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2021-12-19 言江

扎掃把也很講究,阿西木 • 託合提就有這手絕活兒。

「一層長一層短,中間還得綁一層。」在阿西木的家鄉疏附縣託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幹村,很早以前就開始種植高粱,很多村民扎得一手好掃把。儘管這裡家家戶戶都有扎掃把的傳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卻沒有形成優勢產業。

如今,該村把扎掃把做成了產業,小小掃把「扎」出了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的小康新生活。

小掃把成了「小寶貝」

「以前扎掃把是為了家用,現在這可是我過上小康生活的寶貝。靠扎掃把,我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10月12日,扎了20多年掃把的阿西木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阿西木家的大門上掛著「手工藝品農戶車間」的牌子,農閒時,在家扎掃把是他的主要工作。扎掃把的高粱稈是地裡現成的,一把掃把能賣到十幾元錢。

在阿亞格曼幹村瓦日斯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喀迪爾 • 艾沙和妻子茹仙古麗 • 阿卜杜克熱木手腳配合,只用幾分鐘時間,就用高粱稈做好了一把小掃把。「我們倆農閒時每天工作6個小時,一天能做40把掃把,一把淨賺5元,一個月下來就是6000多元。加上家裡養的牛羊和地裡種的蔬菜水果,年收入超過5萬元。現在的生活,真是做夢也沒想到。」茹仙古麗越幹越有勁。

瓦日斯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達伍提江 • 阿卜杜熱伊木說,全村每年生產近100萬把掃把,不僅增加了村民收入,大量的高粱稈需求還帶動了附近鄉村的高粱種植。

小掃把有了「大品牌」

自治區黨委黨校駐阿亞格曼幹村「訪惠聚」工作隊入駐之初,了解到村裡不少人有扎掃把的手藝,他們動員村民把這個手藝用起來,但村民的頭搖得像撥浪鼓:「扎掃把自家用還可以,拿到巴紮上賣,掙不上幾個錢。」

原來,村民扎的手工掃把雖然結實耐用,但未形成規模,銷路不廣。

為幫助村民把掃把產業做大做強,2016年初,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引導村民創辦了瓦日斯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起了廠房,註冊了「瓦日斯」商標,幫助村民統一進料、統一銷售。村裡還舉辦掃把製作培訓班,開展掃把製作技能大賽,僅村民玉素普 • 阿卜杜拉老人就帶出150多個徒弟。

「自打加入了合作社,我家生意越來越紅火。」該村扎掃把大戶司馬義 • 玉素普激動地說,「以前要自己找銷路,現在我們村『瓦日斯』掃把名聲打響了,很多客戶慕名而來成批訂購。」

對不方便到工廠上班的村民,合作社把原材料送到村民家,再按每把5元—10元的價格回收成品掃把。

「我每天可以扎15把掃把,一天就能掙100多元。」貧困戶肉孜 • 西熱普高興地說。

「村裡有了富民產業,就能留住人,尤其是年輕人。」達伍提江說。

村裡扎掃把的人越來越多,一把把掃把令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有的村民蓋了新房,有的購置了私家車。

網際網路上銷路廣

一根根網線令阿亞格曼幹村的掃把聲名遠播,更廣闊的市場打開了。

「緊俏得很,不愁賣!」達伍提江笑著說,「過去我們的掃把主要在喀什銷售,如今藉助網際網路不僅銷售到天山南北,還遠銷到了甘肅、山東等地,年銷售收入近600萬元。」

在阿亞格曼幹村瓦日斯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好的掃把從地面堆到了屋頂,收貨的卡車等在屋外。

「這1000把訂單掃把將發往北疆,大伙兒再仔細檢查一下。」達伍提江對車間的工人再三叮囑。

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阿亞格曼幹村村民開始製作掃床把子、刷鍋把子、旅遊工藝小掃把等產品。

「企業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滿足新的消費需求,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達伍提江帶著村民嘗試著編織農家手工藝品,把普普通通的高粱稈變出各種花樣。

