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麋鹿之鄉」首次拍到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種群母鹿產仔影像

2020-12-20 荊州日報新媒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6月4日,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開了一段麋鹿產仔的視頻,這是首次拍到的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種群中母鹿產仔的珍貴影像。

視頻記錄的是4月4日12時左右,保護區內一頭野生雌性麋鹿自然分娩的部分過程。畫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麋鹿的前蹄。

每年四五月份是麋鹿的生產旺季。為了記錄下麋鹿野外生產的視頻資料,今年初,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大了野外麋鹿的監測力度,廣泛採用紅外相機實施專項監測。

據保護區監測人員介紹,野生麋鹿產仔之前一般都會離群,選擇像樹林、高竿植物群落等比較隱蔽的地方生產。產後1至3天,再把幼崽帶出來。此前,北京麋鹿苑、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拍到過母鹿產仔的視頻。但是,在人為幹擾比較多的保護區內拍到野生麋鹿自然產仔的過程還是很罕見的。

此外,視頻還捕捉到了麋鹿寶寶吃奶的畫面。畫面中,身體溼漉漉的麋鹿寶寶緊跟著媽媽,十分可愛。

保護區宣教負責人蔡家奇告訴記者,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產於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曾一度在我國消失。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著全球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此次是首次在保護區內拍到母鹿產仔。今年,保護區新出生麋鹿187頭,刷新了保護區年產崽紀錄。

據了解,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1年11月成立,位於石首市長江北岸天鵝洲,佔地面積1567公頃。當地氣候溫和,水草豐盛,是恢復麋鹿野生種群的理想場所,有「中國麋鹿之鄉」的稱號。截至目前,保護區的麋鹿種群已突破1600頭。形成了核心區、江南三合垸、監利兔兒洲、湖南洞庭湖四個亞種群。

