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固執的魚

2021-02-12 以先



臺灣鯛,是一條魚,最好的產地在臺灣雲林縣口湖鄉。在當地,關於臺灣鯛的菜式很多,但美食家李宗澤做夢都會流口水的做法是鹽焗,只要撒上厚厚的海鹽,「要用粗鹽,不能用細鹽」,再烘烤四五十分鐘,就能上桌,拔開海鹽,就能把整片魚皮揭起,隨著白嫩細緻的鮮美魚肉露出真容,一股清香隨之升騰起來,把一塊魚肉放進嘴裡,淡淡鹹香在唇齒間迴蕩,沒有過多調味,卻更能提升魚肉本身的甘甜。「遇到好的食材,就不希望有太多的調味料,把它原來的味道蓋掉了。」

「不時不食」,這是資深老饕的信條。李宗澤說,臺灣鯛一般是秋冬放苗,要等到來年7月才能有2斤左右的鯛魚推出,那時候魚的品質是最好的。之前的魚還不夠大,肉質也不夠鮮美;之後的魚肉,鮮美的程度會稍有弱化。尤其是冬季的臺灣鯛,肉質會更差一些,因為天氣太冷了,它們已經不怎麼活動了。

同為資深老饕的老趙,舉了另一個例子,鵝肉一年中都能吃到,但只有在清明和重陽前後的那段時間最嫩,其他時候吃,免不了有僵硬的口感。經李宗澤強烈推薦,他也愛上了臺灣鯛。以前要吃它,只能飛臺灣,現在,去崑山就可以了。

在老趙的美食日曆上,以前每年要去一次崑山,在10月份,為了陽澄湖大閘蟹,如今,他要去兩次,另一次是7月份,為了臺灣鯛。在今年8月份,以先團隊(微信號:yixianshicai)來到了崑山,品味最好吃的臺灣鯛。


臺灣鯛,是羅非魚的近親,它們的祖上是非洲鯽魚。它的前身叫「吳郭魚」,1946年傳入臺灣的,經過多次雜交改良,才成為臺灣當地獨特的種系,2003年,正式更名為臺灣鯛。

雲林縣沿海地區的口湖、四湖等地,是傳統的漁業經濟區。「吳郭魚大家不愛吃,但臺灣鯛大家都愛吃。」生長於雲林縣的美食家李宗澤介紹,以前,養吳郭魚的水比較髒,水裡常漂浮著豬糞、雞糞等,容易造成藥物殘留和重金屬超標,土腥味很重,肉質也比較面,大家的品評一直比較負面,在水產品裡,人們更願意吃鱈魚或是鮭魚。

據臺灣水產史記載,當初所引進的吳郭魚目前已被淘汰。臺灣鯛的養殖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般水產品,都屬於肥水養殖,而臺灣鯛屬於清水養殖,要在很清澈、很乾淨的清水中放養,養魚的池塘,還要養土、養水,提前種植水草等,因為臺灣鯛吃得很雜,不僅吃飼料、還吃蚯蚓、小蝦、水草等。據介紹,臺灣鯛最好是「活水」養殖,有循環換水系統。

因為在高標準水質下生長,養殖全程無藥物,達到綠色產品要求,清水臺灣鯛無論肉質,還是口味都有別一般魚類,營養價值也極高,被譽為「動物性蛋白最佳來源」,越來越受到食客們的追捧。

李宗澤說,與普通的非洲鯽魚相比,臺灣鯛的個頭大了很多,一條成熟的魚,比小女生的臉還要大,它講究現撈現吃,肉質細嫩,重點是一點點土腥味都沒有。


在水產市場裡,無論是敲暈後開膛刮鱗,還是直接開膛刮鱗,魚的宰殺方式看起來都比較殘忍,但在雲林縣口湖等地的漁場,漁民把魚撈起來後,會先放到冰水裡冰鎮,低溫狀態下,它是暈迷的狀態,宰殺時,魚就不會有掙扎等應激反應,「類似於安樂死,在精神鬆弛時,它的肉質反而更結實,更Q彈,更好吃。」

在清除內臟前,嘴刁的漁民還要先給魚放血,「魚背部有一個大動脈,從魚的脖子後面切一刀,魚體裡面的血液可以很快流乾淨,這樣切出來的魚片才會晶瑩剔透,彈性才會好,它的口感、品質才會達到一個最棒的程度。」在李宗澤的印象裡,媽媽殺魚也有這個環節,尤其是清蒸的做法,血沒放乾淨,魚皮會有點黑。


