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
近日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
廣東省工業旅遊精品線路名單
在全省入圍的20條精品線路中
咱黃埔的這條格外亮眼!
TA就是——
「廣州觀星康美之旅」
工業旅遊精品線路
知多D
線路全長25公裡,由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廣東省涼茶博物館、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廣州可口可樂博物館4處主要工業旅遊景區(點)組成,展現了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的廣州科學城的發展現狀。
遊覽這條線路的街坊可以
近距離欣賞衛星科技裝備
領略嶺南涼茶的獨特魅力
了解化妝品製造技藝的發展軌跡
觀察可口可樂的生產線
……
在這25公裡的旅程裡
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呈現
下面
小編將帶大家「雲遊」這條
集乾貨與奇趣於一身的路線
咱們出發!
第一站: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
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是我國氣象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四個氣象衛星地面骨幹站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尖端和最常規的氣象探測手段。它以其獨有的業務資源,向人們揭開航天衛星氣象科技的神秘面紗。
這裡有歷史悠久的
第一代衛星接收設備
大家可以參觀各式衛星天線群
以及衛星接收大廳
了解衛星信號接收原理
感受衛星數位訊號
轉變成雲圖信號的神奇
天氣預報主持人的工作
在這裡也能體驗!
第二站:廣東天鹿湖森林公園
廣東天鹿湖森林公園地理環境優越,公園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環境幽靜,是綠道騎行或者徒步散心的絕佳場所。公園內的天鹿湖水庫素有「廣州東肺」之稱,山水相映、景色宜人。
作為咱黃埔賞禾雀花的
「網紅打卡點」
公園內擁有廣州市區唯一一片
大規模禾雀花原生態景觀
每當春季
禾雀花相繼開放之時
一藤成景、千藤鬧春
百鳥歸巢、萬鳥棲枝
除了仙境般的森林景觀
公園內的飛越叢林景區
還能滿足小夥伴們
對「驚險、刺激」的追求~
第三站:廣東省涼茶博物館
廣東省涼茶博物館長期免費對外開放,其以「立足粵港澳,輻射全國、全球」的戰略定位,保護涼茶傳承,宣傳推廣這一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2019年,廣東省涼茶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廣東省涼茶博物館分為
地域·歷史、傳承·溯源
以及天人·調和三大篇章
從觸覺、嗅覺、視覺多方面
為街坊們帶來一場
傳統與科技並存的
嶺南涼茶文化之旅
在這裡可以
見識各種獨特的植物
製作個人專屬的香囊
觀賞珍貴中藥材和珍貴文物
還能品嘗到養生膳食
各位「佛系」街坊不容錯過!
第四站: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研學基地
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研學基地
設有細胞學實驗室
生命科學高新技術展示廳
「生命萬象」展示櫃
以及「諾獎之光」展示長廊
在這裡可以觀賞到
各式動植物標本及模型
還能看到屠呦呦等歷屆諾貝爾
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
「熠熠星光」
一起來探索未知的世界
學習更多有趣的知識吧
第五站:科學城廣場
科學城廣場可謂是咱黃埔的
城市客廳、文化地標
新羊城八景——「科城錦繡」
就坐落在這裡
入夜之後的科學城廣場
處處華燈閃耀,流光溢彩
繪聲繪影的水舞聲光秀
散發著科技和人文緊密結合的
無限魅力
俘獲了眾多街坊的心
第六站: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
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是廣州環亞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世界首座中國美容化妝品博物館,其以中國美容化妝史陳列為主線,再現了美容化妝的華夏文明。2019年,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來到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
街坊們可穿梭與千年時光
揭開古代美人的駐顏秘籍
了解現代化妝品的生產技藝
館內有文物、藏品數千件
能讓大家可以了解到更多
關於美妝、美容的知識
第七站:廣州可口可樂博物館
廣州可口可樂博物館是依託廣東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黃埔工廠設立的博物館,主要介紹飲料質量及安全知識、飲料生產工藝、品牌文化融合與創新、營銷策略等。
喝了這麼多年的
「肥宅快樂水」
相信大家一定很想了解
TA的經典歷史與生產流程
博物館記錄了
可口可樂的百年光影
還藏著許多可口可樂經典藏品
和創意十足的周邊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
各種規格可樂的生產流程
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
去探索可口可樂的神奇世界!
第八站: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始建於隋朝開皇年間,距今己有1400多年歷史,是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歷史見證,是我國古代四大海神廟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海神廟,是目前僅存的最大最古老的海神廟,也是歷代祭海規格最高的廟宇,尊稱「國廟」。
每年農曆二月十一至十三
擁有千年歷史文化傳統的波羅誕
都會在南海神廟舉行
這是嶺南地區最古老、最盛大
最具影響力的民間廟會
也是現今全國唯一
對海神進行祭祀的活動
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
到場觀看
受疫情影響
2020年「波羅誕」千年廟會
暫停舉辦
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熱熱鬧鬧的南海神廟
又將再次回到大家眼前
怎麼樣?
通過這次的「雲打卡」
街坊們對這條線路的喜愛
是不是又加深了不止一點點!
待疫情過去後
約上三五好友
實地打卡走一波!
素材來源丨文旅黃埔
編輯丨一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