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的璀璨燈火。
川觀新聞記者 任鴻 王國平 蔣君芳 攝影 吳楓
9月22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大興機場」)迎來第1000萬名乘客。這是大興機場投運近一年來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萬人次大關。大興機場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預計到2020年底大興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600萬人次,遠期還有上億人次的目標。
大興機場位於北京大興區和河北省廊坊市交界處,北距天安門46千米。再向南50多公裡,就到了雄安新區。
大興機場、雄安新區的興建,給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
大興機場
「選址對北京不是最優的,但對京津冀卻是最佳」
大興機場的位置,接近北京的最南端,再跨幾步就到河北廊坊市固安縣了。
溯源新機場選址,「能不能再近一點」也是爭議的焦點——數據顯示,首都機場約有一半乘客來自北京朝陽區和海澱區,選址若離城中心近一點,更能吸引北京北部和東部的乘客。但規劃師們看得更遠——一個國際機場的布局如果能帶動京津冀三地發展,無疑是最優的。
研究交通多年,中國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國土產業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觀察到一個現象——北京的發展「北重南輕」。「北京總部經濟發達,很多全球五百強、國企五百強都在北京聚集,但大多在長安街以北,特別是連接機場高速方向的五環、四環附近,包括金融街、國貿、望京、亞運村、中關村等。由此可見,機場等重要基礎設施的選址對地區經濟活躍度的影響。」
張國華認為,新機場選址對北京不是最優的,但對京津冀卻是最佳。「大興機場作為將來要和全球建立更高效聯繫的區域性機場,其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其布局將帶動臨空產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在北京往南地區集聚。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曾參與過大興機場的選址規劃,他說,「當時選址的核心原則就是要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大興機場投運以來,其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助推民航強國建設的『動力源』的作用已初步顯現。」大興機場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說,機場憑藉「五縱兩橫」的路網配置、空鐵聯運產品、城市航站樓等優勢,為北京市區、雄安新區、河北「北三縣」、廊坊、霸州等環京區域和天津的武清、寶坻等區域的旅客流、貨物流提供一個更方便快捷的出行選擇。
上述負責人表示,大興機場投運後,京津冀內各機場功能定位進一步明確,四個機場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大興機場和首都機場均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天津濱海機場定位為區域樞紐機場,將建成為我國國際航空貨運中心;石家莊正定機場定位為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樞紐。與此同時,北京終端管制區管轄空域面積擴大為原來的兩倍,空域資源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也大幅提高,使得京津冀機場群與杜拜、仁川、成田等樞紐機場形成強有力的競爭態勢,有機會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
「這樣的布局將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表示,世界級競爭格要求的都是效率,「如今的航空,已不再是簡單地滿足把人運到另外一地,背後的經濟意義更重要。」
不僅是對區域交通實力的提升,大興機場對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作用也初顯。
去年9月,北京市和河北省正式批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2019—2035年)》。臨空經濟區總面積約150平方公裡,其中北京部分約50平方公裡、河北部分約100平方公裡。地跨京冀兩地的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也正從規劃變為現實。目前,保稅區一期市政基礎設施已經建設過半,預計明年建成投用。
「未來大興機場以及圍繞機場進行的臨空經濟區建設,可以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對三地發展都會產生重要的拉動作用。」陳耀說,位於成都東部的的天府國際機場跟大興機場類似,未來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雄安新區
「北京優質資源的延伸地」
北京向南,最重要的「一站」是雄安新區。
8月11日晚,記者一行從保定出發,沿京港澳高速、榮烏高速,一路向雄安新區容城縣駛去。
容城,仍是小縣城的模樣,道路不算寬,樓不算高。但不一樣的是,即便是夜晚,往來的車輛也十分密集。當記者的車輛拐入一條小道後,眼前的一幕更是壯觀——成百上千個閃著五顏六色燈光的塔吊在連夜工作,猶如一場大型的燈光秀。
未來,這裡將崛起一座現代化新城。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成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於區域治理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首席專家葉堂林表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布局,為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集中承載地,也進一步完善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鎮等級體系,為未來城市群發展的骨架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一核兩翼」的布局更好地解決北京「大城市病」。
葉堂林認為,雄安新區作為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接地之一,也是非核心首都功能和北京優質資源的延伸地。「未來,包括央企總部將部分疏解到雄安新區,中科院、各大院校等也都將在雄安設立創新研究院,這些舉措都將提升該區域的整體創新能力。」
一座新城怎麼建?「人」是核心。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公共服務水平高的地方更具吸引力。因此,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作了專章規劃。
「過去,是人口產業集聚到一定程度再被動地去配置公共服務。這樣的思路正在轉變。公共服務不是城市群發展的配套,而是發展的觸媒,是這個地區發展的價值的配置槓桿。」張國華說。
正如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曾經接受採訪時提到,「我個人認為(雄安新區公共服務)還要優於現在的北京,優於現在的天津市城市的水平,它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一些高水平的項目,高素質的人才,最後能夠把它建成高水平高質量的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