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金槍魚都能擺上餐桌 原來刺身可以有這麼多食材

2020-12-16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三文魚金槍魚都能擺上餐桌 原來刺身可以有這麼多食材

眼瞅著西安的天越來越熱,口味相對清淡的刺身在這個時候很容易被列入尋食清單裡,更何況,沒有重油重鹽這樣的調味,刺身也是很容易越吃越瘦的食材。

生魚片是新鮮魚塊生吃的象徵性食品。一般來說,關東叫做刺身(SASIMI),關西叫做御作(OTUKURI)。

生魚片自古以來就是日本料理的中心所在。傳統烹飪料理的菜譜根據用什麼做生魚片來決定煮菜和燒烤。總之生魚片左右著菜譜的整體情況。

原本各種魚的魚塊不分魚肉顏色紅白被盛放在盤子裡,為了容易區分把魚鰭插在魚塊上,刺身這個詞由此而來。後來插魚鰭的習慣消失了,「刺身」這個稱呼流傳至今。

日本刺身被拼為sashimi(刺身),這個詞是從1392-1573年間產生的,也就是日本室町時代。根據資料顯示,這個詞的來源有許多種說法:一種解釋是「刺身」是tachimi的轉音,而tachi是日本的刀的稱呼。(《言元梯》)所以刀工一直是刺身最關鍵的一部分。

配菜為生魚片添加蘿蔔、紫蘇、海藻等讓裝盤看起來漂亮。配菜除裝盤外還有去除口中味道的作用。在送生魚片入口之前用蘿蔔配菜蘸醬油吃,有消除嘴中其他料理的味道,使生魚片的味道更為顯明的作用。

據傳生魚片的原形始於鎌倉時代。原本是把魚切成薄片生食的漁夫的速食料理。當時還沒有醬油,所以把魚肉切成細丁佐以綠芥末和薑絲來吃。進入室町時代後,伴隨醬油的產生和普及,演變成現在這樣沾綠芥末醬油的吃法。但是因為當時醬油還非常高檔,只有那些身份比較高的人才能吃得到。生魚片在一般平民間普及是在醬油普及之後的江戶時代末期。江戶城內甚至流行起專門做生魚片的被稱作「刺身屋」(生魚片店)的攤子。現在生魚片作為代表性的日本料理為世界所知。

常見的生魚片都有哪些?

三文魚:三文魚被認為是分布於大西洋北部的大西洋鮭,它與其他鮭魚和虹鱒的區別主要是肌間脂肪豐富,花紋漂亮。這種魚當然是目前中國人最愛的刺身原料之一,現在大部分三文魚都是挪威進口的,當然還有雲南麗江據說也有三文魚,其實是虹鱒,這種虹鱒不建議生吃,寄生蟲風險比較大。

日本人不吃三文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認為大規模人工養殖,不是非常上檔次的魚類。日本迴轉壽司店的三文魚品質也是參差不齊,有的肌間脂肪多,花紋漂亮,而有些則無肌間脂肪,相比之下,國內三文魚品質比較均衡,大多數肌間脂肪比較多。

金槍魚:作為最為日本人認可的刺身用料,也是日本最常見的刺身原料,它有微妙的味道。不同部位的味道會有較大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大腹,腹肉和赤身。一般說的金槍魚指的是鮪魚,有主要有長鰭金槍魚,黃鰭金槍魚,藍鰭金槍魚和大眼金槍魚,國內吃的金槍魚主要是藍鰭金槍魚

河豚:河豚在食用前需要精心準備,把可食用的魚肉與有毒的內臟仔細地分開。日本廚師為了獲得烹飪河豚料理的資格,需要經過幾個月的培訓,並通過一項苛刻的考試。只有30%的應試者能夠通過。河豚肌肉主要為白肌,無肌間刺,是製作生魚片的上佳原料。切得晶瑩剔透的河豚肉被擺成菊花的形狀,透明得能看見盤底的花紋,刺身下面堆放著一點魚皮。

