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發地成了又一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我們做錯了什麼?

2020-12-10 騰訊網

【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璽】

6月11日,北京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月12日新增兩例。在昨天下午了解到相關信息後,我就對當時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和預測。文章《北京新冠疫情戰火重燃,我們該如何應對》在19:12發出。文章中有兩點推斷:

1、本次不明傳播源的新冠病毒,可能來自進口肉類食品;

2、本次不明傳播源的新冠病毒,可能是通過水產品上殘留的水分一路攜帶病毒入境而來。

到了晚間,6月13日凌晨的時候,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

從這個信息來看,是符合我在前文中的推斷的。

實際上,在更早一些的,對武漢疫情進行分析的文章《(深度)江城疫情背後,龍族和鷹醬的一場大戲(上)》《(深度)江城疫情背後,龍族和鷹醬的一場大戲(下)》中,我曾做出提醒,如果是投毒,在製備環節難度不大,諸多生化實驗室都有能力完成,本質上是根據實際戰術目標,在致死率和傳染效率方面做一個均衡取捨。真正的考驗是在投放端,這其實是決定了某種病毒或細菌,只能停留在實驗室,還是具備實戰價值的一個分水嶺。無法順利完成運輸和投放的病毒或細菌,是不可能做為生化武器備選的。

自武漢疫情以來,全國上下全力阻擊,力圖打贏疫情攻堅戰,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阻斷疫情傳播以及如何治癒新冠肺炎感染者上面,極少有人,站在戰爭的角度,去思考新冠病毒做為武器使用的可能。而我們的所謂「專家」,第一時間站出來,將疫情的源頭指向了「蝙蝠」,發表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論文去做論證。在疫情源頭的問題上,輿論圈最終以「國人飲食陋習」草草收場,以通過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做為最終交待。

好在,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病毒的傳播也是有痕跡的。隨著國外疫情失控,開始大面積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的時候,竟然發現人群中存在著大量的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進一步的證據表明,早在武漢爆發疫情之前的幾個月,新冠肺炎已經在美國大面積傳播了,只是在那時候,它被當做普通流感去處置。而德特裡克堡生化實驗室,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定為是此次世界性的新冠疫情的源頭。

回過頭來看看那些專家的表演,一方面把大眾的注意力成功吸引到了蝙蝠身上,進而怪罪自己的同胞;一方面又成功避免了對病毒真正源頭:美國德特裡克堡生化實驗室的溯源調查。這些長期享受美國基金會贊助的「專家」,到底是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的,還是站在美國資本家那一邊的呢?

科學無國界,但是論文的作者是帶著立場的,而支持論文作者進行研究的基金,不僅有國界,往往還有著非常明確的政治目的。

假如這是戰爭,這些專家們,相當於觀察敵情,指明敵人方向的哨兵。回過頭來看,這些哨兵給我們指錯了方向,甚至仔細去看,更像是敵人派來搞亂我們的。

6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第114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布會上,通報了6月12日16時到24時,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例。

病例1,某男,38歲,北京市西城區人,公司職員,家住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九州溪雅苑。患者5月30日、6月5日和6日,曾騎摩託車至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採購。6月9日出現身體發麻、發熱、頭痛等症狀,最高體溫38.6℃。11日自駕車到石景山醫院發熱門診就診,12日核酸檢測為陽性,經專家會診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病例2,某男,50歲,河北省保定人。工作單位和現住址均為新發地冰鮮海鮮市場,司機兼進貨員。6月6日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12日就診北京天壇醫院,核酸檢測為陽性,經專家會診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重型。

病例3,某男,35歲,河北省保定人。工作單位和現住址均為新發地冰鮮海鮮市場,售貨員。6月10日出現發熱等症狀,12日就診北京天壇醫院,核酸檢測為陽性,經專家會診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病例4,某女,27歲,山東省德州人。工作單位為新發地批發市場,個體經營者,現住新發地經營者樂園。6月9日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12日就診北京友誼醫院,核酸檢測為陽性,經專家會診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從6月13日最新的情況來看,形勢進一步明朗,新增的確診病例,都有新發地接觸史,其中以「新發地冰海鮮市場」嫌疑最大。這也和凌晨時分,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媒體採訪時所提供的最新的檢測結果的信息是吻合的。