「我們村的『瓦日斯』牌傳統掃把吸引了很多外地廠家前來觀摩,我們的工藝掃把放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他們看到後也很感興趣。」達伍提江說,「很多人會在網上購買我們的工藝掃把。」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村有了想不到的變化。」滿臉笑容的司馬義說,「我們現在的日子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如今,該村把扎掃把做成了產業,小小掃把「扎」出了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的小康新生活。  小掃把成了「小寶貝」  「以前扎掃把是為了家用,現在這可是我過上小康生活的寶貝。靠扎掃把,我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如今,該村把扎掃把做成了產業,小小掃把「扎」出了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的小康新生活。  小掃把成了「小寶貝」  「以前扎掃把是為了家用,現在這可是我過上小康生活的寶貝。靠扎掃把,我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10月12日,扎了20多年掃把的阿西木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 走向小康丨疏附縣: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扎掃把也很講究,阿西木·託合提就有這手絕活兒。「一層長一層短,中間還得綁一層。」在阿西木·託合提的家鄉疏附縣託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幹村,很早以前就開始種植高粱,很多村民扎得一手好掃把。儘管這裡家家戶戶都有扎掃把的傳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卻沒有形成優勢產業。如今,該村把扎掃把做成了產業,小小掃把「扎」出了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的小康新生活。
  • 謝應月:扎掃把的手藝人
    新田新聞網(通訊員何新瑞)8月25日,新隆鎮野樂村八旬老人謝應月扎高粱掃把,延續「傳統手藝」。謝應月老人扎高粱掃把,有10餘年了。高粱每斤0.8元到鄉村裡去收集。紮好一個掃把可賣7元,一天扎10個掃把可賺40元。
  • 林永祥:掃把「扎」出夕陽紅
    楊順丕 攝將棕皮卷扎在一起。 楊順丕 攝梳理末端撕開的棕皮。 楊順丕 攝檢查掃把杆是否筆直。 楊順丕 攝紮好的棕掃帚。周龍霞 攝通訊員 周龍霞/文「這個棕掃把扎得蠻好,很平整!」「掃把扎得結實,才好用。」12月2日,筆者來到鶴峯縣五裡鄉南村村林永祥的掃帚小作坊。掃帚,延續千年的日常生活用品,家家戶戶都離不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扎掃把 穩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扎掃把 穩增收 2020年11月26日 10:07   來源:新疆日報
  • 墨玉「掃把村」:村民扎掃把「扎」出和田大市場
    烏尊艾日克村扎出來的掃把12月中旬,來到烏尊艾日克村掃把廠看到,廠房中間碼著一大堆原料,有四五十位村民正在扎掃把,女的扎高粱掃把,男的扎竹子掃把,大伙兒幹得熱火朝天。扎高粱掃把工序複雜,村民每扎一把高粱掃把收入5元,竹子掃把紮起來簡單,村民每扎一把竹子掃把收入3元。布麥熱耶姆·麥麥提明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有5口人,3.5畝耕地,地裡種的全部是核桃,一年收入大約8000元左右,顯然,僅靠種核桃無法脫貧。
  • 漸行漸遠的老手藝,八旬娭毑扎得一手好掃把
    86歲的胡淑蘭坐在門口,熟練地扎掃把。記者張玲霜降之後,秋意漸濃。在荷花街道唐洲社區,胡淑蘭家門口的掃把草已經長得比人還高。她拿把鐮刀齊根砍下,一蓬蓬曬在門口,只需兩三日的陽光,滿地坪的掃把草就由紅綠色轉變成了黃色。86歲的胡淑蘭最愛這段時光,經常坐在門口,扯把草來扎掃把,格外閒適。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玲莫道桑榆晚八旬娭毑愛做掃把
  • 虹山鄉有位103歲的年輕人,劈柴做飯扎掃把,整天忙個不停
    長壽者潘喻,福建省泉州市虹山鄉虹山村人,出生於清末民初,103歲了,腰不弓背不駝,耳不聾眼不花,行走穩健談吐自如,劈柴做飯扎掃把,一天忙個不停,老壽星謝絕家人的照顧,被村民稱為103歲的年輕人。老壽星愈老愈風骨,活出了優雅,活出了風採。
  • 「小魯班」修掃把
