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區14家豆製品小作坊入駐集中生產加工點

2020-12-16 中國江蘇網

豆製品小作坊產品衛生狀況堪憂,如何讓隱身生產、游離監管之外的小作坊主動現身?如何協助產業升級讓食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為規範豆製品行業發展,海陵區採取堵疏結合的措施,探索豆製品集中式加工、集約化監管模式,目前已經初見成效。

位於老東河村四組的豆製品集中加工點由閒置廠房改裝而成,已吸引4家豆製品作坊入駐。走進其中的陳中傑豆製品加工部,加工間水汽氤氳下是一副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磨漿、細濾、壓型、揭布、吹涼,工人們嫻熟有序地進行著一個個加工工序。記者看到,加工車間門口設置了近半米高的防鼠板,安裝了紗門紗窗,地面和牆壁都貼上了瓷磚,頂棚也進行了裝修處理,通風電扇在不停地轉動為剛出鍋的豆製品降溫。

在張榮福豆製品加工點,車間牆上張貼著小作坊登記證、從業人員健康證、食品添加劑使用公示書。各種豆製品加工工具擦拭得乾乾淨淨,排放整齊,與傳統的小作坊相比,整個空間看上去乾淨清爽。

「現在的集中加工點的條件是傳統作坊不能比的,這裡產出的豆製品老百姓吃得放心,我們生意也做得安心。」老闆張榮福從事豆製品加工20多年,他說,之前他的作坊位於泰漁路路邊,不僅空間狹小,衛生難以得到保障,而且生產設備也很「原始」,根本就辦不到證。他還要經常應對執法部門的檢查,做生意也是提心弔膽的。入駐集中加工中心後,根據要求,他們對廠房進行了裝修,監管部門驗收後給他頒發了小作坊登記證,有了這個證就像是有了身份證一樣,感覺有底氣了,他家的豆製品不但打入了超市,一些老客戶也開始要求「加貨」。

海陵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流通安全監管科負責人介紹,豆製品集中生產加工基地,將分散的小作坊集中起來,實現豆製品的集中監管、集中檢測、從生產加工源頭控制豆製品的衛生安全。目前,海陵區有2家豆製品集中加工點,共14家豆製品小作坊入駐,市場上一半的豆製品來自這2處集中加工點。此次豆製品小作坊專項整治,不符合基本食品安全要求的髒亂差小作坊將依法予以堅決取締;整改後符合條件的豆製品小作坊頒發《食品小作坊臨時登記證》,鼓勵符合條件的豆製品小作坊進入集中加工點。

加添加劑全憑經驗市區15家「豆腐坊」被責令限期整改

一間房子、一隻鍋爐、一臺磨漿機,就可以組建成一個豆製品的加工場地。分布在市郊角角落落的這些豆製品作坊往往規模小、分布散、管理亂。為規範豆製品生產經營行為,確保市民吃上放心的豆製品,5月17日起,市市場監管局啟動為期半年的市區豆製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整治行動,生產環境差的、帶來汙染的、從業人員管理不到位的一律關停。

15家豆腐作坊被責令整改

5月17日傍晚,根據群眾舉報及提前摸排調查,海陵區市場監管局檢查人員開展執法行動,對分布在城東街道和九龍鎮的家豆製品「黑作坊」進行查處。

位於城東街道丁馮村的豆製品作坊是一間臨時搭建的低矮瓦棚,棚子周圍採用油布遮風擋雨。走進車間,研磨黃豆的機器「轟轟」作響,大鍋內冒著熱氣,幾名工人正在從事豆製品的加工生產。這些工人或是赤膊上陣,或是著便裝,沒有一個按要求戴口罩、手套。仔細打量,破損的水泥地面上汙水橫流,到處堆放著製作豆腐的鍋、桶、缸。空氣中瀰漫著陣陣酸臭味。

作坊老闆介紹,因為他們家的豆製品口感好,銷量還不錯,一天可銷兩百來斤。每天一大早,周邊的農貿市場的豆製品經營戶會準時過來拿貨。

位於森園路北側的一家廢棄養兔場內也隱藏著一家豆製品作坊,這家作坊的生產車間衛生狀況同樣不容樂觀。紅磚牆面上結著厚厚的汙垢,地面坑坑窪窪,沉積著製作豆製品遺留的渣子。

在一個角落裡,檢查人員發現了一袋尚未用完的消泡劑,詢問其用量有沒有標準時,對方表示:「這個不需要用秤稱,憑經驗抓一些放進去,豆漿泡沒了就可以了。」據介紹,消泡劑是豆製品加工中消除泡泡的添加劑,用量有嚴格的標準,為千分之一比例,一旦超量有損人體健康。

檢查人員責令作坊主立即停產,並限期搬離。

據了解,5月17日至5月20日,海陵、高港、姜堰和泰州醫藥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分別突擊檢查了23家豆製品小作坊,對15家小作坊下達了限期責令改正通知。市產品質量檢驗院檢測人員隨同開展了抽樣工作,抽取樣品10批次。

