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飛豹的心臟花了多少錢?說出來嚇死你,整整70億人民幣。這筆錢還不是在今天國力強大時候花的,而是毛時代困難時期。聽薩沙說一說吧。
飛豹的項目成立於1973年。研究剛剛開始,就遇到了根本性問題,沒有適合的發動機。
第2年的西沙海戰,體現了我軍海軍航空兵實力的虛弱。我軍海軍是在沒有空中掩護下,艱苦戰鬥的。如果當年南越空軍果斷使用F5E戰機來進攻,勝負還很難預料。
當時我國空中力量,不足以執行這樣的任務。轟5、轟6速度太慢,強5航程又太短。現實告訴我們,飛豹要儘快研究出來。
以當時中國的科技和工業水平,根本不能解決發動機問題。
這樣拖到1975年,由周恩來總理拍板決定引進。
周恩來當年這麼說: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飛機沒有心臟怎麼能行呢?
中蘇關係惡劣,中國決定從資本主義國家引進。這也是二戰後,中國戰鬥機首次使用西方動力裝置:羅爾斯·羅伊斯 斯貝MK202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
我們購買了50臺成品發動機和全套設備,合同金額接近10億人民幣的費用。
這個數字是極其驚人的,相當於今天的700億人民幣。
不過,參加研究的我國科學家都認為,這筆錢沒有白花。
研究工作到80年代初期,正趕上改革開放大潮,軍備發展放在第二位。
飛豹項目一度下馬,到1986年才恢復。
1999年,因國慶閱兵需要,急需一批飛豹參加。但渦扇-9發動機還沒有研發成功。無奈之下,只得將庫存超過20年的發動機安裝在飛豹上。
英國佬的技術是過硬的。這批發動機放上試車臺,一調試就立即可以正常工作。試飛期間,這批發動機從沒出過問題。
資料中寫道:我們通過仿造斯貝發動機,掌握了大量國內以往沒有接觸過的先進工藝和技術,包括金屬噴漆、真空熱處理等12項世界先進水平技術和46項國內先進工藝技術,更重要的是學到了項目管理、質量控制、壽命考核等內容。
到了2003年,渦扇-9發動機才真正仿造成功,前後高達30年時間,花費的資金何止700億人民幣。
而渦扇-9發動機也就是性能和可靠性不低於斯貝而已,並沒有本質性的突破。
很多人譏笑印度研究光輝花費20多年,哪裡知道這方面的難處。
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