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千日好
花無百日紅
唯有你,紫薇花
充滿著人間的傳奇
紫薇花在盛夏時節綻放,花開滿樹,豔麗如霞,又稱滿堂紅。
花語:好運、沉迷的愛、女性、雄辯
《本草綱目》記載: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經、止痛、消腫和解毒作用。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兇惡的野獸叫年,它傷害人畜無數,於是紫微星下凡,將其鎖進深山,為了監管年,化作紫薇花留在人間,給人間帶來平安和美麗。
在漫長的歷史河流中,紫薇花也在歷史文獻中記了一筆,據《唐書·百官志》記載:唐朝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改中書省為紫薇省,中書令(右丞相)為紫薇令。
從此,紫薇便成了中書令和中書侍郎官職的代名詞,它是皇家園林植物,遍栽皇宮官邸之中,是權利與富貴的象徵,其「長壽」和具有祥瑞的紫色,道教又認為紫薇花為天上紫微星下凡,故紫薇花被道教尊為聖樹。
對於紫薇,文人墨客更是早有讚譽。
唐代詩人杜牧曾寫過:「曉迎秋露一枝新,不佔園中最上春。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豔陽人。」
一支初綻的紫薇在秋露裡迎接晨光,而不是在早春與百花爭奇鬥豔。無言的桃花、李花現在不知道在何處,只有紫薇花向著寒冷的秋風,笑對那些爭著在豔陽春天開放的花朵了。
不與群花爭春的品格,淡雅高潔的風骨,一字不提紫薇,卻極力讚揚了紫薇花,此詩被譽為詠紫薇詩中的佳作,杜牧也因此得到了「杜紫薇」的雅稱。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過:「紫薇花對紫微翁,名目雖同貌不同。獨佔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託春風。潯陽官舍雙高樹,興善僧庭一大叢。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
白居易早前任中部侍郎時亦寫過一首關於紫薇花的詩,「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黃昏露濃,疏星初上,四下寂靜無人,面對院中紫薇花,此時的白居易或許是志得意滿吧。
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殺,白居易因上書請求調查刺客而得罪幕後文武大官,被貶為江州司馬,於潯陽客舍處,又逢紫薇花,濃濃淡淡,搖曳在枝頭,大唐的繁華,春風得意的紫薇郎,都已湮沒在故往的歲月裡,此時的他,該是如何心境?
宋代詩人楊萬裡詩讚頌:「似痴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
花期之長,明朝人薛蕙有同感,「紫薇花最久,爛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續放枝」。
清代劉灝也曾描述紫薇花:「一枝數穎,一穎數花,每微風至,夭嬌顫動,舞燕驚鴻,未足為喻。唐時多植此花,取其耐久,且爛漫可愛也。」
傳說如果你的家周圍開滿了紫薇花,紫薇仙子將會眷顧你,給你一生一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