每個環節都講究,做出來的魚才會好吃。在臺灣,臺灣鯛最經典的做法是金沙黃金魚,連鹽巴都不用加,就用鹹蛋黃和油炸後的魚塊、皮蛋一起快炒,然後上桌,鹹蛋黃包裹著魚肉,混雜著皮蛋,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鹹鮮氣息。這道菜的吃法,關鍵在於醃製的配料(炸魚前提前醃製?),一般的館子,都會搭上酸甜的洛神花,還有清爽的木瓜絲,還有薄荷葉等,用它們包裹著金沙黃金魚一起享用,那種清爽解膩的酸香滋味,吃起來格外的誘人。

臺灣鯛的每個部位,都有最佳料理方式,也有自己的粉絲。有的館子,會將臺灣鯛的魚頭、魚下巴、魚頭、魚肚、魚皮等分開料理。其中,魚下巴的粉絲最多,因為下巴是魚每天都在活動的一個地方,所以它的肉質很鮮嫩,很細密,紅燒後,吃起來感覺超級好。

最紮實緊緻的魚背肉,適合清蒸,李宗澤的媽媽會澆上自製的酸甜味土鳳梨醬,一起蒸煮,土鳳梨的微微酸香,搭上魚肉的白嫩清甜,和富含膠質的Q彈魚皮,交織成誘人的酸甜溫潤,吃進嘴裡,格外滿足。


北京奧運會前夕,李宗澤來到具有「大陸小臺北」之稱的崑山工作,這裡有十數萬臺商,工作、生活都便利,然而臺灣人吃慣了的食材卻來源不多,至於被稱為「宮廷料理首選之魚」的臺灣鯛就難覓蹤影了。在崑山,能吃到淡水魚很多,但他感覺味道均不如臺灣鯛。

奧運之前,就有臺商試圖將臺灣鯛引入在廣東、廣西一帶飼養,但臺灣鯛是一種熱帶魚,在水溫20℃以上始能產卵,在14℃以上才能越冬,在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它們生存。

2009年,在崑山從事電子行業的臺商林永青在崑山張浦鎮的尚明甸村承包了30畝水面,付出三年死了20多萬尾臺灣鯛的代價後,終於讓臺灣鯛能在4℃左右越冬,至此,這條魚遊過了臺灣海峽。林永青也成為臺灣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如今,一個總面積達1300畝的清水臺鯛養殖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設,首期300畝已投入使用。在基地裡,有一個很大的水域,四周雜草叢生,林永青說,這是一個深塘,有100多畝,水深近20米,也是一個天然的水質淨化池。基地裡的水,僅在內部循環,不與外界流通,這可以避免很多汙染和病害的發生。


在崑山地區,一直有生吃河鮮的傳統,以前,生態環境好,水質沒有汙染的時候,河湖裡撈起來的魚、蝦、蟹等,常常是用來生吃的,一般用醬、醉等手法處理。如今,汙染嚴重,生吃淡水魚,被認為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不過,在臺灣雲林口湖或者崑山的清水臺鯛養殖基地,由於水質好,汙染少,臺灣鯛還是有人喜歡生吃。

生吃的臺灣鯛需要特殊的處理手法,林長青介紹,從魚塘裡捕撈起來後,要先在餐廳的蓄養池裡蓄養18個小時,為的就是讓魚肚子裡的飼料等消化乾淨。然後放在冰水裡凍暈,再放血。宰殺後,就到了最重要的一個工序——幫魚兒按摩,魚皮和魚肉之間有一層白色的皮層夾膜,通過按摩後,可以取下來。

通過這些工序以後,魚肉變得粉粉嫩嫩的,白裡透紅,呈現出自然的魚肉紋理,這隻有最新鮮的魚肉,才能表現出來。薄薄的生魚片,看起來晶瑩剔透,放進嘴裡,感覺又滑又嫩,而且很有彈性,味道也特別鮮甜。