相關焦點

  • 江蘇鹽城:野生麋鹿開始進入產仔高峰
    每年6月鹿王爭霸賽後,母鹿便開始懷孕,經歷9個月左右,在來年的3、4月份,母鹿開始產仔,且每胎只生一仔。剛出生的小鹿身上長有梅花斑點,15天後自然消失。一出生就能慢慢站起並跟隨母鹿遷徙。目前大約已經有近百頭小鹿出生。 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86年,我國從英國引進39頭麋鹿,落戶江蘇大豐灘涂溼地,建立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荊州的麋鹿,你見過嗎?
    根據烏邦寺的檔案記載,在最初的18隻麋鹿中,只有從巴黎馴化動物園弄來的第一對麋鹿在這裡開始繁殖,其他麋鹿活到老年也沒有繁殖。從這一對開始,到1914年已繁殖到72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飼料不足,約有半數死於疾病和飢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處在敵機轟炸的威脅之下,繼承了爵位的第十二代福特公爵改變了主意,允許把已有的255頭麋鹿向國內外疏散。麋鹿於1956年首次返回中國故裡。
  • 中國成功放歸25隻麋鹿 目前麋鹿種群數量突破8000隻
    中新社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8日從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進一步擴大麋鹿野外種群,中國近日成功將25隻成年麋鹿放歸自然,目前麋鹿種群數量已突破8000隻。麋鹿原產於中國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中下遊溫暖溼潤地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犄角像鹿,頭臉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因此又被稱為「四不像」。近年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完善,棲息地條件明顯改善,瀕危物種拯救與保護工作成效顯著,以麋鹿為代表的中國特有物種種群擴大呈現良好態勢。
  • 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有著世界最多的野生麋鹿,你來過嗎?
    原來麋鹿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遊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求偶發情始於6月底,持續6周左右。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供遊獵,殘餘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
  • 好歡脫,25隻麋鹿被放歸大自然!大豐野生麋鹿種群已達 1820隻!
    保護區通過採取放歸麋鹿佩戴GPS項圈的方式,實時監測該種群在野外的活動軌跡等信息,從而實現網格化管理。放歸活動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江蘇省林業局主辦,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鹽城市麋鹿研究所承辦。
  •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000隻 麋鹿又稱「四不像」
    30多年來,我國通過加強棲息地建設、開展種群重建和科研攻關等加強麋鹿保護,目前麋鹿種群數量已突破8000隻。近年來,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   原標題: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000隻 麋鹿又稱「四不像」     為進一步擴大麋鹿野外種群,11月6日我國成功將25隻成年麋鹿放歸自然。30多年來,我國通過加強棲息地建設、開展種群重建和科研攻關等加強麋鹿保護,目前麋鹿種群數量已突破8000隻。
  • 我國最大的麋鹿保護區大豐麋鹿數量已達1789頭
    新華網南京6月21日電(記者陳剛)記者21日從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這個保護區麋鹿產仔期剛剛結束,麋鹿種群數量由去年的1618頭增加到現在的1789頭,淨增171頭,其中野生種群由去年的156頭增加到現在的182頭,淨增26頭。
  • 世界最大野生麋鹿種群,總面積 78000公頃,國內外遊客近100萬人次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地名鴨兒蕩,位於大豐東南角林埸內。大豐麋鹿保護區麋鹿數量佔世界麋鹿總數的60%,建立了三個"世界之最"。即世界面積最大的麋鹿保護區、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因此,原本一個命運多舛的物種,在這裡絕處逢生,從原先的瀕危物種重回家族興旺的現狀。
  • 世界最大野生麋鹿種群,面積 78000公頃,國內外遊客近100萬人次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地名鴨兒蕩,位於大豐東南角林埸內。大豐麋鹿保護區麋鹿數量佔世界麋鹿總數的60%,建立了三個"世界之最"。即世界面積最大的麋鹿保護區、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因此,原本一個命運多舛的物種,在這裡絕處逢生,從原先的瀕危物種重回家族興旺的現狀。
  • 中國特有珍稀鹿種大豐麋鹿又喜添丁進口
    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的第一頭小麋鹿日前出生,目前各項體徵正常。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的第一頭小麋鹿有些特別。它是2017年保護區第一批人工馴養麋鹿的子一代,可為麋鹿的飼養管理、人工馴養繁殖、精細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積累科研技術資料。
  • 湖南沅江三頭野生麋鹿重回南洞庭湖懷抱
    三隻野生麋鹿運送至南洞庭湖,放歸大自然。 鍾祖彪 攝  三隻野生麋鹿運送至南洞庭湖,放歸大自然。鍾祖彪 攝  中新網益陽12月23日電(鍾祖彪 艾陽)12月22日,湖南沅江市麋鹿臨時救助站裡的三頭受傷野生麋鹿經過工作人員三年的精心救護與照料後,已符合放歸條件。在報湖南省林業部門批准後,被順利放歸南洞庭湖。  這三隻麋鹿都是因洪水迷失在垸內而受傷,兩隻母鹿和一隻公鹿分別於2017年7月和2020年7月被救治收養。
  • 在中國消失又重新出現的「四不像」麋鹿,大家認識它嗎?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黃海之濱,保護區總面積 78000公頃,其中核心區2668 公頃,緩衝區2220 公頃,實驗區73112 公頃。是世界佔地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 馴鹿與麋鹿有什麼區別
    馴鹿 學名:Rangifer tarandus 英文名:reindeer 鹿科馴鹿屬的唯一種。又名角鹿。下分 9 個亞種。中國亞種分布在大興安嶺西北坡目前僅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左旗尚有少量飼養。 棲於寒帶、亞寒帶森林和凍土地帶。在中國主要生活在以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為主的寒溫地帶。多群棲由於食物缺乏常遠距離遷徙。以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為食隨著季節變化也吃樹木的枝條和嫩芽、蘑菇、嫩青草、樹葉等。9月中旬至10月交配,妊娠期7~8個月每胎產1仔偶見2仔哺乳期約5~6個月。
  • 江蘇鹽城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華麋鹿園。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即中華麋鹿園,是世界佔地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有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蘇省大豐市東南,佔地78000公頃,為典型的濱海溼地。
  • 東洞庭湖保護區發現野麋鹿群
    本報嶽陽1月12日電 一個數量多達28隻的野生麋鹿群,近日在東洞庭湖江滋河口被考察隊發現,這是東洞庭湖保護區首次發現的麋鹿種群。    麋鹿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級物種。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在中國絕跡85年後失而復得
    從春秋戰國時期至清朝,古人對麋鹿的記述不絕於書。它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漢朝以後,野生麋鹿數量日益減少。元朝建立以後,野生麋鹿被捕運到北京,供皇族子孫們騎馬射殺,野生麋鹿逐漸走向滅絕。明代以後,麋鹿在野外逐漸消失,僅剩在皇家獵苑中倖存的少數。清朝初年,中國只有一群約二三百隻的麋鹿,被圈養在210平方公裡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
  • 在黃海之濱的鹽城,竟藏著世界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坐落在美麗如畫的黃海之濱。麋鹿俗稱「四不象」,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是我國的特產。由於氣候條件的變化和人類濫捕,數量急劇減少,迨至清代,北京南郊皇家獵苑存200多頭麋鹿,這是當時世界少有的麋鹿群,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麋鹿被搶劫一空。
  • 130頭野生麋鹿驚現長江兔兒洲,專家:麋鹿喜歡在風口活動
    記者迅速與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監利縣相關部門取得聯繫,麋鹿自然保護區專家迅速趕往現場,經麋鹿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現場監測,野生麋鹿並不是被江水圍困,而是在麋鹿保護區範圍內自然遷徙。「我們在長江例行巡邏中,發現建監利段兔兒洲上有100多頭麋鹿。」嶽陽海事局監利海事處工作人員鄧先生說,現在長江水位上漲,江水已滿上兔兒洲,擔心麋鹿會有危險。
  • 2020年最新麋鹿種群數量新鮮出爐
    ,2020年最新麋鹿種群數量再創新高,種群數量達5681頭,其中野生種群1820頭,今年新生小鹿853頭。  自1986年39頭麋鹿回歸故土,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經30多年的保護,將麋鹿數量翻了近150倍,結束了無野生麋鹿的歷史。
  • 洞庭深處的「麋鹿奶爸」 國家興則麋鹿興—新聞—科學網
    它頭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又稱「四不像」。這種我國特有物種、世界珍稀動物,曾一度在中國消失。   如今,在洞庭湖溼地深處,在青草露珠之間,宋玉成博士等一批「麋鹿奶爸」從為小麋鹿餵奶、擔任「鏟屎官」做起,呵護著麋鹿種群不斷繁衍壯大。 一群被救助的麋鹿奔跑在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護避難所內(5月23日無人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