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心理學》:那些分手的人,到底在糾結什麼?點破人性的真實

2020-12-19 微微笑了

文|微微笑了

說起分手,總是傷感的。

分手,意味著一段感情的破裂,一場自我懷疑的折磨開始,但也是重獲新生的最好時機。

有人七情六慾,跟曾經心愛的人分手,我們自然會痛苦不堪、餐飯不思,整個人就像是凋零了的植物,沒有一絲生機與活力。

但,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重感情嗎?

不是的,正如張小嫻所言,「有時候,你不是對離開的那個人痴心一片,而是對自己情深一往,受不了傷害。

有時候,你以為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人,無法釋懷的感情,其實不過一場自我欺騙的笑話罷了。有些人註定只能與你走一小段路,有些情註定杯水情緣、點到為止。

想要獲得美好的愛情與婚姻,那麼你得學會怎樣走出傷痛、擁抱幸福。別等別人來拯救你,你得自我拯救與自我治癒,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你才是最在乎你的人。

面對分手、婚外情、感情破裂,我們又該如何自救,化解心中的憤恨、自卑、孤獨以及傷痛呢?

對此,現在市面上,教你如何戀愛的書籍很多,但是從腦科學、心理學角度來剖析分手創傷治癒的書,卻鮮少稀缺。

很慶幸,我有機會翻閱到曹雪敏的經典好書——《分手心理學》

跟其他書籍不一樣,《分手心理學》不僅讓你知道怎麼去情緒急救,讓自己避免二次傷害,更重要的是,讓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這些方法背後的心理學原理,跳脫單一的「愛與不愛」的視角,更好地認識自己,獲得幸福的人生。

現摘取其中幾點印象較為深刻的地方,與你分享。

01-情緒急救:減少觸景生情

分手了,感情破裂了,該怎麼辦?

第一時間:抓緊時間進行情緒救急。

正如你受傷了,第一時間就是包紮傷口,不要讓傷口流血、惡化。處理感情也一樣,先對我們的情緒進行救急與包紮,等各方面穩定下來,我們再可能談如何分析問題以及反思改進等。

《分手心理學》提及到,「分手後最讓人感到掙扎的莫過於觸景生情」,應對分手帶來的痛苦、憤怒、自我懷疑、自卑等情緒,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減少觸景生情。

「所有的觸景生情都是因為大腦的本能注意到某個熟悉的線索,這個線索喚醒了你的記憶和感受」,一旦觸景生情了,你的情緒就難以穩定了,痛苦自然難以避免了。

這就為什麼,分手後很多過來人都會建議:最好刪除對方的聯繫方式,別藕斷絲連,儘可能多出門走走、旅遊,轉移注意力等。

這些都是斬斷喚醒你記憶與感受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要數:主動給大腦製造陌生感。

你可以給重新布置你的房間,換一套新衣服、弄新的髮型等等,這些新鮮且陌生的東西會轉移你的注意力,情緒自然會有所好轉。

人的「注意力帶寬」總是有限的,大腦被新鮮事物吸引,自然就不會有太多時間沉浸在分手傷痛了。

02-分手不是因為你不夠好

分手後,很多人都會經歷過一個自我懷疑的階段。

是我不夠好,所以他才要離開我,選擇跟別人在一起?

甚至有些人因為別人插足才分手的,就會忍不住去關注他的新歡,想知道自己到底輸在哪裡?

這種自我懷疑與自卑的心態要不得。

分手,不是因為你不夠好,也不是因為別人比較好,而是你和他之間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你們倆不合適罷了。

斯滕伯格認為,愛是激情、親密和承諾。

在任何一段親密關係裡,好的感情都蘊含著激情、親密與承諾。好的愛情與婚姻,一般是雙方都能提供良好的性價值、情緒價值、經濟價值,讓激情、親密以及承諾更好地落實與升華。

當某種需求長期沒有被滿足,這段感情就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分手後只能說雙方或者一方可能沒有很好地回應對方的需求罷了,並沒有證明:你不夠好。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就算你足夠好,也有可能無法滿足別人的需求,而且有些人天生道德水平相對低,這並不是你的錯。

分手後,很多人都知道讓自己變好,變得更加強大。但是,她們一般都心裡由衷期盼:只要我足夠好、變得漂亮了,成功了,讓他後悔選擇跟我分手。

以這種目標來刺激自己變強大,其實並不是優質的動力來源。因為在你心理,那個你失去了的人依舊佔據你內心,這種向上的動力太依賴別人,很難長期堅持下去。

讓自己變好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且我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東西,這是我內心的渴望。