鯛魚:作為最為常見的刺身,鯛魚也是在日本最受推崇的。鯛魚肉質偏白透明,肉質緊實,常見做法有普通刺身和松皮刺身。松皮刺身是用開水燙過表皮之後,帶皮切成兩片連一起的刺身,相對來說,嚼勁十足。而普通的鯛魚刺身在切的時候刀法也有講究,有平切刀法和削薄刀法之分。平切刀法刺身斷面光滑,醬油會順著紋理滲入,而白肉上比較乾淨。而削薄刀法斷面比較粗糙,醬油會沾滿魚肉。

鰹魚:鰹魚作為金槍魚的中體型比較小的,鰹魚肉質相對較散,處理起來不太容易,國內較少見的刺身品種。在日本,鰹魚主要是微烤外層,作為刺身食用,也有直接作為生魚片的。之前問過一位日料師傅,鰹魚在每年8月最為肥美,但是在肥美的時候極易在腹部感染寄生蟲。此外,用煙燻鰹魚發酵製成的鰹節是日本料理中最經常使用的調味料,在做日式高湯時經常使用。

章魚:即為八爪魚,口感勁道,一般的章魚刺身均為熟的。

海膽:外面看起來扎手,裡面確是十分誘人的海膽黃哦,海膽黃是海膽的生殖腺,具有濃鬱大海的味道,口感軟嫩,味道比較甜,非常受人歡迎。

甜蝦:甜蝦其實不是單獨指的是某種蝦,而是一系列味道偏甜的蝦的總稱,諸如牡丹蝦,北極蝦被做成刺身以後均有可能叫甜蝦。相對來說,甜蝦的味道比較甜,而蝦肉有比較好的口感。

牛肉:作為海鮮類刺身的代表,牛肉一般是做牛排的,只有頂級的霜降牛肉才做刺身食用,具有肥瘦均勻,有大理石紋路的牛肉最好,用現在比較俗的話來說,入口即化,有油脂的芳香。

