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泰順廊橋受颱風「莫蘭蒂」重創後還沒來得及修復,颱風「鯰魚」又氣勢洶洶地來了。
昨天,泰順文物部門派出3個工作組,由專家帶隊對15座國保、省保級廊橋進行加固。記者 甘凌峰
9月15日,在颱風「莫蘭蒂」中,泰順一天痛失3座國寶級廊橋,損失無法估量。
颱風過後,溫州相關部門對剩餘廊橋的狀況進行系統勘察,發現了不少隱患:南陽橋局部瓦片破損,橋墩前漂浮物堆積;山洪造成池源橋廊屋梁架扭曲;三條橋的橋身整體傾斜……
颱風「鯰魚」又要來了,「受傷」的廊橋們能否經受再次衝擊?9月26日下午,針對勘察中存在隱患的13處省級以上文保單位,溫州市文廣新局下發文件,要求制定抗臺防汛應急預案,組建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加強防範。
目前,被毀廊橋的大小構件已收集到90%以上,但打撈工作尚未結束。為了應對「鯰魚」,泰順各鄉鎮的工作小組已暫停廊橋木構件打撈作業,把精力放在了現有廊橋的安全巡查上。泰順文化系統則實行24小時值班制。
昨天一早,由泰順非遺中心主任季海波帶隊的工作組最先來到泗溪鎮的北澗橋。北澗橋被稱為「世界最美廊橋」,此前橋墩處的風雨板被山洪衝壞,部分材料被洪水衝走。
「我們巴不得往橋墩裡填水泥漿加固,但文物修復工作要論證後再統一修復,所以現在只能採取一些臨時加固措施。」季海波表示。
加固的主要辦法有兩個:一是往橋面上壓沙袋,壓在主要梁木的位置,兩頭多中間少,用沙袋的重力對抗洪水的浮力;二是在橋墩附近打地樁,然後用鋼絲索固定在橋身上,起到平穩、固定的作用。
季海波說,他們一天加固了7座橋,都沒時間休息,「最多的一座橋上壓了200多個沙袋,最少的也壓了60個。」
昨天上午,經防汛辦協調,上遊水庫提前慢慢洩洪降低水位,以防臨時洩洪水位暴漲。
颱風影響期間,清理隊伍將24小時巡查。「如果有雜物、木頭卡在橋墩上,就用竹竿撥開,減少對橋的衝擊。」
昨天下午,受溫州籍愛國華僑委託,溫州市僑辦在泰順縣文物局搞了個儀式,成立「溫州僑愛廊橋修繕基金」。
國寶級廊橋被衝毀的消息傳開後,受到了各國溫州籍華僑的關注。他們準備捐款300餘萬元用於修復廊橋。修橋款分為3批,第一批131.1萬元正在到位。
此前,國家文物局下撥了300萬元國家文物緊急搶修經費,國內的多個民間網絡眾籌平臺也已經匯集了300多萬元修橋愛心款。
溫州廊橋文化學會會長鍾曉波介紹,截至昨天,他們成立的「廊橋陽光公益基金」共收到愛心款90餘萬元,最大的一筆來自溫州泰順商會,捐資50萬元。這些錢將分別匯到溫州市紅十字會、溫州市慈善總會等公益基金專戶。
來源:都市快報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要爆料 →若飛走監督公眾號留言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若飛社區APP,隨時隨地爆料
你關注的就是頭條
這裡是若飛走監督,用新聞力量關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