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編了兩套健身秧歌全國推廣,64歲的棗莊退休女工,傾力全民健身
作為全國健身秧歌第四套、第六套創編人,10月31日,曾玲對記者說:「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社會體育工作者,職責就是做全民健身的引領者,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群眾活動的組織者,讓更多的人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動當中,運動起來,快活起來,
-
德陽全民健身日 參賽選手上演趕豬、袋鼠跳等趣味比賽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記者 古蓉媛)趕「豬」、袋鼠跳、兩人抬轎、50斤挑擔接力……今年德陽的全民健身日格外不同。8月8日上午,德陽市2015年全民健身日活動啟動儀式在高坪鎮舉行,活動現場還同時舉行德陽全市首屆鄉鎮、社區全民健身運動會,上演不少別開生面的運動項目,吸引了近500餘名市民參與全民健身活動。
-
第四屆山東省老年人運動會 健身秧歌、健身腰鼓比賽在棗莊舉行
齊魯網5月17日訊5月15日,第四屆山東省老年人運動會健身秧歌、健身腰鼓比賽開賽儀式在棗莊新城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共有來自全省各地市、大企業、省直機關的20支健身秧歌代表隊、14支健身腰鼓隊共600餘人參加比賽。山東省老年人運動會每四年一屆,與省運會同期進行,作為全省老年人體育賽事的最高級別賽事,棗莊市已經連續承辦了第三屆、第四屆健身秧歌、腰鼓比賽。本次賽事賽程6天,在健身秧歌、腰鼓國家規定套路比賽和自選套路比賽展開爭奪。
-
800秧歌愛好者 「競舞」水圍村
【深圳商報訊】(記者 張瑋瑋 通訊員 陳鳳鳴)12月8日上午,「2020鵬城秧歌節」在福田區水圍村文化廣場舉行,來自全市各社區的800多名健身秧歌愛好者一展風採。 此次活動由福田區宣傳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福田區委宣傳部、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支持,深圳市秧歌協會承辦。 在《幸福中國一起走》的音樂聲中,由260多人組成的開場秧歌舞隊邁著輕快的舞步,拉開了「2020鵬城秧歌節」的序幕。
-
寧河區東方紅秧歌隊:傳統秧歌 綻放傳承情懷
蘆臺鎮東方紅秧歌隊是十年前幾位喜歡扭秧歌的老人自發組建起來了,由起初的十幾個人到現在的幾十人,他們在鍛鍊身體、聯絡感情、構建和諧的同時,還有一份情懷。採訪蘆臺鎮東方紅秧歌隊隊員張昕:大傢伙聚在一起一是各自愛好,另一個是傳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的時候利用周六日的時間出去,到河北等地參加廟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我們在去年正月十五參加一個大型活動還獲得了二等獎,我們都非常高興,也展現了咱們寧河秧歌的風採。
-
城北區:第十一屆秧歌、鍋莊舞大賽順利舉辦!
城北區:第十一屆秧歌、鍋莊舞大賽順利舉辦!在鍋莊舞比賽中,300餘名來自村、社區的舞者,以優美的舞步、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和動感的音樂,賦予了秧歌舞、鍋莊舞嶄新形式和豐富內涵,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精美的文化盛宴。
-
「花都地產杯」牡丹區第四屆秧歌、廣場舞表演賽圓滿成功!
為構建和諧社會,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組織全民健身活動,營造溫馨美好家園。2016年11月19日上午,「花都地產杯」牡丹區第四屆秧歌、廣場舞表演賽在菏澤花都地產商業9#樓旁(花都地產營銷中心)北廣場拉開帷幕,共有25支代表隊參加了比賽,比賽共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4名,獲獎隊伍獎品為獎盃、榮譽證書及現金。
-
全民健身「五項五進」(鬥笠舞)走進田家社區
12月16日上午九點,由漢川市總工會、市文旅局、團市委、市婦聯聯合開展的漢川市2020年全民健身「五項五進」活動(鬥笠舞)走進漢川經濟開發區田家社區。今天早上室外溫度3℃,大家剛開始不願意伸出手來跟著鍛鍊,但隨著市文旅局教練員馬雅秀積極的教學,群眾的熱情似乎也跟著調動起來了。「今天教學的鬥笠舞和一般廣場舞不一樣,融合了拉丁、現代舞、漢川本土特色動作等多種元素,節奏快慢分明,動作簡單易學,是既時尚又接地氣的舞蹈。」帶隊的舞蹈老師說。
-
陝西大荔縣:西陽秧歌舞起來
來源:渭南學習平臺西陽秧歌主要流行於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官池鎮西陽村,於2010年5月獲批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紅色與綠色是西陽秧歌的主色調。(本文圖片由大荔縣文化館提供)秧歌舞,又稱扭秧歌,其悠久歷史與祭祀農神、祈求豐收所唱的頌歌有關,是我國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民間廣場中獨具一格的集體舞藝術,因秧歌舞的舞姿豐富多彩,深受農民歡迎。
-
齊健身 進社區 上春晚