    12月7日中午,在嘉興市南湖區餘新鎮中心小學勞技教室裡,601班「小魯班修理鋪」的10多位學生在特級教師壽老師的指導下修理木柄掃把。今年以來,「小魯班修理鋪」已經修好了150多把掃把,不僅為學校節約了開支,還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技能。
  • 竹掃把掃出小康路
    近年來,海南省白沙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和「四愛」衛生健康大行動,各鄉鎮及村莊都需要耐用的竹製掃把,市場需求不小。七坊鎮敏銳地抓住這一機遇,結合該鎮南洋村竹林多、竹子質量好的優勢,在南洋村南洋三隊發展竹編產業,把勞作之餘的婦女動員起來從事製作掃把等竹編工作,陸紀成趕上了這一新產業的「快班車」。
  • 野象草變廢為寶,教你製作掃把!只有農村用得到!
    農村是一個什麼的地方,在農村很多東西可以加以利用,變廢為寶,比如種地的人都知道,秸稈或者麥草是一種寶貝,麥稈可以拿來燒火,也可以製作墊子,也可以用來製作掃把。每個家庭應該都有一兩把、但是你知道怎樣製作嗎?在農村有很多材料都可以做掃把,比如毛竹枝條等。
  • 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掃把草變「致富寶」
    老劉正在編織的蓆子是光坡鎮滿山遍野隨處可見的一種小灌木,俗名掃把草。過去,本地人喜歡用來紮成掃把,拿到市場上去賣也就是10元左右的收入。隨著近年來港口區政府大力推動產業扶貧,掃把草變成了「致富寶」。掃把草的學名叫崗松,用途廣泛,枝幹用來編制籬笆工藝品,產品外銷澳大利亞、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深受國際市場青睞。
  • 掃把四兄弟之草本鋼筋鐵骨鐵掃把
    鐵掃把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學名地膚。作為掃把界的扛把子,鐵掃把有著鋼筋鐵骨之稱,用其枝幹做成的掃把異常堅韌,還經久耐用,深受鄉村、環衛、園林、工廠的喜歡。尤其是是農村裡面,當年為了曬穀子而修的大院壩,要是沒有鐵掃把的幫忙,每天掃地都是一場噩夢。
  • 鄉下被遺忘的「掃把草」,年輕一輩少有人見,對人好處多、要珍惜
    歡迎來到「花草物語」養花小天地,小物已經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那些養花的小樂趣啦!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家居日常生活也越來越新的話,像小時候很常見到的一些植物,現在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就像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種植物,就是在鄉下都能夠被人遺忘的「掃把草」,年輕一輩幾乎都沒見過,可是這種掃把草對人們的好處卻非常多,所以看到了一定要請多珍惜!鄉下被遺忘的「掃把草」,年輕一輩少有人見,對人好處多、要珍惜掃把草其實就是地膚草,以前在鄉下,甚至是在城裡,人們都是拿它來做掃把的。
  • 手工摺紙:清潔小幫手之掃把
    日常生活中的清潔衛生並不是只有手可以完成的,它還需要一定的清潔工具。而打掃地面衛生的時候則需要掃把和簸箕的幫助,今天我們就用彩紙來折這兩樣。那麼現在先來看看掃把是怎樣用彩紙折出來的吧。下面就是掃把的成品圖哦。
  • 海南日報數字報-竹掃把掃出小康路
    近年來,白沙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和「四愛」衛生健康大行動,各鄉鎮及村莊都需要耐用的竹製掃把,市場需求不小。七坊鎮敏銳地抓住這一機遇,結合該鎮南洋村竹林多、竹子質量好的優勢,在南洋村南洋三隊發展竹編產業,把勞作之餘的婦女動員起來從事製作掃把等竹編工作,陸紀成趕上了這一新產業的「快班車」。
  • 掃把四兄弟之橫掃天下的竹掃把
    掃把中最大氣的當屬我們的竹掃把,竹條捆起就開掃,掃遍天下它最強。竹掃把顧名思義,竹子做的掃把,因為金竹的竹條又細又豐富,因此竹掃把通常選取金竹作為原材料。竹掃把不需要專門種植,只要有合適的竹條砍斷就能做掃把。
  • 【信息資訊】歙縣北岸村:扎草掃帚的老手藝人
    株叢緊密,植株為嫩綠,嫩芽可以當菜,果實是一種中藥,秋季葉色變紅,聽說在日本很多公園當中都能夠看到漫山遍野的掃把草,每年都能夠吸引到很多的遊客專門買票參觀掃把草,而在中國卻只用來當掃把。    歙縣北岸鎮北岸村的一位老人就會這門扎掃帚的手藝,他告訴我,他叫吳正立,是北岸村2組的,今年78歲了,老人個子不高皮膚黝黑,身體健康,平時主要就是給兒子看建材店,農村裡店生意也不是那麼太忙,閒暇之餘,老吳就在路旁、房前屋後種植掃帚草
  • 小女孩天生擁有超能力,只要騎著掃把,就能任意的飛行!
    哈嘍,大家好,今天介紹一部小女孩天生擁有超能力,可以騎著掃把到處飛的電影《魔女宅急便》。話說寶兒姐是一個出生在普通山村的女孩子,由於母親是一名魔女。所以寶兒姐天生就會騎著掃把飛行,不過小小年紀的她飛行狀態不太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