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看臺灣報導 臺北市首件招商型公辦「都更」案宣告啟動,臺北市長柯文哲21日出席捷運科技大樓站瑞安段公辦「都更」案上梁典禮,在致詞中卻提到,有些人認為臺北市「長得難看」,還覺得市容比不上大陸的一線城市。
柯文哲表示,今年是臺北市設市百年,當大家在欣喜臺北市有文化、有歷史時,市內40年以上的老房子仍有30萬戶,在921大地震之後,建築的抗震係數要求更高,所以很多人抱怨說臺北市「長得難看」,甚至抱怨臺北市比起大陸的一線城市,在整個市容更新速度上太慢,因此在過去幾年當中,市府一直在努力讓臺北市「都市更新」更快。
柯文哲提到,在市府「都更」處跟財團法人「都更」中心合作之下,全力推動公辦「都更」,除了政府主導外,更引入民間資金,更重要的是讓私地主都100%同意。
柯文哲說,在地方裡長爭取之下,此案提供未來客家事務委員會的空間,還有託兒所、公園等;更重要的是推動長者乘坐捷連的友善設施,在捷運站兩側都有電扶梯。之前很多長者跟他抱怨,坐捷運走樓梯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市府在捷運沿線花了6億元,在捷運車站兩側都要有電扶梯,利用這次「都更」機會,承包冠德公司在捷運站做了一個便利長者、身障者的出入口,創造對「行的權利」更友善的空間。
柯文哲表示,臺北市推動18件公辦都更案,是全臺灣數量最多的,他保證在臺北市政府高行政效能、公私協力下,由政府協助民間,透過公辦「都更」,讓整個地區環境更棒,並成為裡民喜歡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