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很容易見到進口卡車,其中有一大部分是香港過來裝卸貨的車,我們稱之為中港車,簡稱「港車」,這些車每天都往返香港和大陸裝卸貨。由於港車幾乎都是進口卡車品牌,多多少少都會做一些裝飾,因此在路上比較容易吸引人的目光,大家一看就知道這個車是香港過來的。其實港車也沒那麼神秘,開車的都是普通司機,而且近年多了很多大陸司機,所以不要以為開港車的就是香港人。
2013年認識彬哥的時候,他只有C1證,每天都開著一部五十鈴小貨穿梭於東莞和深圳。那個時候他就特別想去開港車。每天空想目標肯定不會實現了,彬哥決定是增加B2證,到2014年的時候考完證就算是入行了,開始與港車頻繁接觸,2015年正式成為一名港車司機。在圈內,這類開港車的大陸司機還有個名稱叫「騎師」。
「騎師」的由來
港車到大陸之後要遵守這邊的法律法規,香港駕照在大陸不被認可。香港司機想在大陸開港車,還必須考大陸的駕照,比如半掛車就要有香港的20號駕駛證和大陸的A2駕駛證。騎師如果沒有香港駕照,只能在大陸開港車。每日的工作就是在關口接過港車司機開過來的港車,然後把車開到大陸目的地裝卸貨,再把車開回關口交給香港司機。
換個我們熟悉的說法,騎師就是代駕。
之所以會出現騎師這個職業有多方面原因。第一個是香港卡車司機收入偏低,吸引不到年輕人入行,現在很多開掛車的香港司機都五六十歲年齡,一頭白髮的司機不在少數。年齡大了之後體力各方面都吃不消,再加上大陸的路況複雜,這些人就不想在大陸開車了,就把車開到口岸找個騎師代勞。
第二個原因還是因為錢,中港車跨境運輸的利潤早就不如從前,怎麼辦?多拉快跑咯,多跑一趟就能多賺點錢。但是香港司機不好請啊,3輛車可能只有2個香港司機。這個時候就需要騎師接駁了,2個香港司機從香港把車開到口岸,車子交給騎師,他就能回香港開另一輛車過來,只要調度安排好,1個香港司機加2個騎師最少可以讓2輛港車運轉起來。
入行4年開了72輛車,騎師的日常生活方式
彬哥做騎師有個習慣,他會把自己開過的車記錄下來,車牌號、車型全部都有。從入行到現在,他總共開過72輛不同的車,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這72輛車幾乎涉及了港車常見的品牌車型,三菱、UD、日野、五十鈴、斯堪尼亞、曼、沃爾沃、達夫、東風等他都開過。
基本上日系車和歐系車數量差不多,日系32輛,歐系38輛,2輛國產東風。根據彬哥的觀察,歐系卡車大部分都是自動擋,他開過的這些車裡面只有6輛歐卡是手動擋。而日系都是手動擋,目前只遇到過一輛UD是自動擋車型。
由於港車送貨趕時間,又經常塞車,油耗數據就比較誇張了。以我這次體驗的沃爾沃FM 370為例,6x2驅動,後提升橋,車貨總重24噸的時候,百公裡油耗29-30升左右。不過港車裝卸貨的時候經常怠速運轉,不熄火,對油耗影響比較大。
夏季怠速在車內吹空調的行為還是很奢侈的,不過人家油價便宜,也是羨慕不來的。卡車在香港可以加「會員油」,8月份的時候油價折合人民幣才4塊多一升,最便宜的時候2塊多一升,油品質量又好。
成為「騎師」一族,有什麼要求?
肯定有很多人好奇,當騎師開港車需求什麼要求。前面也說過,港車在大陸需要遵守大陸法規,牽引車就要A2駕駛證和從業資格證。噸車(載貨車)就要B2及以上的駕駛證和從業資格證。像彬哥現在只有B2駕駛證,只能開噸車。
在香港那邊開車就麻煩一點,需要考香港的駕駛證。香港駕駛證分的比較細,用數字表示準駕車型,跟卡車相關的就是2號(輕型貨車)、18號中型貨車、19號重型貨車、20號掛接式車輛。
輕型貨車指總質量不超5.5噸的貨車。
中型貨車指總質量5.5-24噸及以下的貨車。
重型貨車指車輛總質量24-38噸及以下的貨車。
掛接式車輛指半掛車。
常見的港車裡面,長得像輕卡的就是輕型貨車了;中型貨車就是2軸或者3軸載貨車;重型貨車就是3軸以上的載貨車。
彬哥已經在香港考了重型貨車的駕照,據他介紹,在香港考駕照大概需要2-4萬人民幣,從報名到考完最少需要一年時間。而且必須要運輸公司申請才能報名考試,在大陸這邊要辦理無犯罪證明和因公來往港澳通行證。
「騎師」一族的收入如何?
工作肯定是要賺錢的,當騎師的收入如何呢?
當騎師的收入就是多勞多得了,基本都是按趟數算錢,以彬哥最常做的噸位為例,接車基本都是在深圳皇崗口岸,深圳市內的一單150-200塊不等;
深圳周邊的東莞、惠州200-250塊;遠一點的廣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門、清遠等地方就是300-500元,主要看運輸距離。
更遠的長途就按裡程計算,基本行情是1塊錢/公裡。
一般深圳市內的單子,裝卸貨加路上時間3-4小時可以做完一單;東莞就要5-6小時才能做一單。正常情況下騎師每個月工作時間是22-26天,有些會有雙休,有些是周日休息。不過做物流和運菜的就沒有假期,每天都要開工。
綜合算下來,開噸車每個月收入8000-10000元,比大陸的B2司機工資待遇稍微好一點,而且每天都可以回家,工作強度相對低一點。
圖/文:陳接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