赤貝:赤貝乍看起來像是巨大的血蛤,肉質橙色偏紅,腥味比較重一些,國內不是非常常見的刺身品種。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原來刺身真的是「刺」在「身」上,帶你了解三文魚的前世今生
    三文魚隨著北京疫情的反覆和新發地一道上了熱搜,使三文魚這個不太親民的食材也走進大眾視野,今天就和你說說三文魚以及刺身的前世今生。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刺身。刺身原本是日本北海道漁民打撈到新鮮海產品,到市場上賣,為了證明自己的魚新鮮,便分割好,做出魚生給大家品嘗。
  • 挪威三文魚:刺身店C位出道
    刺身最常用的材料多是海魚,比如金槍魚、鯛魚、比目魚、鰹魚、鯔魚等等,自從上世紀80年到挪威三文魚加入刺身大軍,它純淨的肉質和鮮美的味道就迅速在刺身屆風靡開來。其實,最初挪威三文魚是被作為一種物美價廉的食材,端上了日本人的餐桌。在1980年左右,日本人還不屑將三文魚作為刺身和壽司的主要原材料,即使餐桌上的少量三文魚也被做成熟食。日本人一直以來都知道太平洋鮭魚寄生蟲含量很高,並不適合生食。因此大西洋鮭魚在日本人的認知裡,也是不適合直接使用的。但是實在太愛吃魚的日本人,把當地的金槍魚和鯛魚,吃到供不應求。
  • 刺身製作有大講究,原來每個步驟都那麼精緻
    生食食物中,刺身最為著名。刺身的製作看似簡單,卻很有講究,今天就來說說製作刺身的注意事項。製作刺身要注意三點:第一是選料,刺身食材要求新鮮,只有新鮮的刺身食材,才能做出美味的刺身料理。做刺身不能用淡水魚,淡水魚的寄生蟲風險高。
  • 日本人餐桌上常見的食材,有哪些?
    縱觀日本人餐桌上的常見食材,就能夠窺出一二,不喜油膩,飲食大多清淡;注重環保,入口的食材讓人安心,這些也都是關鍵。日本人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之一:鰤魚。製作方式多種,尤其是鰤魚刺身,得到了喜愛,口味完全自然,沒有多餘人工佐料的添加。
  • 有品位!原來刺身也有這麼多講究,據說並不是日本發明的
    導讀:有品位!原來刺身也有這麼多講究,據說並不是日本發明的。刺身是在日本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食物,隨著各國的飲食文化的交流,國內開起了一家有一家的日料餐廳,刺身也就隨之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但日本人民認為「切身」與「切腹」多少有些相諧之處,讓人聽起來不那麼舒服,所以就用「刺身」代替了。在時間上,中國是較早開發這種手法的,所以也有人說刺身是日本從中國引進的。一般都會選擇用海魚來製作刺身,我們經常能吃到的是三文魚或者金槍魚。如果以顏色分類,不同的刺身又被分為白身和赤身兩種,二者的區別很大,一般來講白色的肉身就是白身魚,紅色的肉色就是赤身魚。
  • 那些年我們吃過的刺身:哪些食材可以製作刺身?味道如何?
    *作者|Phys Sindorei*來源| 寫食主義刺身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生魚片,就它的歷史而言,大多數可以百度出來,想必這裡可以不用多說了。下面我們簡單地來說說刺身的食材以及個人非常非常主觀不客觀的體驗吧。刺身都是生的麼其實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只能說大部分都是生的,有極少部分是熟的。
  • 原來,做一份刺身這麼講究,不是所有的生魚片都能叫做刺身的
    之於生魚片來說,刀工是透過料理人的技術,讓食材更美味的呈現。因此,刀工本身就是烹飪的方法。我們偶爾會遇到「氧化發黑」的金槍魚赤身,這是不合格的。合格的刺身,每一片魚肉的切口都晶瑩剔透,上桌一段時間後仍然保持著彈性。而不達標的生魚片,往往會從切口處流失水分,讓魚肉失去原本的鮮味。
  • 中產階級海鮮食用指南:日料刺身都有哪些魚?(上)
    每次在日料店裡吃飯,第一首選就是先來上一盤精緻組合的刺身料理。這種上菜快,又新鮮到可以直接白嘴兒入口的食物對於炎熱的夏天,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但無論是刺身還是壽司,菜單裡琳琅滿目最多見的還是以海魚為主,比如:三文魚,金槍魚。
  • 刺身的正確吃法,別吃金槍魚了,要吃鯛魚
    娜娜先來說說為什麼要把金槍魚拖下水。首先,設定背景是大家都是消費能力一般的普羅大眾。而大家在進到自助餐或者是壽司店的時候,點的菜往往都是首選三文魚,其次金槍魚,然後鰻魚……等等!!為什麼大家都把金槍魚排在第二?
  • 網傳三文魚刺身有寄生蟲 專家建議儘量煮熟食用
    微博消息  昨日,「全球大百科」在其微博上發布了一條「注意三文魚刺身」的內容,他因看了美食家蔡瀾的專欄,不敢吃三文魚刺身了,「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  該微博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恐慌,「真的假的啊?三文魚刺身是我的大愛啊!」「這麼一說,我都不敢吃了。」網友紛紛留言。
