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經典名言——善養浩然正氣,創造智慧人生!

2020-12-13 國學雜談

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最有力的的代表,被後人稱為「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他不同於孔子的淡泊從容,孟子屬於「激進派」,主張人無貴賤,人人平等,積極入世,彰顯自我。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讓我們用心品讀一下古聖先賢的語句,享受一下精神的盛宴,淨化一下我們的心靈,善養一下我們的浩然正氣,藉此走向智慧的人生。

一,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孟子.告子下》

有人問孟子: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像堯舜那樣的賢人,真有這樣的說法嗎?孟子說:有的。

這是孟子對人類去惡揚善本能的終極肯定,每個人通過自身的努力,斷惡修善,最後都可以做到堯舜那樣的好人,關鍵就是看你肯不肯去做,只要做,就一定能做到。

二,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孟子.離婁上》

人生在世,做什麼事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什麼是我們最應該守護的?守護好我們的身體最重要。

百善孝為先,自古至今,都是做人的第一標準。為什麼要守護好我們的自身?還是因為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身體受傷,父母就會為我們擔心、難過。

三,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人性本善,好比水往下流一樣。人的本性沒有不善良的,就好像水沒有不往下流的一樣。

在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裡,能讓我們感到,能讓我們落淚的,無不是真情和善良,只有每個人善良的本性得到充分發揮,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四,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下》

有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仁者與人為善,愛人如己,不存一絲一毫爭鬥之心,不思一點一滴個人利益,心中根本就沒有敵人,自然無敵於天下了。

五,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離婁上》

自己拋棄自己的人,就不可能和他一起做出什麼像樣的事業來。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先決條件。如果連自己都不肯相信,就是神仙來了,也幫不上忙了。

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天下所有的老人;疼愛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疼愛天下所有的孩子。

一個是自私的愛,一個是博大的愛。我們要拓展自己的心量,不但愛自己的老人孩子,還要愛別人的老人孩子,這才是真正的大愛。

七,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公孫丑上

用武力徵服別人,人家不是真心服你,是因為打不過你,權宜之計;以道德服人的,人家是發自內心的佩服。

以武力服人,屬於「霸道」,終不可長久;以德服人,才是「王道」,眾望所歸,才會長治久安。

八,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上》

用至誠的心對待別人,別人卻不動心,這樣的事是不可能有的;你不是發自真誠之心,也不可能感動別人。

在與人發生矛盾後,以德報怨,以至誠之心待人,一定會感動別人,化幹戈為玉帛。

九,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孟子.離婁下》

說話不實在的人是不吉祥的,為了一己私利,花言巧語、千法百計阻擋賢德的人才上位,阻止他們做對國家有利之事,由此而使國家帶來的禍患,最後都得由他自己承受。這就是說那些奸臣小人呀,嫉賢妒能,陷害忠良,到最後沒有一個好下場的。

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這個千古名句,相信沒有人不知道,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氣節,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我們炎黃子孫的骨氣所在,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以身作則,殺身成仁,讓我們感慨,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為之落淚,他們身上這種鐵骨錚錚的浩然之氣,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