專項整治持續6個月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部分豆製品作坊位於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的出租屋內,這些作坊基本是家庭小作坊,存在設備簡陋,面積狹小,衛生條件差、生產時間短等問題。5月17日起,我市啟動市區豆製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行動,旨在通過為期6個月的深入摸排與檢查、監督抽檢、查處和取締關停,做到查處一批、淘汰一批、整改一批、提升一批,進一步規範豆製品加工小作坊的市場秩序。

此次整治重點圍繞兩個方面:堅決關停取締在違規搭建場所加工,加工場所髒亂差,嚴重違反《江蘇省食品小作坊衛生規範》,且加工場所不具有可改造性的豆製品加工小作坊;堅決查處使用來源不明、黴變的豆類加工豆製品,非法使用工業石膏、廢棄醫用石膏,超範圍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加工過程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消泡劑,使用工業消毒劑消毒食品接觸材料等違法違規行為。情節嚴重涉嫌犯罪的,將移送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對加工條件和人員素質基本達標的小作坊加強整改和指導,根據《江蘇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對其進行登記管理。

同時,市市場監管局還將加大抽檢力度,在生產加工、市場流通和餐飲使用環節開展豆製品抽樣檢測,以正確評估監測市區豆製品總體質量安全狀況。

記者 孫鳳娟 通訊員 錢曉萍 曹加全

相關焦點

  • 海陵區取締5家豆製品小作坊!
    但是市場上的那些豆製品都安全衛生嗎?2018年起區市場監管局將豆製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列入全年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重點工作整治情況如何呢?2018年2-3月份,區市場監管局以蘇中批發市場豆製品批發經營戶為切入口,排查加工源頭,共排查加工作坊24戶,加工場所髒、亂、差,隨即對這24戶加工業主發放了豆製品經營告知書,要求其對加工場所進行升級改造,並辦理合法加工手續。4月份,該局聯合公安、法院等單位,出動執法人員80餘人次、執法車輛20餘臺次,對城東5家不配合整改的無證無照豆製品加工小作坊依法進行了取締。
  • 長沙首家豆製品集團軍成立 小作坊集中生產
    (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在政府規範引導下,長沙首家豆製品集中生產基地在寧鄉正式運行。這是2013年長沙正式頒布《規範豆製品生產經營行為 建設集中生產加工基地的實施方案》後,成功保障豆製品安全的第一步。該方案計劃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各區縣(市)建設豆製品集中生產加工基地,打造「放心豆腐工程」。
  • 長沙建豆製品集中生產加工基地 政府引導小作坊走向正規
    長沙建豆製品集中生產加工基地 政府引導小作坊走向正規 2013-11-01 4:36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根據《方案》要求,各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做好小作坊集中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的相關工作,明確相關部門職責,組成項目建設幫扶工作組,主動與項目進行對接,做好相關服務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工作,為項目建設排憂解難,負責引導豆製品小作坊限期進入集中生產加工基地。
  • 湖南益陽赫山區5家豆製品加工小作坊被關停
    根據群眾反映,龍光橋轄區範圍內豆製品加工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差,汙水亂排,嚴重影響周邊生產生活,龍光橋街道迅速行動,展開調查。經查實這些豆製品作坊規模小、設備簡陋、技術落後、生產無序、管理混亂,產品衛生質量沒有保證,存在嚴重食品安全隱患,而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汙水未經處理排放。
  • 紹興柯橋區湖塘豆製品小作坊升級蛻變
    原標題:集中供水供氣 控制加工汙染 「以前需要跑好幾天才能檢查完畢,現在只要半天就能搞定。」日前,紹興柯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監管科負責人檢查完湖塘豆製品加工小區後告訴記者,在園區的嚴格管理下,豆製品質量已經連續兩年達到抽檢合格率100%。 柯橋區湖塘豆製品加工小區建成於2004年,佔地面積45畝,目前有26家自主經營戶。
  • 江蘇泰州市海陵區市場監管局:16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海陵區豆製品NJ-J20102286油豆腐散稱2020-10-14海陵區陳中傑豆製品加工部海陵區老東河社區四組4號房海陵區陳中傑豆製品加工部海陵區老東河社區四組4號房/合格江蘇中譜檢測有限公司185生產環節
  • 江蘇泰州市海陵區市場監管局:16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海陵區豆製品NJ-J20102286油豆腐散稱2020-10-14海陵區陳中傑豆製品加工部海陵區老東河社區四組4號房海陵區陳中傑豆製品加工部海陵區老東河社區四組4號房/合格江蘇中譜檢測有限公司185生產環節
  • 合肥豆製品小作坊集中區將建成 共設獎補資金80萬元!
    12月24日,記者從安徽省食品小作坊提升行動經驗分享會上獲悉,合肥市已有230家食品小作坊達到規範提升標準,其中豆製品小作坊為監管較難的部分,合肥市市場監管局新建了肥東縣撮鎮豆製品小作坊集中區,全部竣工後,可入駐豆製品小作坊16戶,每天加工幹豆量可達到10噸以上,有效地解決了豆製品小作坊分散
