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四月出去拍桃花,早有這個想法。山村社區一位學友發來信息,告知桃花已經綻放,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因為我知道,所謂的花期只有短短幾天。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採風,按照我的習慣是向西,去小珠山方向,但遇到素有「護花使者」之稱的於先生後改變了主意。他告知,其實向北的中德生態園一帶,桃林更多,花開更豔。
於是趕緊找出地圖,明確一下路線,即穿過新街口立交橋,再向西行一個路口,到了團結路後向北行駛
團結路連接前灣港路,我理解它是江山路的輔路,因為可以行駛大貨車。也正因如此吧,當年的這條路上大型貨櫃車不少,煙塵滾滾,印象不咋地
但駛入團結路後,我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道路很潔淨,兩側綠化帶鮮花盛開,店鋪林立,繁華程度相比北部老城區,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一路上兩側還有幾個新開的樓盤,廣告上寫的是雙地鐵、雙隧道之類誘人的字眼。據我所知,地鐵6號線是沿著團結路向北,抵達中德生態園的;那麼另一條呢?可能指的是6號線南端與13號線連接,再有可能指的是與即將建成的1號線相連,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東海岸與西海岸的第二條地鐵即2號線的西延段連接。房地產開發商總是提前洞悉此類交通訊息,為了吸引買房者,大力宣傳,忽悠成分在所難免。比如2號線的西延線,目前才剛剛勘察,並未進入實質施工階段。
行駛在路上,道路兩側鮮花不斷。車過馬家樓後,便有一片片的桃林映入眼帘,我即刻停車。圖上的桃花其實盛花期已過,枝頭上花瓣脫落後,生出了新的葉芽
但大部分桃樹還在盛開中,在午後的豔陽下,花枝招展,生機勃勃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來自於《詩經·桃夭》,應該是我國最早讚美桃花的詩歌。直譯第一段是: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花兒開得紅燦燦。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定使家庭和順又美滿。桃花暗喻的,是新娘的美麗容貌。這是一首賀新婚歌,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慶的日子裡,伴娘送新娘出門,大家簇擁著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歌唱……《詩經》整理於春秋,這首民歌至少在東周初就廣為流傳了。上古時代民俗的嫁娶很熱鬧,也很有文採,由此可見一斑。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唐·崔護的《題都城南莊》。由於此詩演繹出來「人面桃花」的典故成語,幾乎人人皆知。春風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豔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豔,足以烘託「人面」之美;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面」,在紅豔豔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
它叫「緋桃」,屬於桃的變種,薔薇科桃屬,高可3-8米,原產我國,具有觀賞價值,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桃花淺深處,
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
吹落白衣裳。這是唐代元稹的《桃花》詩,把桃花顏色深淺,比作女人的化妝,過度均勻,濃淡相宜,比喻巧妙
說起桃花,不由得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這個打魚的,沿著小溪,看見桃花林,估計就在此時的四月間。再往裡走,發現「.....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成語「世外桃源」、「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等出處就在於此。
在位於團結路西側的高家盤村的村口,巧遇正在地頭休息的高老漢,知道來意後他指點說,村裡村外到處都是桃花。看看地壟裡被弄得平整的土壤,就知道人家幹活講究地道
我指著村裡方向一個個高大的塔吊詢問,老人家告訴我說,那就是新建的「幸福小區」。高家盤整個村莊都要拆遷,整體搬遷到這個新社區裡
老漢說,村民有四間屋的,給兩個套二。我很替他高興,然而老爺子卻不太開心。以後沒有了土地,要靠養老金生活。他說自己投保早,有幾千元的「勞保」,還勉強可以;但村裡許多老年人卻只有幾百元,恐怕生活會有問題。這種擔心估計當地會有考慮的。
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村居改造速度正在加快。據老漢告知,沿著此地的抓馬山向北,中德生態園向南,這一帶有九個村要拆遷新建,名字統一叫「幸福社區」。
接著向北行駛,果然一路上看見塔吊林立,好幾個大型工地都在忙忙碌碌,估計都是在建設《幸福社區》吧?
