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有那麼幾個「一生必達」的地方,是文藝廈門,古樸南京,還是神秘鳳凰?旅行是一場修行,沉澱的是自己,帶走的是回憶。在廈門有很多人會選擇用明信片,蓋章來標記「到此一遊」,在南京,人們會選擇用大包小包的板鴨來留住旅行的腳步,在鳳凰古城會選擇用銀飾來延續苗疆的情懷。
三味酥屋的創始人李黎,對「到此一遊」有不同的見解,她說,旅行是不僅僅是自我的修行,更是一個分享的過程,特產可以留住城市的味道,但是無法分享城市點滴。李黎將城市的記憶裝進書(酥)裡,看得到的城市剪影,吃得到的當地味道,一本書(酥),一座城。
廈門印象,你想留住的古早味
走在聯排騎樓的中山路上,三味酥屋以明亮顯眼的黃色在鶯鶯燕燕的店鋪中搶奪視線。經過店鋪鳳梨酥烘焙的香氣撲鼻而來,在廈門,做鳳梨酥的店家有很多,而三味酥屋的用心從味道口感就感受得到。鳳梨酥從採摘地址的選擇,鳳梨的運輸,再到鳳梨酥的製作層層把關。李黎親自帶著團隊在探訪了福建地區多家大型果園,精心篩選優質土鳳梨,並且選擇特定時間段的鳳梨採摘,嚴格把控鳳梨甜度,從原材料上保證食材的優質新鮮。
「酥」講的是中國點心,這是中國人飲食生活中最為溫情的部分。原材料是酥的靈魂,三味酥屋選擇的是進口奶油,菲律賓進口椰絲,韓國糖粉,優選北緯24度的土鳳梨,多年如一日,專注用好食材做好產品。老師傅二十年的手藝沉澱,保證味道更遵循健康飲食理念,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劑,用天然的食材鎖住食材最純最原始的味道。
「糖」品的是自在樂趣,牛軋糖也是廈門的獨特的甜,創始人李黎原味牛軋糖的基礎上,搭配抹茶,蔓越梅,椰蓉,杏仁,讓兒時的味道與現代口味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李黎說,以前的物資稀缺,吃的都比較簡單,而現在有了這麼豐富的元素,美食也可以更有趣,也更有滋味。
李黎對酥的製作有著有著近乎偏執的要求,對廈門也有炙熱的情懷。在酥盒上沒有鳥瞰的廈門島,也沒有漫無邊際的大海,而是鼓浪嶼的一隅,沙坡尾的小巷,廈大的小樓。她說,廈門是個矛盾的城市,新潮又古早,在一些城市的邊角才能尋覓到城市的氣質與萬種風情。
南京印象,一個會說故事的城市
南京像一本厚厚的書,每一絲空氣都好像在訴說曾經的過往。翻開扉頁,秦淮河的煙雨十裡,夫子廟的白牆黑瓦,老門東的各色美食……這座城有鼎盛時的繁華,也有衰敗時的落寞,雨花臺上的歷史印記,將這座城市的滄桑袒露無疑。南京城擅長講故事,比如滿城梧桐樹,只為一人栽。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只因宋美齡一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就為她種下了一城梧桐樹。三味酥屋的浪漫是將城市風景做成精緻的書盒,讓城市的古韻,刻骨的愛情都畫在酥盒上,打開書,遇見酥,遇見你。
為了做出具有南京味道酥點,李黎拜訪了十多個南京當地名師,糕餅匠人,跟老師傅一起交流討論研發。傳統的蘇式糕點在餅皮上十分講究,酥皮要層層起酥,對於工藝的考究也十分嚴苛,李黎探訪當地匠人,在手藝製作上尊重傳統,而在原料選擇上融入口感更為細膩的材料,讓傳統的酥餅迸發出新的生命力。在此基礎上,李黎還將南京珍品雨花茶融入酥餅中,做成夫子酥,雨花茶的清幽香氣,沁人肺腑搭配酥的醇香,兩者相得益彰。一口酥,吃進嘴裡的南京味道,流入心底南京浪漫。
鳳凰印象,活在書裡,唱在歌裡的小城
記憶中的鳳凰古城,在沈從文的書裡,在宋祖英的歌聲裡,在黃永玉的文墨裡。煙雨朦朧中,沱江舒緩地蔓延,傾訴著動人的故事。李黎剛到這座小城就深深被震撼,與其說是一個城市,倒不如說是一個隱藏深山中的古樸部落,當地人在現代信息的衝擊下依然保持著原汁原味的風俗習慣,鮮亮的民族服飾,搖曳的銀飾,家家戶戶門口曝曬的臘肉,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成就一張插畫。
沈從文用一部《邊城》讓世人對鳳凰心馳神往,李黎想用鳳凰如詩如畫的風景做成書頁,裝載著一城的風味,城市的回憶,味道都打包成一份飽含心意的酥盒一起帶走,傳遞到另一個城市,分享到自己的好友親朋。
為了做當地特色的好酥,李黎找到了湖南地區最大的餡料供應商,將當地的臘肉,獼猴桃做入酥裡,現在臘肉酥,鳳凰酥已然成為膾炙人口的網紅甜品。湖南當地氣候溫涼,鳳凰人都喜歡喝薑茶去溼氣,李黎在傳統牛軋糖的基礎上,跟老師傅研發了姜味牛軋糖,既保留了牛軋糖的細膩口感,也讓當地的風味習慣融入糕點裡。
「從廈門,南京到鳳凰,今後三味酥屋還會走入杭州,成都,廣州……我願意開一家小小的店,來挖掘每一個城市的美好,讓食物有情懷,讓味道可以深藏。」李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