那個他或者她,他們都不配讓你受傷,佔據你的生活。

那怎麼喚醒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分手心理學》一書中提及到,「覺知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對自我的無條件接納」。

只有你肯定自己,學會自我關懷,接納現階段的自己,好好愛自己,那麼迎接新生就指日可待。

03-超越原生家庭,獲得親密之愛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極大的。

我們會不自覺模仿與複製父母親的情緒、思想以及行動,明明不喜歡父母親相處方式,長大後卻擁有了父母一樣的愛情與婚姻。

著名脫口秀演員思文在節目中這樣說,「我的家人,我姥姥離了兩次婚,我媽媽離了5次婚,我小姨也離過婚,我家人幾乎沒有沒離過婚的。婚姻不幸是正常的事情,婚姻幸福才是異常。我小時候覺得我第一次結婚肯定要離的,也不是很相信婚姻這個事情。」

從思文這段話,你可以看出:原生家庭、父母婚姻的確對孩子影響還是挺大的,有時候我們真的會不自覺走上跟我們父母一樣的老路。

當然,結婚還是離婚,都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其他人無權幹涉太多。要想超越原生家庭,獲得親密之愛,那麼得從改變自我,敢於自我負責與自我承擔。

除了日常注意到父母與自己行為,刻意練習擺脫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與相處之道,你還可以藉助外力來進行自我改變。

正如,《分手心理學》提及到,「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家庭,還有兩個重要影響環境。一是我們自己的精神世界,二是我們的社會環境。」

而精神世界方面,我們可從書籍、藝術等豐富與重構我們三觀與精神世界。社會環境則是可以跟同學、朋友、老師等人身上「取長補短」,讓我擺脫舊的、過時的理念與思想。

一個人敢於面對自己以及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那他必然是勇敢的、自信的、有力量的。超越原生家庭,並不是夢,我們每個人都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能改寫我們的親密關係,獲得幸福的人生。

04-寫在最後

「有自我,才能有愛情。能獨立,才能有親密。」

《分手心理學》這本書就像是一縷理性之光,照亮你的生命,讓你在痛苦與迷茫中尋找到正確的答案。

它教會我們跳脫單一的「愛與不愛」的視角,從「心理需求」的角度重新認識那段關係,嘗試認識並超越原生家庭的影響,積極擁抱生活。

復旦大學心理系教授張學新評價道,「《分手心理學》雖然談的是豐富、微妙的感情,基調卻非常理性,這本書用理性的智慧傳達了關於自我成長的科學理念和實戰方法。

心理學博士張蔚說,作為情感動物的我們,終究無法避免有關親密關係的問題。而曹雪敏(作者)就是那個陪你直面巨浪,拍著你肩膀,讓你朝遠望,朝縱深細微處觀察的人。

如果你對感情、親密關係、婚姻有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不妨停下來,安靜看看這本書,也許能讓你重建自我,覺醒並獲得更有能量、更自在的人生。

