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12日電 題:上海旅遊節如約而至 見證我國旅遊業發展新變化
新華社記者陳愛平
第31屆上海旅遊節在12日晚間拉開帷幕。滬蘇浙皖首次聯合辦節,線上線下互動,為市民遊客呈上精彩的文旅盛宴。
今年上海旅遊節的多項創新,正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居民消費需求品質提升、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多重背景疊加下應運而生。
防疫不鬆懈 美好與歡樂更多元
今年上海旅遊節在南京路世紀廣場拉開帷幕;完成東拓的南京路步行街全新亮相;上海迪士尼樂園、陸家嘴、豫園、新天地、徐家匯等景區、商圈同步開展夜間節慶活動。至9月27日,上海將推出102條精品線路和產品,各區、各企業將推出156項活動,演繹「新模式、新體驗、新空間」。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於秀芬介紹,今年旅遊節適當壓縮舉辦周期、調整主題活動的數量和規模,特別設立旅遊節疫情防控工作組,制定節慶疫情防控指南,落實「一活動一方案」分類防控,上述舉措旨在讓市民遊客安心享受美好和歡樂。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何建民分析,上海如期在9月以個性化、精品化、預約化模式舉辦旅遊節,既展現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也受益於我國推進全域旅遊目的地建設。他說:「發展『市民即遊客,城市即美景』的全域旅遊,正是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具體措施。」
63歲的仲永金站在熙熙攘攘的南京路步行街上感慨萬千:上世紀80、90年代,南京路商品最為齊全,是上海市民心裡最繁華的「大採購」中心;隨著分布於各城區的綜合商圈拔地而起,上海市民漸漸不再需要到南京路「軋鬧猛」。「如今步行街東拓『還路於民』,不僅讓各地遊客讚不絕口,也給上海市民帶來新鮮和驚喜!」仲永金說。
「旅遊+」擴容激活消費潛力
自1990年上海旅遊節創辦以來,參與節慶活動的企業逐年增多,行業分布越來越廣。今年上海旅遊節首次開設「雲旅遊」平臺,並調動文旅平臺、流量企業資源,實現線上線下深度互動;除了攜程、美團、驢媽媽、錦江、春秋等文旅企業推出特色活動,百度、達達集團、得物App等也積極參與,覆蓋市民遊客日常生活、消費和旅遊需求。
業界分析,對越來越多的居民來說,旅遊是小康生活的標配、是美好生活的剛需、是品質生活的象徵。
過去鍾愛長線遊的「90後」王可在今年迷上了本地深度遊:在上海各個市區,「吃住行遊購娛」體驗各具特色;滬上千餘座「可閱讀的建築」有序開放,文創周邊層出不窮;疫情期間,本地生活平臺上新增豐富文化體驗活動,旅遊平臺為全國各地農特產品帶貨……「以前旅遊是節假日才有的福利,如今旅遊休閒已經融入日常生活消費。」王可說。
「上海舉辦旅遊節慶活動,搭建大平臺,各企業積極參與、拓展『旅遊+』內涵,其根本動力是滿足老百姓的旅遊休閒需求,激活金秋消費市場。」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程梅紅說。
滬蘇浙皖聯袂打造區域文旅「新名片」
今年上海旅遊節首次由滬蘇浙皖聯合舉辦。位於南通、溫州、黃山的分會場及特色文旅活動同步啟動;各地聯袂推出惠民文旅產品;在上海的多場活動中,人們能方便地品嘗長三角各地美食、領略各地非遺文化。
來自安徽的王喆在上海錦江樂園「江南吃貨節」活動中不僅吃到毛豆腐、葛粉圓子等家鄉小吃,還嘗到芋餃、小籠包等來自長三角十餘座城市的特色美食。為進一步大飽口福,他計劃在隨後的國慶假期去揚州遊玩。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人們日益喜愛和家人一起去欣賞近程的風景、去體驗日常生活的美好。老百姓周邊遊需求增長,為區域文旅發展創造更大的機遇。」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滬蘇浙皖還有更長遠的謀劃:在12日成立「長三角旅遊推廣聯盟」,通過資源共享、市場共拓、品牌共創,推動長三角地區成為具有國際號召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
黃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程紅說,目前出入境旅遊市場仍然低迷,但長三角城市各自拿出「長板」,推動城市旅遊模式創新,這不僅將給全球旅遊業復甦注入信心、提供智力支持,也將為促進各國人文交流打下更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