很顯然,沒有任何「專家」參與,僅僅依靠我們廣大人民群眾,利用現有的工具進行分析檢測,就足以推斷出此次疫情背後新冠病毒的來源和傳播途徑

而我們的所謂的「專家」在做什麼呢?新發地沒有蝙蝠,沒有果子狸,找不到背鍋的野生動物,這些人居然強行為進口三文魚洗地。

這裡面的話術是非常巧妙的,這些「專家」先把群眾預設為相信「三文魚能夠感染新冠肺炎」的低智的鍵盤俠,然後展開批判。不僅殺人,還要誅心。這些「專家」妄圖造成這樣一種局面:以後凡是認為此次疫情是三文魚導致的,就都是沒有任何醫學或生物學常識的低智的人。

實際上,自始至終我們只是懷疑水產品上殘留的水體本身,是極可能做為新冠病毒載體進行傳播的。尤其是冷凍狀態下,病毒只是被抑制了活性,待環境溫度升高,冰融化之後,水體中的病毒很可能隨著水分進入到空氣裡,以氣溶膠的形式進行傳播。

做個簡單的比較就更容易理解了。眾所周知,感冒病毒或者新冠病毒,都非常容易通過打噴嚏傳播。打噴嚏的過程,就是把含有病毒的口水,噴射到空氣中。假如某些水體中有大量的新冠病毒,因為種種原因,水體飛濺(比如把魚身上的水往外甩,或者剁魚的時候魚身上的水被震到空氣中),以非常小的小水滴的形式漂浮到空氣裡,這個過程是不是跟打噴嚏非常像?

為何這些洗地的專家往往能夠得逞,而追求真正真相的人卻不斷被打壓呢?背後還是媒體平臺的推波助瀾。媒體搭臺,專家上臺搖唇鼓舌。頂級流量支持下,資本扶持的專家肆意操縱民意方向,這就是自武漢疫情爆發以來,我們抗疫攻堅戰中的一個重大漏洞。正是這個漏洞,導致我們在病毒溯源和最初的傳播路徑問題上稀裡糊塗,這才給了北京新發地爆發疫情以可乘之機,讓同樣的手法可以對我們進行二次攻擊。

疫情阻擊戰,在幾千年的時間裡我們打過無數次,但沒有一次僅僅是因為疫情而導致國破家亡。每一次疫情背後,都是我們內部奸邪橫行,藉機顛覆,這才給我們造成了重大傷害。要想取得全面的、永久的疫情攻堅戰的勝利,肅清內部亂象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相關焦點

