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上海地鐵第6000輛列車今抵滬 來源/上海地鐵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曹剛)27年前的5月28日,1號線南段通車,上海地鐵實現零的突破。今天中午,一輛身系「抹茶綠」腰帶的「升級加長版」16號線新車現身治北基地,在上海地鐵27歲生日當天,列車規模步入6000輛時代。隨著14、15、18號線等在建線路新購和1、2、7、9、16號線增購列車陸續抵滬,列車總數今年有望突破7000輛。一年內連赴兩次「千輛之約」,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上海地鐵維保公司車輛分公司新車部項目經理沈祥解釋,「輛」相當於「節」,地鐵列車有3、4、6、7、8節等編組形式,通常以「輛」計數。第6000輛新車抵滬,將為16號線增能注入新活力,助力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發展。目前,16號線早晚高峰均採用「3編+6編」混跑方式運營。3月23日首列增購6編新車投運,曾創下新車調試97天即上線的最短記錄。16號線後續新車仍在加緊聯調聯試,預計到9月底前,33列上線列車都將更新為6編列車(13至14列為「新6編」,其餘為2列3編列車聯掛的「老6編」)。
圖說:第3、4節車廂座椅為橫排,各加長了1.6米,載客量更大
新車第1、2、5、6節車廂的座椅設置由橫排改為縱排,第3、4節車廂仍為橫排,但各加長了1.6米,所以「新6編」列車的載客量比「老6編」多了190人。「為控制整車重量,沒有把所有座椅都改成縱排。」沈祥補充說,每節車廂增設3個USB充電口,全車共18個;新車採用變頻空調,搭配多點分散出風,既節能環保,又可以營造出無風感的舒適乘車環境;還配置了車地無線傳輸、前後行車記錄、自我診斷、輔助防撞等安全功能。
車廂裡另有兩處小變動,折射出新車的人性化設計——提示「到站信息」和「開門方向」的動態地圖,從兩扇車門中間區域移到了車門上方,方便乘客下車前判斷方向;第3、4節車廂交接處的儲物櫃旁,新增了4個長條形腰靠,站在車裡也能獲得更舒服的體驗。
1992年10月,上海地鐵首列列車從德國運抵上海;2007年,全市列車保有量突破1000輛;2009年底達到2000輛;2012年夏天突破3000輛;2016年底,第4000輛列車在9號線三期上線;2018年7月,第5000輛列車亮相2號線。27年來,上海地鐵列車多次迭代,從最初依賴全進口到如今實現國產化,共經歷了直流傳動、交流傳動、綠色環保、智能化4代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