  • 霑化區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治理 小作坊登記、建檔率均達100%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郭九濤 實習記者 於偉傑 通訊員 常清芝 濱州報導  近日,為進一步規範小作坊加工行為,督促小作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
  • 東莞允許八類食品由小作坊生產加工
    一提起小作坊加工食品,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不衛生、不安全,應該取締。但是像我們東莞非常有名的燒鵝瀨粉、道滘肉丸這些小吃的加工,又離不開小作坊。
  • 東莞厚街擬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
    金羊網訊 記者王俊偉、通訊員朱貝倫攝影報導:今年東莞厚街擬至少建成1個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以下簡稱集中加工中心),引導燒鵝、燒鴨等生產小作坊入駐統一監管,同時清理、取締轄區內的「家庭(出租屋)式」無證食品小作坊,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記者從厚街日前召開的2018年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獲悉,該鎮將探索創新性監管模式,保障群眾「舌尖上安全」
  • 小作坊可以自釀酒了 陝西省食品小作坊生產許可指導目錄明確
    核心提示: 記者從4月19日陝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陝西省食品小作坊生產許可指導目錄》中看到,固態發酵法自釀白酒、自釀葡萄酒、自釀發酵性果酒、自釀黃酒及清酒、米酒(醪糟)等允許小作坊生產。
  • 長興小作坊抱團升級走出「龍頭模式」
    事實上,為了全面提升改造食品加工小作坊,保障當地老百姓們「舌尖上的安全」,長興縣一直在努力探索本土化模式。  早在2008年,長興縣市場監管局就制定了《食品加工小作坊負面清單產品目錄》,明文規定食品小作坊禁止生產豆製品、白酒、乳製品、罐頭食品、果凍等高風險食品。清單一出,以加工傳統食品為謀生手段的作坊業主們不淡定了。
  • 濟南:小作坊稱霸買放心豆腐難 小作坊產食品將有證明
    其中,1家生產許可證已於今年2月到期,1家在本月19日濟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飛行檢查中,進入車間前的消毒情況和生產環節的衛生情況都查出了問題,正在整改。而廠址在歷下化纖廠路附近的冠珍軒則也在章丘明水興建廠房生產。  濟南市內豆製品(非發酵型豆製品)獲證廠家已寥寥,而對食品安全要求較高、入場門檻比菜市場高的大型超市,現場製售成了暫時的解決之道。
  • 打造新能源地標產業 江蘇泰州海陵區敲定「線路圖」
    海陵區委書記、區長陳翔介紹,打造地標產業就必須站在產業的頂端,這對處於追趕型發展階段的海陵區而言絕非易事,但是經過多年努力,尤其是近三年的快速發展,海陵區的新能源產業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  樂葉光伏、尤夫股份、東旭光電、中建材、中冶……一批新能源上市公司在海陵區投產,一批新能源領域內的央企國企在海陵區投資,一批全球知名新能源企業正在洽談。
  • 小作坊進園區「鳥槍換炮」 滷鵝老闆一年開了十二店
    不過,自從年初搬進了番禺大龍街的小作坊集中加工園區,阿翁以這裡為大後方生產加工基地,一年就在廣州各區開了十二家買滷鵝的門店。「生產條件好,食品更衛生,有人管著教著搞好場地環境,省心不少,才有精力和動力擴大生意規模。」阿翁樂呵呵地說。12月28日,記者隨食藥監管人員來到全市首個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園區,番禺大龍街的華禺興食品小作坊加工區探訪。
  • 檢查水產製品 生產企業、加工小作坊476家次
    本報訊 遼瀋晚報記者朱柏玲報導 我省開展「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以來,已檢查水產製品生產企業、加工小作坊476家次。 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我省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採取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轄區內重點生產、銷售經營單位開展巡查管控,對網絡市場、虛假違法廣告進行全方位監管,堅決遏制違法違規生產銷售行為。
  • 2020年12月泰州海陵區用戶關注度佔比接近7成
    2020年12月,泰州購房用戶最關注的區域為海陵區、姜堰區、高港區;關注的小區為美好上郡、鵬欣領譽和金通·玫瑰園。區域關注度排名2020年12月,用戶最為關注的泰州二手房小區主要集中在海陵區、姜堰區、高港區,用戶的關注度情況分別為70.04%、10.69%、7.87%。
  • 都昌依法關停39家石材加工「小作坊」
    7月29日,都昌縣蘇山鄉石材行業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精幹力量,開展石材加工業綜合治理行動,全面規範石材加工經營秩序。現場強制關停39家未經合法審批進行石材加工的「小作坊」,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致稱讚。而這次大規模的石材加工廠環境汙染整治緣起於該鄉人大代表的一條議案。
  • 湖北省潛江市市場監管局:實施放心食品工程 推進小作坊綜合治理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從湖北省潛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市將小作坊治理作為「放心食品」工程建設的重點,目前,該市336家在冊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提升覆蓋率達到80%以上,其中小作坊改造升級獲證178家,引導轉型成大型企業的配送網點72家,扶持擴規申辦生產企業12家,取締關停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