  • 158元搶原價811元【山居】日料雙人餐~活象拔蚌刺身、鰤魚、三文魚拼盤、藍鰭金槍魚、照燒雞腿肉…
    料亭多提供日本傳統宮廷料理 神秘而優美,可以稱得上昂貴的日式盛宴藍鰭金槍魚是金槍魚類中體型更大的一種是製作生魚片和壽司的優質食材店裡用的藍鰭金槍魚塊頭都比人還大呢這不僅是一場味覺上的盛宴更是一場視覺盛宴
  • 出徵澳洲解決三文魚?別鬧!那些關於刺身我們必須知道的事兒...
    繼挪威生蠔呼喚中國吃貨之後近日一則澳洲三文魚急需中國吃貨消滅的消息刷爆吃貨圈三文魚呀小編的最愛有木有你們誰要去帶上小編那麼問題來了都叫三文魚差別怎麼這麼大呢平時我們所吃的三文魚屬於鮭形目鮭科鮭屬大西洋鮭學名是Salmo salar
  • 三文魚,深受人們喜愛的魚中貴族,刺身愛好者的上上選!
    那魚的種類可不少啊,怎麼著也得有上萬種了,什麼草魚、鯉魚、青魚等這些算是平常能見到的,還有許多尋常難得一見的藍點石斑、駝背鱸、金錢龍躉等,可見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簡直太豐富了。那麼列舉了這麼多我們今天要說的到底是什麼魚呢?
  • 為何金槍魚刺身的肉是深紅色的,而金槍魚罐頭的肉卻是白色的?
    不知道對於喜歡吃金槍魚的朋友們有沒有細心觀察,我們在日本料理店吃金槍魚刺身的時候,魚肉都是深紅色,而我們打開金槍魚罐頭的時候,裡面的魚肉卻是白色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本篇文章將為您解鎖答案,同時還能讓你了解到金槍魚大家族的科普知識。帶你認識金槍魚大家族金槍魚的種類可分為狹義金槍魚類、中義金槍魚類和廣義金槍魚類三類說法。
  • 刺身界的扛把子,三文魚或成背鍋俠?那麼其他海鮮刺身還能吃嗎?
    不知是否新冠肺炎跟海鮮市場有緣,此次的主角「三文魚」差點成背鍋俠,到目前為止也無直接證明三文魚是此次病毒的傳染源,那麼三文魚就至此得以「翻身」嗎?因「三文魚案板事件」多地已經緊急下架,其他海鮮刺身我們還能放心吃嗎?
  • 【在刺身發源地-日本】您點三文魚,很可能吃到是虹鱒。
    根據日本Maruha Nichiro公司對迴轉壽司消費者所做的調查顯示,在迴轉壽司的人氣排名中,三文魚已經連續7年壓過傳統壽司的王牌金槍魚蟬聯冠軍。但由於迴轉壽司消費較低,並不能反映日本人總體的消費傾向。其實即使到現在,在上年紀和格調高的日本人眼中,三文魚壽司和三文魚刺身不過是一種山寨版本的日本料理。
  • 日本人真不吃三文魚刺身?
    但最近,隨著《舌尖上的中國Ⅱ》的熱播,節目總顧問、美食家蔡瀾在前年關於三文魚的一段話又被拿到網上熱議——  「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  「原來日本人自己不吃三文魚」,不少吃貨看到後,紛紛表示情何以堪。事實真是這樣嗎?口說無憑,實驗為證。
  • 誰是最貴的食材?是三文魚、金槍魚還是牛肉
    誰是最貴的食材?是三文魚、金槍魚還是牛肉,這個問題要問最貴,我想最貴的食材必有一個範圍,是市面經常看到的價格,要是論每個商品的頂級價格,還是普通價格呢。和牛價格算是比較貴的牛肉,市面上差不多的和牛都要800元以上,再好一些就要2000以上,家庭製作起來有難度。和牛作為日本的主打農畜產品,在美食世界中它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入口即化的感覺給其他食材都有些對應不上那種感覺,完美的脂肪花紋是牛肉的一種傳說,喝啤酒聽音樂的牛註定要貴很多。
  • 日料冷知識:金槍魚曾是「豬都不吃」的下等魚,雞睪丸也能做刺身
    如果說在日料界有什麼人人皆知的美食,那金槍魚刺身一定能躋身Top 3之列。這種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與大西洋中部的鱸形目鯖科魚類,一向以天價著稱。也就是說,光這麼一條金槍魚,就能換北京二環的一套豪宅!不過,別看現在金槍魚被炒到天價,就像旅日美食作家萬景路在《日本味道》一書中告訴我們的那樣,早年間,金槍魚曾是日本人眼中最下等的魚類,甚至連豬都不吃。原來,在過去沒有冰箱的時代,體重身長的金槍魚,無法置於水槽中流通,而且它的肉色殷紅如血,極易變質腐爛,對於吃慣了鮮魚的日本人來說,金槍魚自然不受待見了。
  • 吃三文魚刺身注意事項
    鮭科魚中的鱒屬魚有兩種:海鱒(Salmo Trutta)和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  因為三文魚的顏色和其營養價值成正比,顏色越深,價值越高。所以大家要注意選購正確的野生三文魚.一、優質的食材  想在家裡DIY美味刺身,沒有優質的食材,怎能做出有成就感的作品?有著「冰洋之王」美譽的三文魚無疑是做刺身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