↓↓↓

相關焦點

  • 懸疑漫畫:我寧願化身一條固執的魚!只為讓「負心人」回心轉意!
    懸疑漫畫:我寧願化身一條固執的魚!只為讓「負心人」回心轉意!一條晚上,天空升起遠遠的月亮,蜜蜜一人站在了碼頭上,看到岸邊自己深愛的男人後海此刻正在和一名女子摟摟抱抱,後海對那個女子說道:寶貝,今天晚上去我那兒住啊。
  • 一條在城市遊走的魚!
    樓下有一處淺潭,清澈見底,沿路的流水聲歡快的充盈著每一位行路人的心,有了水,世界仿佛便有了靈氣,有了水,疲憊便被濯洗掉了,無意看到了幾尾隱匿在水草深處的魚,靜若處子般一動不動,突然便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愜意與舒坦。
  • 手把手教你用CAD畫圖教程 「忍不住化身一條固執的魚」
    我們CAD圈的並不能理解明星的「官宣」,所以該畫圖就畫圖,該設計就設計,順便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周五了,依然有我們的CAD實操,為了迎接周末,「忍不住化身一條固執的魚」。今天利用圓命令畫一條固執的魚。
  • 手把手教你用CAD畫圖教程 「忍不住化身一條固執的魚」
    我們CAD圈的並不能理解明星的「官宣」,所以該畫圖就畫圖,該設計就設計,順便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周五了,依然有我們的CAD實操,為了迎接周末,「忍不住化身一條固執的魚」。今天利用圓命令畫一條固執的魚。
  • 固執的婆婆
    婆婆非常固執,近乎偏執、冥頑不化,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
  • 張雨生:一條魚的一個夢想
    當然,張雨生也有過妥協性的作品《大海》,但他依然固執地在其中加入了一首自己創作的非情歌《心底的中國》。在1994年初的精選集《自由歌》的前言裡,他寫了這樣一句話,「要想飛得更高,必須跌得更重」。這一年夏天,他的另一張大放異彩的創作輯《卡拉OK·臺北·我》又反論了他的這句話。  雨生也一直是思考未來的。
  • 夢見魚死了幾條 夢見魚死了一條還有一條
    夢見魚死了幾條 夢見魚,百事如意。 夢見井內有魚,吉兆,代表著將會在他處任職。 因為「魚」和「餘」諧音,在中國傳統的解夢觀點中,夢見魚一直和財富密切相關。 孕婦夢見魚,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自己會生可愛乖巧的女兒,但也有生男孩兒的可能性。
  • 《一條鰷魚》
    《一條鰷魚》文:小日 鰷魚最早出現在《莊子》。「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裡,說的就是「鰷魚」。從中國到德國,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發現一個現象:因個體弱小,鰷魚經常群居,以魚群中的強健者為自然首領。而如果將魚群裡體型較為強健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關鍵部位切除後,此魚便失去自制力,行為開始紊亂,而其他鰷魚也會從以前一樣盲目追隨,從而形成新的社群一體化行為。這個效應叫「鰷魚效應」。這個效應很有意思。鰷魚的弱小,特別像人類社會。人總是怕孤單,而願意群體生活。
  • 幾米:一條微笑的魚
    一條魚,一條發著綠光的魚,在寂寞的「我」的周圍遊來遊去。
  • 原創現代詩:一條魚的快樂
    我看見成群的魚爭先恐後,逆流而上我以為它們很快樂夢想閃爍著金色的光於是我也化作一條魚>遊在隊伍的最中央為什麼它們不說話呢只是一味地,遊向遠方帶著疑惑,我停留原地我看見一個怪物,它張開血盆大口,成群的魚便在它的嘴裡埋葬
  • 限時考場|一條魚的故事
    限時考場限時:18分00秒 實際用時: 分 秒分值:18分 實際得分: 分一條魚的故事 楊曉升①母親喜魚,尤其是愛吃魚。後來我們才發現,母親最想吃、最喜吃的東西,其實是魚!③在南方鄉村,魚比豬肉便宜。父親於是每周摳出錢來為母親買魚。只要有魚,母親便總是吃得津津有味,全家人於是樂了,禁不住逗她:「媽,您怎麼天生就那麼愛吃魚呀?」此時,母親就訕訕地笑:「我是屬貓的,哪能不喜魚?」④那年盛夏,有一天我和二弟跟鄉村小夥伴在池塘裡遊泳戲水。
  • 龍魚傳奇:被奉為「龍」後,一條魚的一生