1月22日晚上8點,坦洲鎮全民健身廣場燈火通明,伴隨著音樂的旋律,數百名群眾歡快地跳著健身操。記者了解到,成立於2015年的坦洲鎮健身操協會發展至今,已擁有3支隊伍、700多名會員,由於技藝精湛,多次受邀到各省市交流演出。春節前夕,該協會一邊忙著送戲進社區,一邊忙著參加「廣州電視臺2020年G4·幸福晚晴春節晚會」的演出。
-
晉安王莊打造全民健身品牌社區樣本
記者 鄒家驊 攝福州新聞網11月3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29日,「近鄰運動匯」在晉安王莊街道紫陽社區啟動。該活動是晉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王莊街道、晉安區文體旅局聯合主辦的「奔騰王莊·幸福社區」全民健身系列活動的首場。
-
武山縣民間祈福秧歌展演活動速寫
鑼鼓敲起來,秧歌扭起來,歡歌唱起來……正月初九晚,武山縣風雲雷雨壇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3千多名觀眾雲集廣場,觀看武山縣民間祈福秧歌展演。今年63歲的楊桂花,早早吃完晚飯,就坐著老伴騎的摩託車來到活動現場。因為沒有擠到隊伍前排,老大爺扶著老伴站在摩託車座上看了起來。楊桂花說,她和老伴每年都要看縣裡舉辦的夜社火表演,特別喜歡傳統的舞龍、舞獅等。
-
鄭州市「全民健身日」體育嘉年華在如意湖文化廣場精彩亮相
10年前的8月8日,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盛大開幕;10年後的8月8日,全國第十個全民健身日如約而至。8月8日,由河南省體育局主辦,中共鄭州市委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鄭州市體育局、鄭州市衛計委、鄭州市公安局承辦,以「新時代全民健身動起來」為主題的2018年全國「全民健身日」活動河南省分會場暨鄭州市「全民健身日」體育嘉年華,在如意湖文化廣場精彩亮相。
-
「非遺」視野下北京地區的高蹺秧歌
2011年「北京廟會臺灣行」學明藝術團五鬥齋高蹺秧歌表演 攝影 田學明秧歌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秧歌廣義包含秧歌戲和秧歌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演形式,據說北京地區的秧歌戲最早是在海澱溫泉一帶出現,作為舞臺表演的一種。
-
祖孫三代共跳「C哩舞」走紅 78歲外婆是社區運動達人
中國江蘇網3月1日訊 近日,一段祖孫三代一起在院子裡跳健身舞的視頻在朋友圈走紅。記者從便益門社區了解到,視頻主人公是該社區王曉林家祖孫三代,78歲的外婆、51歲的女兒、27歲的外孫女,一起跳起節奏感強烈的「C哩C哩舞」。
-
慶陽秧歌
慶陽秧歌是慶陽民間社火裡的一個內容。在陝甘寧邊區時期,它的發展達到鼎盛階段,不僅出現在戲劇舞臺上,還經常活躍於街頭巷尾,成為人們抒發情感、歌唱未來最方便的方式。由於秧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所以在當時的「新秧歌運動的興起」中,人們把高蹺隊、腰鼓隊等稱為「老社火」,而把秧歌隊則稱為「新社火」。2006年5月20日,秧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陝北秧歌,豪邁粗獷共團圓,盡情歡舞慶豐收
陝北秧歌是流傳於陝西黃土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地方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陝北秧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分布在陝西榆林、延安、綏德、米脂等地,其中以綏德、米脂秧歌最具代表性。
-
打造嵌入式社區健身場所 徐匯樂活空間解決「老年人去哪兒健身」
每天,顧阿姨都要到徐匯區康健街道市民健身中心的樂活空間進行康復鍛鍊。幾個月下來,顧阿姨原來偏癱的右手握力提升了,肌肉也一點點練出來了,「經過鍛鍊,我對康復有了信心」。 像顧阿姨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張阿姨也告訴記者,「別以為老年人健身只是跳廣場舞,樂活空間有專為我們設計的健身器械,還有專業健身教練,我們要健康活到100歲。」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汾陽地秧歌
據考證,汾陽地秧歌起源於唐朝時期。初時的地秧歌,人們只是圍成圓圈敲打鑼鼓,叫做「搗秧歌」,之後,逐漸增加一些舞蹈動作和場面,在寬闊的地帶邊打邊舞,稱之為「掏場子」。汾陽地秧歌分為以舞蹈為主的「武場地秧歌」和以唱腔為主的「文場地秧歌」。現在人們所說的地秧歌指的就是「武場地秧歌」,不僅能在街頭、廣場和舞臺演出,也能走村串戶深入宅院演出,是當地集會集社、迎送慶祝等活動最受歡迎的一種形式。
-
萊西市榮獲全國「老頑童」杯秧歌聯賽一等獎
萊西市水集街道辦事處韶存莊老幹部秧歌舞蹈隊。全國「老頑童」杯秧歌聯賽現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路雯雯 青島報導12月5日,全國「老頑童」杯秧歌聯賽在北京市昌平區圓滿落幕,本次聯賽吸引來自全國各地60多支秧歌隊、廣場舞隊參賽,萊西市水集街道辦事處韶存莊老幹部秧歌舞蹈隊憑藉積年累月的賽場經驗與出色穩定的現場發揮贏得了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