儘管村莊即將被拆遷,但散落在溝溝坎坎的小塊土地,卻沒有閒置,有的地壟被塑料薄膜覆蓋,有的則被整理得乾乾淨淨,是準備播種的狀態。幾株桃花、梨花散落其間,好一幅田園小景,花香飄來,讓人陶醉
此處叫龍鬥山前村,村裡的房屋已被拆除,新的樓房正在拔地而起
《消失的村莊》,這是在龍鬥山前村「遺址」上拍攝的。斷壁殘垣,杳無人跡,但依然生機盎然,忽然想起了崔護那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我在山前村遺址上發愣之際,忽然一位本地看山的男子出現,交談後得知,村裡拆遷後,他在北邊的福萊社區,分得了兩套房子。我向他祝賀,人家不以為然。他說還是老地方好,房子更寬敞更舒服,山裡鳥語花香,自然環境優美,實在不願意搬,但又沒有辦法
這是拆遷後僅存的小瓦房,石頭、草坪、鮮花簇擁,夕霧繚繞,耳畔仿佛有雞犬相鳴。我想假如是我的話,也會不願意離開的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中德生態園,但因為耽擱太久而終究沒有實現。從桃花從中望去,依稀可見的就是中德生態園,那裡的福萊社區,不僅在新區,即便在全國,其建築樣式、社區配套管理,也是堪稱一流的。中德生態園以及福來社區的房屋建築,其材料、其設計理念都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我曾經參觀過其被動房,可謂「冬暖夏涼」,使用了隔熱隔冷的保溫材料,再加上太陽能裝置,省卻許多製冷取暖費用。生態園周邊都屬於規劃的國際園區,再加上附近新規劃的「橋頭堡國際貿易園區」和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這一帶發展潛力巨大。而附近村莊之所以拆遷,就是給這些國際園區讓路。以後在附近再想拍攝原汁原味的山莊,恐怕就困難嘍!
《油菜花開》,應該是黃豔豔了
《油菜花開黃又黃》
它好像是香椿樹,發出的嫩芽叫香椿芽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老家來人總是會攜帶香椿芽,那是醃製好了的,就著餅子或者稀粥,嚼上幾片香椿芽,感覺口齒留香,印象特深。飢餓年代的記憶,雖然久遠但卻此生難忘了
《梨花綻放》,潔白素雅,別具風韻
它叫「貼梗海棠」,又名「皺皮木瓜」。資料介紹,它是良好的觀花和觀果植物,廣泛用於庭院綠化和盆景製作。在村居舊址瓦礫中的它,依然傲然挺立,紅豔綻放,豈不知主人已經離去,為何不將她也帶去呢?
山間喜鵲叫喳喳,心情頓時為之變好,衝其背景拍了一張
站在龍鬥山西眺,那座山叫門樓山,看似很近,其實很遠,山下還有一條崑崙山路,連接不遠處的濟青高速和膠州灣高速
《人勤春早》,桃花林裡。一位大嫂在地裡澆水
在龍鬥山對面,還有一座龍雀山,山下有一座「龍雀山陵園」,就是以此山命名的
龍鬥山上,矗立著許多風車,是利用風力來發電的
它們歸屬於大唐龍鳳風電場。這樣的風車在小珠山等地也隨處可見
在前面的兩山之間,隱隱約約地的高山,就是當地有名的小珠山。辛安和黃島街道就處於龍鬥山、門樓山、小珠山等群山環伺之下,可謂風水寶地
鵝黃與桃紅,遙相呼應,互相吸引,這是發生在大自然,在春天裡的故事
石楠燦爛,《春光無限》
《山路彎彎》,一路芳菲,原來的村里舖設的盤山道,居然是水泥路,路測還有鋼架護欄
《紅花碧桃》,它不結桃,只能觀賞。我在柳湖公園拍的小桃紅,估計屬於同類
《夕照龍鬥山》
山裡的景色太美了,不知不覺間已是夕陽西下,趕緊下山。此時天色漸晚,氣溫也有點下降,似乎有點涼颼颼的;但心情很愉悅。為什麼?當然是因為此行拍攝桃花的「任務」圓滿完成。海西的景,海西的花,看不夠,拍不完,對我來說,只能「適可而止」了,呵呵!
其實論起桃花,我老家泰安肥城的桃花可謂尤勝一籌。「萬畝桃林,滿山桃花」,景象壯觀。「煙臺蘋果、萊陽梨、肥城桃」,自古以來就是齊魯的名優特產。我姥姥家就在桃園鄉的桃園村,聽名字就可以判斷出,這裡是肥城桃的正宗出處。肥城佛桃個頭碩大,味道鮮美,在古代就是呈送京都的貢品。前些年每逢佛桃上市季節,我曾經多次帶車進入桃園採摘。如今的佛桃名揚天下,藉助於發達的網絡,和現代的物流快遞,包裝精美的佛桃產品,也迅速地走向全國,走進千家萬戶,乃至世界各地。去年老家給我寄桃子,就是通過快遞送達的;大開眼界的我隨即「東施效顰」,也在網上訂購後,直接給長輩郵寄了一盒,肥城佛桃,非同凡響,難得品嘗,值得擁有哦,呵呵!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有我迷人的故鄉
桃園蕩漾著孩子們的笑聲
桃花映紅了姑娘的臉龐
啊!故鄉!終生難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