    有的魚因為長途運輸嘔吐,有的魚脫了顏色、掉了鱗片,有的魚撞斷了尾鰭,還有一條魚眼睛上蒙了渾濁的白色——運輸途中的水質太差了。魚商遠航是從1000多公裡外的河南趕到上海的,帶著令他驕傲的魚:嘟嘟。嘟嘟是一條體長接近65釐米的紅龍魚,因為下顎發達、嘴唇厚,看起來總像嘟著嘴而得名。此前,嘟嘟曾在印尼的大型龍魚賽事上蟬聯6次冠軍,被稱為「龍王」。
  • 小小說|黃庭凱:一條魚
    嘿,連我這個屙尿都想要紗布來過濾的人,昨天都送了他一條鯽魚,我就想說他真的是好人……對了,餘幫扶,那條魚的味道怎麼樣?野生的啵。餘旭點頭說,好,好。姚福興奮地說,下次我再釣魚還拿給你。餘旭趕緊擺手說,使不得、使不得,嘗一次就夠了。回到村委,餘旭指著自己的宿舍對劉副局長說,進去坐坐喝杯茶?
  • 我好像是一條擱淺的魚
    我父親手臂上有一條遊龍的紋身,他不是混社會的,卻是街口菜市場有名的「快刀手」。說明白點,他只不過是個膛魚佬。那條龍也不是威震四方的龍麒麟一類的,但也有相當的震懾,是一條銀背鱗龍。彼時很流行網上衝浪,在開心網上消遣,父親的銀背鱗魚就很像上面的銀帶棘鱗魚,賣到萬把塊的貴種魚。父親也不是為了迷信的說法紋身的,他單純是為了好玩為了趕時髦。
  • 太平河筆記:一條被撈走的魚
    對岸的迎春開成了一條黃色的花帶,黃色的花帶與河岸並行、綿延,人們很自然地沿著河,也就是沿著這黃色的緞帶漫步。這樣就看見了那一尾在水中靜靜地懸浮著的魚。那是一條可以說是我們印象中標準大小的魚,不大不小,完全符合我們通常說到魚的時候腦海裡出現的魚的形象的魚。它流線型的身體幾乎一動不動地靜默在水中,大約是為了找一個最安全的所在吧,所以一直在一根木棍的陰影裡。
  • 你是莊子眼中的哪一條魚?
    就算是身處車轍之中的小鮒魚,我們也應該努力,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情。如《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說「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我是我本源,我們首先得找到自己。
  • 別把固執當執著
    作者:劉桂寬       人們常常會把固執與執著混為一談,其實,執著絕對不能等同於固執。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李白好奇地來到老婆婆身邊,問道:「老婆婆,您在幹什麼?」「我在磨繡花針。」老婆婆沒有抬頭,她一邊磨一邊回答。「磨針!用這麼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這什麼時候能磨成啊!」
  • 《馬丁·伊登》:固執有時是一種美德,鑽牛角尖是一條出路
    馬丁在旁人中是固執的,但這種「固執」,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品質——「堅毅」。 我們如何理解堅毅?在《堅毅:釋放激情與堅持的力量》一書中,堅毅的意思是:能夠充滿熱情地追求艱難目標。03 堅毅中隱含的毅力:讓馬丁的堅持看起來極其固執,對善意的勸阻不屑一顧,對惡意的攻擊堅定反擊,最終憑藉毅力完成逆襲。馬丁的固執使親友們離他越來越遠,深愛他的女友伊蓮娜也開始勸他轉行。
  • 我家的水煮魚,做法超簡單,一條魚兩個菜,家常又美味
    昨天天陰的厲害,老公提議吃火鍋,而且要吃魚火鍋,然後就去市場買了一條魚。草魚肉多刺少,是我家常買的淡水魚,雖然這裡靠海,但是如果做火鍋或者水煮魚的話,我還是習慣買淡水魚。一條魚很大,3斤多,我們就三口人也吃不了太多,因為還要涮羊肉蘑菇蔬菜等,所以我就把魚分成了份,魚頭魚尾和一部分魚身剁成塊做火鍋,魚肚子附近就片成了蝴蝶片,留著沒吃。
  • 冥想傳訊:觀音教導 - 做一條自由自在的魚
    觀自在,大自在-- 學習魚的智慧:魚從不試圖去控制那些它無法控制的東西隨後我看到一條魚——一隻金紅色的小魚,長著一條如裙擺般舒展、漂亮的尾巴。那兒還聚集著另外幾條很好看的魚,像是那種名貴的錦鯉。「假如一條魚時刻用頭腦去衡量、比較水溫的高低、風向的變化、水流的方向與速度……以此來決定用怎樣的姿勢能讓自己遊得最快、最舒適、最省力,那它就再也無法遊得輕鬆、優雅了。它的姿勢會變得很彆扭,像你們人一樣彆扭,像你們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中的狀態一樣彆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