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相繼宣布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漫遊費。
其實,這並不是多大的「喜訊」。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年內要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對於取消漫遊費,從民眾到人大代表,多年來都有表達過強烈的訴求。如果不是中央政府積極推動,運營商有沒有這個改革動力?中央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做出改革承諾後,三大運營商同時表示,今年10月1日起取消;這次又將之提前到了9月1日起。但這個調整真的需要這麼長時間來消化嗎?
之前,有的通信專家表示,「運營商不在乎這點收入」,漫遊費只佔收入的1%。根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發布的數據,僅2012年,中國移動漫遊費收入累計達718.5億元,在國內移動通信收入中的佔比基本穩定在8%至10%。
問題不在於「蛋糕」的大小、運營商在不在乎,而在於這個費用該不該收。央視之前就做過報導,一部手機一年的國內漫遊費不到一分錢,近乎零成本。在美國,同一個運營商跨地區打電話,既沒有長途費也沒有漫遊費。歐洲各國早就沒有國內漫遊費,今年6月甚至取消了歐盟國家之間的漫遊費。所以,既然漫遊本來就是零成本,再收漫遊費,就是讓消費者花冤枉錢了。
取消行動電話的長途漫遊費,雖然來得有些遲,但畢竟是件好事。但是,也得警惕運營商「堤內損失堤外補」。事實上,隨著移動智慧型手機的發達,我們已經從通話移動時代進入了流量時代。
現在人們對流量的需求早已多於通話,公眾對於流量漫遊費的「痛感」要比通話漫遊費大得多。流量無地域限制、流量無限量,才是更為關鍵的改革方向。通話的漫遊費沒了,手機流量何時不漫遊、不受地域的限制?
說到底,提速降費有利於經濟增速,它不僅是一個行業問題,通信業務更不是運營商的私家花園,而是關係到國家經濟大勢和公眾的切身利益。所以,還需要進一步開放、促進通信市場的競爭,不能讓行業在既定利益格局中逐漸喪失了活力以及自我變革的動力。取消收了23年的長途漫遊費應該只是一個開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取消漫遊費 提速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