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霑選出兩個最滿意的作品,顧嘉輝只拿出一首歌,霑叔頓時沒脾氣
霑叔得悉顧嘉輝的說辭後,登報表示收回之前兩首歌的雙璧言論,唯「輝哥」馬首是瞻。彼時,顧嘉輝已經移民海外,原本是句玩笑話,但到了霑叔那裡,卻被奉為圭臬,足見他對顧嘉輝的尊崇之意。有一年,霑叔準備用《童年》的粵語歌詞,報名角逐CASH金帆音樂獎的最佳填詞。沒錯,就是羅大佑那首人人會唱的,「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的《童年》。
-
霑叔印象:豪情還在痴痴笑笑
霑叔印象 霑叔一生充滿傳奇,他是粵語流行音樂界的泰鬥人物,他的詞,所顯示出的中文功底之深,證明了香港並不是文化沙漠。《滄海一聲笑》詞風古樸而有俠意,唱起來酣暢淋漓,豪情萬丈。同時也是他對人生的感悟。記得他曾在採訪中回憶道,當年是如何的落魄,因為自己的歌不被唱片公司選用而在街上如無頭蒼蠅逛了一圈又一圈,可是最終名成利就,回頭望,多少風浪只不過付諸一笑。
-
黃霑追思會親朋好友悉數到場 霑叔家人集體缺席
黃霑追思會 「黃霑博士追思會」昨日(12月5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除了霑叔的家人全體缺席之外,他生前大部分好友都有出席,向霑叔作最後致敬,雖然霑叔心願是大家記住他的笑聲、 黃霑生前上百位好友(包括譚詠麟、汪明荃、羅家英、倪震、周慧敏、陳百祥等)昨日齊聚大球場,出席「黃霑博士追思會」,向他作最後道別和致敬,而霑叔的遺孀Winne及幾個子女卻沒有現身。雖然霑叔遺願是希望大家只記著他的笑聲,不要太悲哀,但不少霑叔好友當見到他的照片和作品時,都忍不住淚如雨下。
-
霑叔音樂之路口琴吹響(圖)
霑叔音樂之路口琴吹響讀書最愛沈從文 黃霑好書,談到讀書之樂,經常情不自禁拍案高聲喝「好」。他聲如洪鐘,思路敏捷,形容自己能一心多用,同時可看七八本內容各異的書籍。他曾說「我很花心。看書如待女人。」提到閱讀精彩之處經常忍不住「粗口連珠」。讀書樂無窮,黃霑喜歡引經據典證之,每每口若懸河,卻經常忘記出處或書名,令人洩氣。 他長情,視書如寶。他曾說:「我十九歲起愛看沈從文作品,至今未變。
-
黃霑罵林夕寫歌寫的不知所以,林夕的回應讓霑叔公開承認甘拜下風
到2004年11月24日凌晨,黃霑因為肝癌逝世於香港沙田仁安醫院,想念63歲,黃霑的去世引起很大的反響,香港各界都為他舉行多次追掉會,好友顧嘉輝和溫拿樂隊合作寫了一首歌《霑叔——給黃霑博士的歌》,以此悼念黃霑,這首歌是林夕,鄭國江和潘源良共同作詞,整首歌一開頭你就能被字裡行間的懷念和悲傷的氣氛籠罩。
-
鄭中基告訴黃霑說「其實我不想當歌手」,霑叔的回答情商太高了
霑叔笑他說:「你要做監製,就要男兒當自強,可是你有沒有阿Lam(林子祥)那麼強,要問Sally(葉倩文)才知道呵?」誰也沒想到鄭中基不想當歌手這一句話一語成戳。不過鄭中基真的是才華橫溢,雖然在唱歌上面受到了阻礙,遇到了滑鐵盧,就改變方向,往影視圈發展,他的喜劇細胞被發掘後,從此走上了諧星的路上沒再回頭,如《行運超人》《月光寶盒》《花田喜事》等喜劇。
-
洪子涵《遠去的街巷》
遠去的街巷洪子涵繞過城市的街道,四處張望,各家店鋪刻意營造的精緻感讓人感到乏味,我無比想念那充滿歡笑聲,卻已遠去的地方。記憶裡的街巷,有著不勝枚舉的珍貴,每每想起,都在我心裡熠熠生輝。 夜露低落,晨風忽起,曙色伴隨著聲聲雞鳴微微彰顯。叫醒我的總是炸油條的滋滋聲和石磨推動的沉重的聲響。
-
霸道總裁小說推薦:霑哥哥,你,什麼意思?
霑豪向她表白,拾瓔傻傻地問:「霑哥哥,你,什麼意思?」「你再大點,就會懂的。」……南京城破,霑豪救了拾瓔;將物資給拾瓔,要她自己保重。「霑哥哥,瓔兒害怕,不要一個人,你要去哪裡?」「拾瓔,山高水長,自有路;我是軍人,我得歸隊!」……年輕人驚嘆:「竊以為美嬌娘,卻是這般能幹!」拾瓔瞥他一眼,不想理會他。他躬身作揖:「我葛沛容,中央大學學生;姑娘,可容我一路同行?」
-
【滾叔街拍】好久不見~經歷一周艱難的拍攝,叔總是想把最美好的...
一周沒見,你們沒有把叔給忘記了吧? 雨水和悶熱並存的一周,叔每天的蹲點街拍也是相當艱難。 咖啡色的寬鬆老爹西裝,內搭黑色透視上衣和黑色半身長裙,慵懶中又帶點小sexy。
-
車叔與它的朝聖之路,從雲南大理到西藏珠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駕遊成為一種熱門的旅遊方式,甚至說成為一種生活、精神文化的時尚追求,這種告別塵囂,追求自由的出行方式也成為很多人的嚮往,車叔自然也不例外。車叔敢肯定,很多人對於藏地的自駕遊都是充滿期待,因為這裡不僅有恍如人間仙境的美景,也有古老的宗教民族文化,還有無數神秘的傳說和故事。
-
上海爺叔&上海阿姨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以後有機會再聊,今天,就跟各位講講上海爺叔和上海阿姨的話題。上海爺叔在上海,不是所有上了年紀的男人都可以被叫作「上海爺叔」的。因為,被稱作「上海爺叔」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熱心人,二是白相人,三是當家人。當然,這裡的「人」,發音「寧」。上海話把人念作「寧」,好比山東人把人說成「營」。
-
伊朗大廚「米叔」的中國情結
在北京三裡屯,有一家純正的伊朗菜餐館「波斯波利斯」,餐館的主廚是一位75歲的伊朗老廚師,餐廳的中國人都親切地稱他為米叔。 「波斯波利斯」雖然是一家新開的餐館,但米叔在北京已經待了二十多年了。從年輕時就學習廚藝的米叔,不僅十分擅長伊朗傳統菜,而且對西餐和中餐都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