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歡樂喜劇人》第六季開播了,主持人依然是郭德綱,他說這一季要突出一個「新」字,為大家呈現新喜劇、新力量。
在各大衛視紛紛喊停綜藝的背景下,本以為節目組拿了一手好牌,誰知道看了2期之後,只想用大潘的話說:好尷尬!
尷尬1:怎麼還是他們?
《歡樂喜劇人》已經走過五季,沈騰、嶽雲鵬、賈玲、小瀋陽、賈冰等一批喜劇人在這個舞臺上大放光彩,也帶動了國內喜劇綜藝的一股熱潮。作為現象級喜劇節目鼻祖,這檔欄目走到今天,國內的喜劇人被篩了一遍又一遍,第六季的首發陣容竟然還能高達十八組之多,這個數量也創下了節目的歷史之最!
選手陣容:孟鶴堂與周九良、燒餅與曹鶴陽、金霏與陳曦、孫建弘、白凱南、李鳴宇與趙迎新、宋寧、高曉攀、郭陽與郭亮、張浩、張霜劍、劉洋與高穎、來喜與林一霆、潘陽與鞏天闊、盧正雨、白鴿與郭金傑、波蘭公平競爭組合、艾傑西
可仔細觀察後,我們發現,這一季喜劇人或是參與了幾季的老面孔,又或是國民認知度極低的素人,連大魔王也感覺像是欄目組放了水,僅僅只有賈冰和潘斌龍。
從以前每一季參加《歡樂喜劇人》的嘉賓陣容來看,來自開心麻花、德雲社、大碗娛樂等業內知名團體的藝人居多。
然而,今年只有德雲社派出孟鶴堂與周九良、燒餅與曹鶴陽,開心麻花、大碗娛樂、遼寧民間藝術團都沒有參與,倒是嘻哈包袱鋪來了金霏與陳曦以及高曉攀。
剩下的多為單打獨鬥,一部分來自《笑傲江湖》的素人選手,一部分來自《尋找喜劇人》。節目組為了呈現多樣性,還邀請了外籍選手參賽,也可謂煞費苦心。
《歡樂喜劇人》第一季時,儘管沈騰、賈玲都還沒有成為喜劇界的男神女神,宋小寶還在小瀋陽的作品中充當綠葉,但他們憑藉自己特有的表演風格,圈了一大波粉絲,也用不斷創新的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因此,《歡樂喜劇人》成為當年綜藝黑馬,豆瓣評分高達8.2分。
而初代大魔王一一登場後,後幾季選手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對喜劇節目的把控力,整體都不及前幾季的參與者,《歡樂喜劇人》似乎已經淪為新人訓練營,豆瓣評分也一路下滑,到第5季只有5.2分。
喜劇綜藝的節目質量更多依靠喜劇人才,而當前的喜劇市場,優秀的喜劇人才極度匱乏,無法滿足井噴式的市場需求,這也就導致節目組無法重現第一季的輝煌。
尷尬2:怎麼笑不起來
《歡樂喜劇人》曾經有句口號:搞笑,我們是認真的。
態度值得肯定,儘管評分一路下滑,節目依然走到了第6季,只是走丟了「搞笑」。
第一期,大魔王大潘做了開場秀:一個海鮮攤小老闆,誠信經營卻被顧客誤會,自己貼了錢又被老婆誤會。情節沒有驚喜,笑點也是平平,大潘還將自己的「尷尬」梗運用地好尷尬,整個小品穿插播放數次大潘新出的同名歌曲《好尷尬》,讓人搞不清楚這到底是歌舞秀還是小品?後臺其他喜劇人也調侃道:這是來打自己那單曲嗎?
孟鶴堂和周九良曾是《相聲有新人》的總冠軍,獲得了內投的第一名,所以他們兩人率先登場。作品《蹭熱度》先誇自己又懟他人,從嶽雲鵬懟到郭德綱,還是老一套,嶽雲鵬膨脹了、郭德綱個兒不高,這些點對於觀眾來說,既不新鮮也沒那麼好笑。
郭陽郭亮算上這次,已經是第三次參加《歡樂喜劇人》,衝著冠軍去的。尷尬的是,參與了這麼多期節目錄製,舞臺經驗是豐富了,可創意也在枯竭,該有的題材、該做的熱點都已一一嘗試,連續高強度的創作下,作品的品質很難得到保障。
這次《我們仨》找了一位十歲的小女孩搭檔,因爸爸成天在外忙而離家出走,遇上了郭陽郭亮,於是兩人假裝綁匪幫助父女和好。立意不錯,可情節設置脫離現實太多,結尾又硬性煽情。
潘長江也曾在《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啟用過小演員,作品《老小孩 小小孩兒》同樣講述親子關係,空巢老人和空巢孩子在家自娛自樂,潘長江演葫蘆娃,孩子演爺爺,通過角色的反常來設計一系列笑料。因為情節合理,讓觀眾發笑的同時,也更讓人深省,這就是所謂的接地氣。
尷尬的還有宋寧、潘陽與鞏天闊。宋寧師從馮鞏,而潘陽和鞏天闊則分別是潘長江和鞏漢林的子女,可再強大的家學淵源也擋不住舞臺上的尷尬。
雖然宋寧請到了「黑豹子」寇振海給她助演,但段子老套,邏輯生硬,整個節目就是抖音段子和土味情話的大集合。
而潘陽與鞏天闊臆想了一段蒙娜麗莎和達文西的愛情故事,更是離現實生活八丈遠,真正驗證了一句詩:為賦新詞強說愁。
也許與高曉攀相比,宋寧、潘陽與鞏天闊都算不上尷尬了。在中國喜劇綜藝的舞臺上,高曉攀被美國脫口秀選手艾傑西打敗了。高曉攀在節目開場就自嘲自己是「沒粉絲沒流量沒超話上不了熱搜還自以為很紅的相聲演員」,作品證明了混成這樣不冤。
高曉攀在小品裡扮演了一位因經濟實力不夠而被老丈人嫌棄的二女婿。不知是高曉攀的現實生活感悟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作品裡老丈人的三觀嚴重不正,嫌貧愛富,別說笑了,看得人只想為高曉攀這個女婿掬一把同情淚。
要說這兩期還能讓大家有印象的,也就金霏與陳曦,還有一個孫建弘。金霏與陳曦把 「量子波動閱讀」、「手腦速算」等熱點都運用到了作品中,這些點無疑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本來對孫建弘的冷麵笑話不報期望,沉寂了兩年的他卻給大家帶來了意外的驚喜,把冷笑話結合搖滾樂,還能無縫銜接,一時間整個舞臺都燃了。
一個節目辦了6季,著實不易。不管是在賽制上還是參賽選手上,欄目組都下了一番功夫。但如今《歡樂喜劇人》卻陷入了這種尷尬的境地,歸根結底是喜劇的土壤還不夠豐厚,人才的培育尚存在斷層,商業的資本卻希望快速收割紅利,導致很多喜劇人急於創新、急於出頭,而忽略了基本功,以至於作品虛浮,缺乏新意,強行搞笑或者強行煽情更是比比皆是。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喜劇熱潮過後,喜劇人的困局也更加昭然若揭。如何破局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希望更多有實力的喜劇人能站上這個舞臺,也希望有更多的喜劇人打破這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