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夏季不能滑雪?南方不能滑雪?——「金針菇」旱雪給你造一個四季滑雪場
國家帕運隊在新都旱雪場集訓。
打包好準備發出的旱雪材料。 本報記者張紅霞攝
成都造
12月18日,冬日暖陽溫柔地灑落在位於新都區馬家鎮的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上。
「我叫尖鋒,他們叫我『旱雪先生』,也說我是『中國旱雪第一人』。我是地道的成都人,所有關於中國旱雪的新概念、新發明、新技術、新商業、新運動都是從我這裡出去的,是完全的『成都智慧財產權』和『成都造』!」作為中國旱雪的設計者和積極推廣人,尖鋒的話語中透著濃濃的自豪。□本報記者張紅霞張颯
10年研發不怕曬的「金針菇」
走上旱雪場,一開始偏偏倒倒站不穩,腳下白色顆粒群向兩邊略倒但很快就撐住了。蹲下細看,這張「雪毯」由無數白色狀如金針菇的立柱小圓球林立而成,尖鋒旱雪的另一個代稱因此誕生:金針菇旱雪,它除了讓滑雪擺脫季節、氣溫、能耗的依賴,還高度抗氧化。
它們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18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青白江工業園區的旱雪生產工廠一探究竟。
15臺注塑機一字排開,經過注塑成形,長約20釐米、高約7釐米、厚約4毫米的白色塑料條來到組裝線。每根塑料條上均勻排布著25個立柱圓球,「組裝起來的旱雪毯每平方米有小圓球16600個。」尖鋒介紹,小球間隙使滑雪產生的衝擊力被分解,也避免摔跤時傷到人。
工人在一個有6條卡槽的鋁合金底座上,插進「金針菇」塑料條,「這個金屬底座保障了塑料雪面不會被砸變形」,尖鋒說,插槽扣件式的連接方式,使旱雪與基座連接緊固,「這就像把一根筷子變成了無數把筷子,承力性能驚人。」
金針菇旱雪最關鍵的是將一種類似於「塑料鋼」的坯料改性成為工程塑料,使其具有耐候、耐衝擊、耐氧化、回彈力高、不傷人等特性,同時根據坡道、平臺、氣包等不同要求,呈現不同的材料性狀。
為了試驗出這些性能,尖鋒投入了10年的財力和人力搞實驗。
1991年底,美術專業畢業已在家具生產上掘得第一桶金的尖鋒,在去英國留學時第一次接觸到了旱雪。在這種如毛刷般材料支撐起的雪面上,他滑出了興趣。可以引入到中國不?1993年底,他將第一代旱雪材料帶回了國,但因資金不足,旱雪夢暫時擱淺。
再次創業,尖鋒選擇了醫療設備製造。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旱雪夢。2007年積累一定財富後,他開始研發金針菇旱雪。
塑料在戶外氧化快,最多只維持三個月就老化、變脆,如何讓它堅固並耐氧化?從全球1000多種塑料材料中逐一試驗、逐一排除,尖鋒與技術人員一次次配方,一次一次試錯,「至少驗證了這種或那種塑料是不行的。」
這個試驗一做就是10年,許多人譏笑尖鋒「腦殼頭有包」,有這些錢做房地產項目「早就發了」。
2010年前後,為測試「金針菇」配方,尖鋒開始策劃項目,在成都各個場合進行落地測試。
2012年,他們在西嶺雪山試行旱雪。由於原料是國內廠家提供,在抗氧化性能上不夠穩定,只使用了三年就報廢了。
由此,尖鋒提高標準,在原料上與世界上最優秀的生產商合作,從韓國、德國和國內上市企業等購進坯料和添加劑,使「金針菇」在實驗室一次安裝後使用壽命可達10年。
2012年,他在成都建起了全國第一座四季旱雪場。3年運營時間裡,法國駐成都總領事來了,國內優秀滑雪運動員來了,愛好運動的發燒友也來了……成都因此培育了數千人的滑雪愛好者。
目前,尖鋒最早的「金針菇」已使用到第6年,「性能非常穩定,繼續使用沒問題。」
「金針菇」升級旱雪世界版本,打通產業鏈緊鑼密鼓
一個月前,尖鋒在美國滑雪協會的經歷,讓他感覺到:「尖鋒旱雪雖然創匯額還不多,但為中國人長了志氣」。美國滑雪協會會長對他說,你的材料太好了,以前俱樂部的旱雪雪面每年都要換,「有了尖鋒,可以三到五年才更換」,比省錢更讓會長激動的,是旱雪的專業參數一點也不輸真雪,這讓運動員模擬訓練水平得到提高。
如今,「尖鋒旱雪」已賣到了美國、加拿大、日本、瑞士等滑雪大國。「尖,你的產品升級了世界版本」,每每聽到這樣的讚譽,尖鋒另一個心願蠢蠢欲動——讓尖鋒旱雪成為造福子孫後代的運動工程。
相比起旱雪材料的研製,滑雪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還陌生得很,在冬天幾乎很少見雪的城市推廣旱雪更是前無古人,安全就是一個檻。為避免旱雪在推廣過程中有可能戛然而止,在新都旱雪場,尖鋒創新加入了一個入門者騎滑道的適應性培訓,過了這關的初學者才可以進入正常滑道滑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滑雪傷害事故的發生。
滑道與地面間夾角形成的空地,尖鋒也小心呵護。地面不硬化,設備可拆卸,原來在西嶺雪山安裝需要三個月的同面積雪場,現在改進到只需要三天,「我們頭天拆走,老百姓第二天就可以復耕」,尖鋒設計的雪場還有諸多環保理念——旱雪與真雪的對比試驗,油耗比猶如自行車與大功率越野車,耗水比如一杯水與一臺灑水車,電耗比好似半截電池與一個電網……
「中國即將舉辦2022年冬奧會,將帶動中國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旱雪被稱為『滑雪駕校』,發展潛力巨大」,尖鋒加快了產業化步伐。今年6月,他與北京星奧公司合作,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建起了旱雪場,這項運動也同時進入了北京中小學生的體育課程。7月,在新都的尖鋒旱雪又迎來國家帕運隊。現在新都區又在依靠旱雪場打造尖鋒運動小鎮。
在北京、成都兩地,尖鋒還同步探索旱雪產業化面臨的模式、運營、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從無到有的方法和經驗,「目前正在探索擬定一套行業標準」,而北京一家實力雄厚的基金公司也在與尖鋒積極對接,他們也看中了國內滑雪市場這片藍海。
「這個產業鏈比較長,建立起來需要突破許多經驗空白,這也成了我忙不完的事業。」57歲的尖鋒不言老。
(責編:羅娟、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