好書推薦給你,願你有所收穫與啟發。

-END-

相關焦點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五個步驟重建自我
    那麼,怎樣才能化悲痛為力量,化絕望為希望,走出分手的傷痛,獲得成長,重新擁抱幸福呢?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心理學著作《分手心理學》,就是教大家如何理性思考、重建自我的。第一步,從崩潰中爬起來分手後,人的心理往往很脆弱。對很多人來說,分手帶來的羞恥感會一直困擾在心頭,人們會想要傷害自己,心中充滿怨恨和悔恨。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無論多麼痛苦,都不要做這件事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分手後,會想傷害自己呢?以及怎樣防止傷口惡化,對其進行包紮呢?今天的文章,我就結合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諮詢師曹雪敏的《分手心理學》這本書來具體說說。1.自我傷害,有顯性傷害和隱形傷害分手的自我就像剛剛受傷的身體,很虛弱,這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傷口進行緊急處理,即先停止對自己的傷害。那麼,什麼是對自己的傷害呢?
  • 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在關於愛情的話題上,我們總是把關注點落在「愛」上。 當感情關係走向破裂(分手、出軌、出現嫌隙、逃避、開始冷暴力等)時,我們的疑問也常常是:是不是不愛了?是不是不夠愛?
  • 「分手後,不要和前任分手旅行」,人性的善惡,你無法去估算
    之前有個朋友問我,和她男朋友的緣分已經要走到盡頭了,提出了分手,她男朋友也答應了。不過,她女朋友只有一個要求,想邀請她一起旅行,原來就是分手旅行。我當時給出的建議是,不要去,既然都選擇分手了,為什麼還要這樣子有點不舍感覺。還有一點就是,「姐妹,千萬不要低估人性阿」,不是針對她男朋友,只是就事論事。
  • 真實案例告訴你,男人分手時到底在想什麼
    男人分手時的真實想法只有一個——未來沒有你,我的日子會更好!昨天分的手,他認為我是個很情緒化的人,覺得我很難哄,讓他壓力很大。 分手的起因是前幾天我們鬧矛盾,他買了禮物來哄我,但我當時心裡不開心,就對他有點冷淡。又過了一天,他陪我去逛街其實還聊得挺愉快的,他就問我為什麼昨天那麼冷淡。 我和他解釋了,但他很不開心,沒錯卻要和我低頭,他覺得自己低三下四。
  • 為什麼情侶分手後,大部分會反目成仇?因為有你不知道的3點原因
    下面我們用人性和心理學來做一個深刻剖析。上面小標題提到過,人都有自我保護機制,這是人體的潛意識,也是人性趨利避害的本性。趨利避害就是,貪婪地接受一切好處,避開所有的壞處,哪怕一丁點壞處也會避開,這是人性誰也無法改變,然而這種趨利避害反應到現實生活中的本質就是,你對愛人十個好,也比不上一個差。
  • 心理學大師總結,20條分手的原因,助你穩固愛情
    06、那些常常把分手掛在嘴邊的女生未必是真的想分手,那些男生想分手的時候反而會一句話不說。07、切勿將自己的所有都向對方攤牌,要保留一定神秘感。08、要以對方喜歡的方式去愛對方,而不是我以為……09、很多男生分手的理由都是假的,他們都不會跟你說分手的真實原因。10、男人分手之後大多數都後悔過,別看他們分手時那麼絕情。
  • 鼓浪嶼不該背「分手聖地」的鍋,真實的分手原因其實是這樣
    現在好多人結婚都是要出去旅行結婚了,也有人說兩個人適不適合結婚,要出去旅行一次就知道了,熱戀中的人們去哪裡旅行好呢,有好多人建議去鼓浪嶼,鼓浪嶼是一個有著文藝氣息和儒雅風氣的景區,歷史文化底蘊非常豐厚。但是它又像中了魔咒一樣,是很多情侶不敢踏足的地方。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遇到比現任更好的男生,要不要分手?
    我感覺我們是曖昧的,也能感覺到自己對他的心動,可是,我又不捨得現在的感情,畢竟男朋友也沒做錯什麼。我該怎麼辦?收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會陷入相同的情景,是該分手呢?還是和男朋友好好相處下去?首先,我們來研究下,人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想法?
  • 心理學:分手後當朋友的人,才是真的愛過
    分手後還能當朋友的人,是真的愛過,從初識的一見傾心、相戀時的刻骨銘心、分手時的痛不欲生,到分開後的坦然面對。真的愛過,也真的放下了,所以還可當彼此人生的見證者。朋友在之前曾告訴我,若以後分手了,絕對不和對方當朋友。因為彼此愛過,理智上還是希望他可以過得幸福的。但人又是自私的,作為前任,又希望他不幸福。與其左右為難,不如不聯繫,幸福與否看不到眼裡,也就不會糾結了。所以她說若以後分手了,肯定不會和對方當朋友。
  • 渣男越來越多了,看看渣男最後怎麼和你分手,分手方式更渣
