右,並將較大的一顆扔掉,較小的一顆要帶回家做觀賞擺件。
景區安保人員發現石鐘乳被破壞後報警,經警方協調處理未果。原告瀘州古郎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古郎洞景區所屬公司)將何某起訴至瀘州市古藺法院,要求被告何某賠償損失並恢復原狀。
2020年5月12日,瀘州市古藺縣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審理,何某在法庭上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向景區道歉,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最後何某賠付景區損失2500元。
網友發聲意願較強,負面情緒凸顯
根據新浪輿情通統計顯示,「遊客掰斷兩顆數萬年石鐘乳」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截至5月15日,全網相關信息達到1.81萬條,微博話題#遊客掰斷兩顆數萬年石鐘乳#閱讀量達2.5億,討論近2萬次。分析發布相關信息的微博類型佔比,原創微博佔比為34.33%,可見網民發聲意願比較強烈。
據統計,全網敏感信息佔比為63.13%,輿論的負面情緒凸顯。分析微博網友轉發、評論使用表情,「怒」「費解」等負面情緒成為網友使用最多的表情,可見網友對何某破壞鐘乳石及法院判決其賠償2500元的態度;「doge」「允悲」等表情使用較多,經分析,側面反映了網友認為賠償額度太低,恐難以達到懲戒的效果,如有網友表示「原來2500元就可以掰兩顆石鐘乳」。
分析相關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負面高頻詞,可以看出部分網友表示應該將何某「拉黑」,放置在所有景區的「黑名單」中,禁止進入所有景區;部分輿論認為「賠償」款金額「太低」。
罰2500元是否起到警示作用?媒體:治本還需立法
石鐘乳成型緩慢,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時間,對遠古地質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古郎洞景區負責人認為,這個案子的意義還在於提醒人們保護愛護好這種珍貴遺產,讓更多遊客觀賞到美景。
部分輿論認為公開賠禮道歉與2500元的賠償已經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常莎表示「考慮到當地的經濟情況,2500元並不算一個很小的數額。此外,景區負責人明確表示起訴的最終目的並非是要獲取賠償,而是要警示和教育部分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公開賠禮道歉與2500元的賠償已經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時也達到了提醒廣大遊客保護景區,文明旅遊的目的」。
法律博主@周兆成律師 稱「對於萬年石鐘乳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法院判其賠償2500也是教育以及震懾作用」。
部分輿論則持相反的意見,認為「遊客掰斷兩顆數萬年石鐘乳」處罰2500元過輕,無法起到警示作用,如此處罰會對輿論造成誤導。
媒體人@楚萍微客發文稱「掰斷兩顆數萬年才能長成的石鐘乳,才賠2500?這個處罰太輕了吧。故意破壞這類景觀的人必須嚴管重罰才能殺一儆百,才能杜絕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知名財經評論人@吳其倫稱「處罰太輕了,數萬年歷史的鐘乳石,它的意義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這樣的處罰結果會讓大眾覺得:『原來掰斷一根鐘乳石才罰款2500元而已』,以後逢人旅遊就掰斷一根,接受不痛不癢的處罰後,再將掰掉的鐘乳石流入市場,那麼這個洞很快就會被掰光,這會對我們的社會造成極差的輿論引導」。
據了解,遊客損壞景觀或文物的事件並非個例。2018年8月,有遊客在甘肅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故意破壞丹霞地貌,還在網上炫耀,引起了公憤。最終的處罰結果為,景區將涉事遊客拉入永久黑名單。2020年3月28日,「八達嶺長城重開首日被一遊客刻字」引起輿論熱議,經過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和有關部門的多方核查,刻字遊客被找到,涉事遊客承認用鑰匙在城磚上進行刻畫的事實,有關部門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
對比「遊客掰斷兩顆數萬年石鐘乳」與「八達嶺長城重開首日被一遊客刻字」關鍵詞雲圖,可見針對個別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公開道歉」「賠償」「黑名單」被頻繁提及,從中也可以看出輿論的呼聲。
「遊客掰斷兩顆數萬年石鐘乳」關鍵詞雲圖
八達嶺長城重開首日被一遊客刻字」關鍵詞雲圖
部分輿論認為景區不文明行為屢禁不止,就是因為處罰過輕,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評論「正因為過去處罰力度不大,一些人才對此產生了僥倖心理,覺得頂多罰款幾百元,不至於『傷筋動骨』」;長城網表示「輕微的違法代價,可以解釋破壞鐘乳石行為為什麼屢禁不止」。
部分媒體認為杜絕遊客破壞景區景觀這類不良現象,還需要立法約束遊客行為,同時,普法教育與宣傳也尤為重要。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發文稱「要想徹底杜絕破壞石鐘乳這類不良現象,還需要設立全國範圍內的保護法律,將石鐘乳在內的所有不可再生地質資源都納入保護範圍,並確立合理合法的懲處措施。與此同時,還要最好普法教育與宣傳,讓更多人了解破石鐘乳的危害性,不要再有僥倖心理」。
數據說明:本文由新浪輿情通撰寫製作,數據來源於新浪輿情通、微熱點、鈾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數據產品,部分引用外部公開數據與資料。歡迎引用及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