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區域一體化產業標準,出臺長三角蟹農升級計劃,建立優質大閘蟹行業聯盟……小螃蟹,牽動著長三角農業一體化的大布局。
9月16日,在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和滬蘇浙皖一市三省農業主管部門指導下,首屆長三角大閘蟹雲拼節在上海開幕。
未來10天裡,長三角10個優質大閘蟹產區將聯合拼多多,在線上和線下開展「開湖捕撈」「縣市長直播」「萬人團」「限時秒殺」等活動。滬蘇浙皖一市三省圍繞大閘蟹產業升級同頻共振、同題共答。
上海既是全國最大的河蟹消費市場,更是大閘蟹養殖技術創新的「領航員」。早在10年前,上海農業主管部門就在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方面進行創新攻堅,選育出國家級河蟹新品種——「江海21」。截至2019年底,「江海21」蟹種已在全國17個省市區推廣養殖,年養殖面積約40萬畝,成為全國養殖地域最廣的河蟹品種。可以說,長三角大閘蟹「爬」向全國,背後離不開上海科技力量的支撐。
圍繞長三角一體化,上海正積極推進毗鄰地區農業農村發展合作共建,探索「一市三省」現代化農業提質增效,以及在國內大循環中更好發揮產銷對接的區域優勢,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長三角一市三省完全可以在農業產業發展領域進一步促進互動共融,在農業科技、優質產地品牌、市場對接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葉軍平表示。
一市三省協作力推源頭好蟹
提起大閘蟹必指陽澄湖。事實上,大閘蟹這種「青背、白肚、金毛和黃爪」的螃蟹,學科名稱為中華絨螯蟹,廣泛生長於長江中下遊。
除陽澄湖外,長三角地區還有太湖、固城湖、洪澤湖、長蕩湖、高郵湖、大縱湖、南漪湖等優質產區。長江中遊的洞庭湖、洪湖也是大閘蟹的重要產區。養殖面積來看,全國大閘蟹養殖面積達到1000萬畝,其中長三角地區養殖面積達到了500萬畝。
但長期以來,除洪澤湖、固城湖等個別產區外,絕大部分產區大閘蟹都賣不出好價錢。這些產區大閘蟹只能在線下渠道低價銷售,或者被不良商家拉到蘇州冒充陽澄湖大閘蟹,淪為洗澡蟹、聽濤蟹和過水蟹。
有專家指出,真正來自陽澄湖湖區的大閘蟹市場每年僅為3億元左右,但2019年全渠道打著陽澄湖大閘蟹賣出去的螃蟹則高達300億元。
如何讓長三角大閘蟹走出困境?三省一市也通過「網際網路++」開展區域協作新舉措。在9月16日上午,來自長三角各個大閘蟹主產區的領導和專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葉軍平認為,拼多多和各產區合作,發揮電商平臺作用,「為以大閘蟹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農產品探索出一條高質量的發展道路」。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唐冬壽也指出:「三省一市聯動,在大閘蟹的主產區率先完成聯動,符合長三角一體化的思路,也有助於大閘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雲拼節」期間,各產區的源頭好蟹,將通過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走向消費者餐桌。
「拼多多通過開放百億補貼、限時秒殺等優質流量賦能給優質湖區,真正助力湖區建設品牌,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品牌選擇。去掉中間商,讓大閘蟹從產地直連餐桌,真正做到新鮮看得見、實惠看得見、品質看得見。」陳秋表示。
三步走助力蟹農升級
近年來,大閘蟹「觸電」為區域經濟帶來可觀的紅利,但產區上行同樣面臨挑戰。大閘蟹產區不同、規格繁雜,品質不同,導致消費者很難在一個基準線上對比價格。
「足斤足兩」依舊是行業的普遍性問題。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葛家春表示,目前螃蟹流通的通用規格標準依舊為帶繩重,「蟹繩」潛規則仍然盛行,足斤足兩無法保證。同時,各產區對於螃蟹產後處理方式千差萬別,缺乏統一的合理標準。上岸時間、發貨時間、冰塊數量,都會影響存活率,也影響消費者到貨品質。
「雲拼節」期間,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將深度聯合拼多多,共同發起制定長三角大閘蟹產區的「網際網路+」產銷一體化標準。該標準對長三角大閘蟹的品質要求、質量安全、產後處理、稱重分揀等作出統一的、具體的認定,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讓市場主體更加公平競爭。
與此同時,拼多多還將發布了「長三角新蟹農計劃」,通過制定統一區域農業產業標準、建設區域農產品品牌、建立區域一體化農產品產銷平臺「三步走」,幫助產區蟹農完成從生產養殖到經營電商的身份轉變。計劃在未來5年內,幫助長三角大閘蟹產區培育100家電商龍頭企業、1000家電商商家,並且創造200億的線上增量市場。
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目前拼多多平臺已經全面啟動了「新蟹農培訓」,還將聯合各主產區先後舉辦開湖儀式,並通過「市縣長直播」等方式,助力樹立區域品牌心智,帶動河蟹大規模上行。「我們希望實現兩個核心目標:一是讓平臺6.83億用戶買到產地直發、足斤足兩的優質好蟹。二是打破現有的產銷鏈條,讓蟹農成為產業鏈利益分配的主體,實現豐產又豐收。」
新引擎助力一體化加速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區域性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迄今短短一年有餘,已經亮點頻出。
去年以來,上海充分發揮帶頭引領作用,同毗鄰區域在三農戰略合作方面取得多項實質性進展:「一市三省」合作共建機制和框架思路基本形成;在農業生產、產業合作、環境治理、文化旅遊等方面協同發力;同時形成了若干個合作共建的項目。
9月16日,在開幕儀式上,太湖、固城湖、洪澤湖、長蕩湖、高郵湖、大縱湖、南漪湖、蕪湖、興化等長三角大閘蟹優質產區,共同成立「長三角大閘蟹雲拼優品聯盟」,推動長三角大閘蟹產業實現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當前,數字經濟成為農業產業化升級過程中重要的新基建,農產品電商已經成為拉動長三角農業發展的新引擎。利用電商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和利益分配,有助於進一步激髮長三角農業的內生動力,提高產業效率,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葉軍平表示,此次活動以大閘蟹這一長三角區域的優質農特產品代表為切入點,通過產區+平臺+科研的多方聯動,助推長三角農產品電商上行的品牌化、標準化發展,有可能開創長三角一體化中區域農業協作的典型樣本。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按下「快進鍵」,政、企、平臺聯動效應正在顯現,長三角地區現代農業一體化發展的氛圍日漸濃厚,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
(文章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