    渣男越來越多了,看看渣男最後怎麼和你分手,分手方式更渣!現在的姑娘們是不是感覺渣男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呢?開始遇到的時候感覺都是那麼的好,時間慢慢久了就暴露出了渣的本質,有時候當他想要分手的時候,你更是會感慨對方怎麼那麼渣呢。那麼渣男是怎麼選擇和你分手呢?
  • 分手後不拉黑不刪除,是什麼心理?
    我們都知道,但凡深愛過的人,分手後是沒有辦法退回到好朋友的位置的,不論男女。不管曾經多麼的纏綿悱惻,一旦決定要分手,立馬情緒就會冷靜下來,面對那個人的時候,也不再柔情似水了。甚至會覺得面目可憎,又或者多眼一看都是傷悲。
  • 90%的男人說分手都不是因為不愛了?真實原因竟然是這個!
    分手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你還愛著他的時候。在愛情中最讓人難過的莫過於「還愛著卻要分開」,難道這個人真的沒有辦法再擁有了嗎?其實不然,90%的男人說分手都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你為你們之間的相處製造了太多阻礙,他沒有辦法繼續和你在一起了。
  • 挽回攻略:分手後男生是否會想念前任和主動來複合?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沒有任何男人分手後一點不想念前任的,只是男人的想念從來不會口頭表達出來。你要明白一件事,很多的想念和愛意並不都是以美好的形式表達出來:就像有些女生明明很愛對方,卻總是提出分手。情感心理學證明過這一點:你越是想壓抑的事物,反而對你來說越重要。
  • 什麼叫「分手見人品」 一件事給你講明白
    這就是"分手見人品"最好的案例。"反正我就是要分手,你別管什麼原因"——這樣的不了了之,既是不尊重對方,也是不尊重自己。清楚明白地告別是情侶應盡的義務。多少人糾結前任,多少人遺憾初戀,都是因為,沒有清楚地告別。不是說有多愛,也不是非TA不可,我只是想知道:"你到底為什麼跟我分手?是我想的這樣還是另有隱情?你對我到底是怎麼評價的?我到底哪裡不好……"感情如果是個省略號,就始終餘音嫋嫋,到什麼時候想起來都是心中隱痛。
  • 心理學告訴你:人性到底是什麼?
    人和動物的一個最大的差別便是人有著人的本性。大家受到限制於人的本性下,不可以做違反人性的事情,如果超過規定的限制,那麼作為一個人,也喪失了與生俱來的人性了。人性,心理學將人的本性定義為是作為一個人們差別於動物的質的規定性,人的本性有三種屬性,即精神屬性、生物屬性、社會屬性,三種屬性相輔相成,相互制約。
  • 旅行結束就分手,是種什麼體驗?
    但就在幾年前,在一次大規模的旅遊市場調查中,國內某旅行機構也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它的用戶們,結果是92% 的人承認「旅行可以檢驗真愛」;86% 的戀人在旅行中發生過分歧或者爭吵;54% 的人在旅途中產生過分手的想法;16% 的人在旅途中分過手。都說分手見人品,結伴旅行見人品才是當代真理,否則,那些明星旅行真人秀哪來那麼多抓馬可看。
  • 旅行結束就分手,是種什麼體驗
    但就在幾年前,在一次大規模的旅遊市場調查中,國內某旅行機構也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它的用戶們,結果是92% 的人承認「旅行可以檢驗真愛」;86% 的戀人在旅行中發生過分歧或者爭吵;54% 的人在旅途中產生過分手的想法;16% 的人在旅途中分過手。都說分手見人品,結伴旅行見人品才是當代真理,否則,那些明星旅行真人秀哪來那麼多抓馬可看。
  • 為什麼有些人,分手後會語言攻擊對方?
    為什麼有些人,分手後會語言攻擊對方?至於分手,有些人說:「沒有真正的和平分手。」也許是這樣,畢竟,我喜歡它。兩個人之中有一個人自然是不想分手。此時,心中可能有一些仇恨,也許糾結。出乎意料的是,他分手時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我又和他吵架了。但現在已經分開了。我也想到離開這樣的一個人是對的,畢竟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只是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當我分手的時候,還跟我說了很多傷害我的話。也許是我愛錯人。」我相信當分手的時候,那些說受到傷害的人會覺得他們愛錯了一個人。事實得出結論,有這樣的疑問號是很正常不過。
  • 分手後兩人不互刪,還會點讚空間說說的,是什麼想法?
    兩個人的家長來了之後,兩個人都被帶回了各自的家,班主任原話是這樣的:想清楚了,兩個人分手了就再回來上課。他們倆最後雖然名義上分手了,但是還是經常悄悄地見面,我們一群人為他倆打掩護。有一種在和老師家長打遊擊戰的感覺,不知為何還很有成就感。現在想起來,大概是當初的時候,還是為了保護那些我們自以為的「真愛」吧。我們同仇敵愾應付老師家長,對告密者嫉惡如仇,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還真是有些「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