相關焦點

  • 《孟子》經典名言——善養浩然正氣,創造智慧人生!
    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最有力的的代表,被後人稱為「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他不同於孔子的淡泊從容,孟子屬於「激進派」,主張人無貴賤,人人平等,積極入世,彰顯自我。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讓我們用心品讀一下古聖先賢的語句,享受一下精神的盛宴,淨化一下我們的心靈,善養一下我們的浩然正氣,藉此走向智慧的人生。
  • 古代8則弘揚正氣的經典語錄!善養浩然正氣,創造智慧人生!
    人生在世要有獨立的品格和浩然之氣,這種英雄氣概的獲得是要在日常言行中予以培養的,因為浩然之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面臨困境時,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逐漸養成的。孟子就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所以我們要想讓人生豐富而多彩,就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德操與品格,使自己成為擁有浩然之氣的正人君子。
  • 古代8則弘揚正氣的經典語錄!善養浩然正氣,創造智慧人生!
    人生在世要有獨立的品格和浩然之氣,這種英雄氣概的獲得是要在日常言行中予以培養的,因為浩然之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面臨困境時,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逐漸養成的。孟子就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所以我們要想讓人生豐富而多彩,就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德操與品格,使自己成為擁有浩然之氣的正人君子。
  • 讀孟子:穿越千年的浩然正氣
    帶著疑問,我在寒假重讀了國學經典——《孟子》。雖然此書的寫作背景與現在的大相逕庭,但這穿越千年的浩然正氣,透過字裡行間,震撼著我,浸潤著我,啟迪著我。「居天下之廣居」,大丈夫應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平時「捨身取義」,「善養浩然正氣」……《孟子》裡的士人,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如此光明磊落,有時甚至用英勇來形容不為過。面對統治者的威嚴,士人以七尺之軀,心懷天下蒼生,陳說利害,瀟灑如星。這種視無論何等階層都一律平等的仁愛之心,被升華為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情懷。
  • 孟子告訴你什麼是浩然之氣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 《正氣歌》:心氣一元,宇宙生命的本源,在上曰正氣,於人曰浩然
    何謂「浩然之氣」?孟子云:「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有史以來,對於《孟子》的浩然之氣,解釋的最好的,了解得最為深刻的,在行為上表現得最徹底的,當屬文天祥!天地也常有缺陷,並不一定圓滿,而生在天地間的人,卻能運用智慧來彌補天地的缺陷,輔相天地,參贊化育。往往天所賦有的特點,不是地所具備的功能;而地所賦有的特點,又不是天所具備的功能。但是人卻能運用智慧就當時需要來截長補短,使天地二者溝通而調和。所以說人可以輔相天地。
  • 讀經明義丨《孟子》:養浩然正氣 俯仰無愧 心地光明
    作者:唐東輝導讀:養得一身浩然之氣,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既俯仰無愧,則心地光明,即使平日行走坐臥,也能心廣體胖,舒泰安詳。(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 什麼是浩然正氣?怎樣才能養成浩然正氣?
    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公孫丑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這很難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原文:「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這裡的「浩然」,指正大剛正的樣子。
  • 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的回答是:「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之氣」是孟子最富創造性的見解之一,它所代表的剛毅正大、勇擔道義、自強不息的內涵,對中華民族精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這些話成為有志者律身的名言。假如沒有道義的支持,一個人的氣質自然會衰敗,更談不上養浩然之氣了。培養浩然之氣,就是要用正義作為立身行事的準則,不做有愧於心的事。 孟子總結過人生三種最大的快樂:「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黨員幹部要善養浩然正氣
    正氣,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為人之道、處事之基,是黨員幹部的「脊梁」。「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南宋詩人文天祥在獄中寫下著名的《正氣歌》,歌頌了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
  • 孟子「養氣」傳後世,浩然正氣滿乾坤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悖於心,則餒矣。據孟子的觀點就應當在「我」人之自我。孟子是尊個性而張精神的豪傑,因此他的「養氣」說,極富個性色彩。首先他認「氣」是「體之充」,更說「志」(意志)是「氣之帥」,主張「持其志,無暴其氣」。這種志、氣養到一定的境界,就成為「浩然之氣」。「浩然」二字本是用來形容水的,借來論「氣」仍然很生動。至於「浩然之氣」的細節,並不好講,但孟子還是透露了一點消息。
  • 《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也
    《孟子》主要記錄了孟子的談話,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共有七篇。這本書呢,是繼孔子之後最重要的儒學大師孟子對儒家學說的繼承與發展,表現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論。遊說諸侯,進行政治活動,宣傳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張,記載了孟子一生的主要內容。
  • 請品讀肖智勇的文章: 孟子:浩然正氣大丈夫
    正是孟子,把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加以弘揚,提出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觀念;也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學理論推上了「仁政」的軌道,提出了「王天下」和「民貴君輕」的理念;仍是孟子,把孔子的「立志觀」加以完善,認為人既應有「志」,還應有「氣」,以浩然正氣立身於世;還是孟子,不僅提升了孔學中的人格精神,還呼號士人努力去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 「浩然正氣」李一先生孟子名言暨歷代尊孟詩文書法展開展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賈瑩瑩)4月24日上午,「浩然正氣」李一先生孟子名言暨歷代尊孟詩文書法展在鄒城市圖書館隆重舉行。  「浩然之氣」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一種剛正宏大的精神,這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創造的一個詞語,是一個富有創新思維的哲學概念。
  • [幹群心聲]劉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時至今日,90歲高齡的吳老仍然以對黨的無限忠誠,軍人頑強的戰鬥精神,不竭的創新創造能力,精誠服務軍民的博大高尚情懷,忘我工作在祖國醫學科學領域。    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科學家的成就與其人生修養密切相關,熟悉吳孟超的人都被他那種「浩然之氣」深深感動著:報效祖國、獻身科學的志氣,勇闖禁區、不斷創新的銳氣,實事求是、百折不撓的韌氣,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正氣,懸壺濟世、心系蒼生的「精誠之氣」,疏遠名利、潛心研究的「淡泊之氣」。他這種「浩然之氣」,正如孟子所形容的那樣「至大至剛」。
  • 你對亞聖孟子之浩然正氣知多少?
    亞聖孟子之浩然正氣我們學習儒學,會接觸到許多的概念,比如天、理、氣等等,這些概念有的已經被現代科學破壞了,也有的和現代哲學結合後深化了。孟子的「浩然正氣」和「天」一樣是一個被現代科學破壞的東西,所以我們想理解它就需要深入的了解。人有「仁」才是真正的人,在孟子中「仁」的存在被細化為「四端」,也就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四端」就像人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一樣,是一種本然的存在。
  • 【孟子成語】浩然之氣
    孟子成語:浩然之氣【成語出處】
  • 《孟子》十三句浩然正氣:字字珠璣,句句經典,被千古絕唱!
    如孟子誇讚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孟子這番話可以說是儒家發揮最極致的理想主義達則兼善天下是一種入世,而窮則獨善其身則是遁世。一生只做過小小彭澤縣令的陶淵明,看到社會的腐朽,知道自己無力改變,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不為五鬥米折腰」而辭去官職,避隱鄉間,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以入世眼光來看,他的人生是很貧乏的,但若以遁世眼光來看,他卻很自由。
  •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選自《孟子·公孫丑上》心不動,氣不餒
    《孟子·公孫丑上》01:47來自袁白菜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2]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3]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 [4] ,則塞於天地之間 [5]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6] 。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7] 。行有不慊於心 [8] ,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 [9] ,以其外之也 [10] 。
  • 孟子:如何才能修煉出浩然之氣?
    人生所有的取捨只能基於一種法則——目的和手段是否正當,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第六是「反求諸己」。最後,孟子提出了「養浩然之氣」的最高境界。一個人身上有了「浩然之氣」,就能夠成為大丈夫君子和聖人,成就最高人格境界。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成為大丈夫、君子或者是聖人,成就最高的理想的人格境界,那要進行道德上的修煉,只有達到了胸中充滿了浩然之氣,才能實現這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