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一鎖」貨車使用的兩地統一海關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年永剛):香港海關17日宣布,「跨境一鎖計劃」在廣東省內的清關點數目已由2018年的32個增加至51個,當中包括在珠海首次設立的清關點,提升通關效率,也令更多取道港珠澳大橋經香港轉運的貨物受惠。
「跨境一鎖計劃」於自2016年3月起開始運作,主要對象為粵港兩地通過多模式聯運轉運的貨物。包括外地經空運到香港再經陸路轉運內地的貨物,或內地經陸路到香港再經空運轉運外地的貨物。兩地海關通過使用同一把電子鎖及全球定位系統設備,監控貨物的運輸過程,以減少同一批貨物在粵港兩地進出境時被重複檢查的機會,達到簡化清關手續和加快貨物轉關流程的目的。
這項計劃推行至今運作順暢,廣受業界歡迎。2018年使用該計劃經香港往來內地的轉運貨物,貨量更超過600萬批次。
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與內地有關部門積極探討擴展「跨境一鎖計劃」,在大灣區設立更多清關點。由本月起,廣東省內可使用「跨境一鎖計劃」的清關點數目,由32個增加到51個,覆蓋廣東省內多個城市,包括大灣區位於內地的其中7個城市。
首輛使用港珠澳大橋的「跨境一鎖」貨車。
香港海關發言人表示,歡迎廣東省擴大「跨境一鎖計劃」的清關點數目。當中珠海更是首次設立相關清關點。廣東省擴展其清關點的網絡,不但可以方便業界,也可以更好配合物流業界取道港珠澳大橋運送貨物。這項計劃將進一步促進往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貨物通關便利程度。粵港澳三地的物流及貿易增長,不但有助帶動大灣區的經濟發展,也可鞏固及提升香港作為貿易和物流樞紐的地位,進一步加強香港的競爭力。
展望未來,香港海關與內地將繼續探討在大灣區設立更多清關點,並會加強鼓勵物流業界積極參與「跨境一鎖計劃」,把握大灣區建設以及港珠澳大橋開通帶來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