  • 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到新發地,疫情總出現在生鮮市場說明了什麼?
    今天的數據還沒有公布,但就近幾天的數據來看,北京的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50人,而且這些新增確診病例,都與新發地批發市場有關,這樣的一種情況,讓很多朋友聯想到了武漢疫情爆發之初,華南海鮮市場也曾經是疫情發生的重災區,為什麼總是生鮮市場容易成為病毒的傳播地?又應該如何看待這次的疫情發生與武漢地區疫情爆發的區別?今天我們就仔細的分析一下。
  • 新發地病毒來源指向歐洲:或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病毒溯源提供線索
    6月14日晚間,央視新聞最新消息,北京疾控方面有關專家表示,連日來圍繞新發地的確診病例,開展病毒溯源工作,經過病毒基因全序列的測序,表明病毒來源於歐洲方向,屬於歐洲新冠病毒的一個變種。這條重磅新聞無疑讓許多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 從華南海鮮到新發地,有哪些值得我們深思?
    而本次疫情的矛頭直指新發地批發市場,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一月初武漢爆發疫情時的源頭---華南海鮮市場,那時飛來一隻不懂事的蝙蝠把鍋背走了,如今又遊來一隻呆萌會講流利英文的三文魚接過這隻名為瘟疫之源的接力棒,但相同的是,事件的場所都是海鮮市場,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 北京新發地是下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多省緊急下架...
    但就在昨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突然在切割三文魚的案板上檢出了新冠肺炎,新發地批發市場是北京很重要的一個場所,同時也是京津冀很重要的一個農產品集散地,人流量密集。
  • 武漢病毒專家:新發地發現的病毒傳染力似高於華南海鮮市場,但……
    武漢病毒專家:新發地發現的病毒傳染力似高於華南海鮮市場,但…… 2020-06-16 0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發地絕不會成為華南海鮮市場
    幾乎是一夜之間,北京又成為了新冠疫情的關注點,這讓人想起了17年的非典。不過,世易時移,人們應該有充分的信心,這只是一個小爆發,會很快被遏制和撲滅。新發地,所有的北京人都不會陌生,即便是在全國,這個地方也相當有知名度。
  • 武漢病毒專家:北京新發地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有可能強於武漢華南海鮮...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環球時報,15日下午,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楊佔秋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新發地4天內確診79個病例,說明北京新發地發現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有可能強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採訪中,他還認為若病毒是從海外經冷鮮生物類產品輸入,那麼
  • 武漢病毒專家:北京疫情傳染性可能強於華南海鮮市場,吳尊友:未來...
    每經編輯:趙慶15日下午,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楊佔秋教授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新發地4天內確診79個病例,說明北京新發地發現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有可能強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採訪中,他還認為若病毒是從海外經冷鮮生物類產品輸入,那麼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有冷鏈傳入可能
    新冠病毒的溯源一直備受國內外科學界關注,一些研究認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病毒發源地。近期,隨著青島首次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新冠病毒以及一篇北京新發地疫情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汙染的論文,似乎為病毒溯源提出另一種可能性。
  • 吳尊友:不排除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由冷鏈傳入
    吳尊友:不排除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由冷鏈傳入 澎湃新聞 2020-12-04 15:47 來源:澎湃新聞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後,北京又一海鮮市場檢測出病毒,疫情會反彈嗎
    在6月13日的時候,北京又新增兩例新冠病毒,根據調查發現,這兩例新增患者都到訪過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中心。在事情發生後,專家也對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進行檢測,最後在三文魚中檢測到了疫情病毒。在確定三文魚存在病毒後,新發地農產品市場的負責人也把三文魚全部下架,並對新發地市場進行休市,也對市場裡的1萬員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從北京新發地海鮮存在病毒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中國出現疫情病毒的源頭可能就是這些海鮮產品。根據新發地農貿市場的負責人介紹稱:這些三文魚都是從歐洲進口的。
  • 是否關閉華南海鮮市場曾有分歧?吳尊友回應
    他回溯了武漢當時的情況:在僅有40多個病例時,做出元旦關閉華南海鮮市場的決定,只用了幾個小時;從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到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前後只用了一周;從病原體分離到診斷試劑,用於臨床診斷,只有幾天;從發現疫情到武漢封城,只有三周多,而當時武漢報告的病例僅有500多例。
  • 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不排除冷鏈傳入可能
    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不排除冷鏈傳入可能,但缺乏足夠證據支撐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新冠病毒的溯源一直備受國內外科學界關注,一些研究認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病毒發源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北京新發地、大連和青島這幾起疫情都是由海產品引起,那麼使我們想到了最早在武漢發生的那些疫情也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是不是也是由於進口海產品引起,這個也給我們一個提示,使我們有一個新的思路、新的技術方向。」
  • 「新發地」是啥地?從北京來長沙需要做什麼?
    近日,北京連續新增多例本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一日之間,「新發地」批發市場湧上風口浪尖,甚至在網上被誤以為是「新冠疫情新暴發地」的簡稱。  這場風暴的中心——新發地,到底是個什麼「地」?疫情為什麼出現在「新發地」?從北京來長沙需要做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詳細解讀。
  • 【專家:不排除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由冷鏈傳入可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
    2020-10-29 09:06:00來源:FX168 【專家:不排除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由冷鏈傳入可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近日表示,「由於北京新發地、大連和青島這幾起疫情都是由海產品引起,那麼使我們想到了最早在武漢發生的那些疫情也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是不是也是由於進口海產品引起,這個也給我們一個提示,使我們有一個新的思路、新的技術方向。」
  • 吳尊友:回顧年初武漢早期疫情,華南海鮮市場裡病人也主要集中在...
    11月1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專訪中國疾控中心吳尊友 疫情防控冷鏈不可掉鏈》一文,文章顯示,吳尊友在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採訪時指出,冷鏈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首先是北京新發地疫情。通過分析新發地新冠疫情發現,病例主要集中在水產品經營區域,而且這一區域環境受到新冠病毒汙染最嚴重。這些發現提示,此次疫情可能與海產品有關。同時也發現,在活魚等常溫水產品區域,疫情並不嚴重。吳尊友表示,再回顧年初武漢早期疫情,在華南海鮮市場,病人也主要集中在冷凍海產品區域。這些線索都指向冷鏈運輸進口的海產品,可能就是疫情源頭。
  • 吳尊友:華南海鮮市場關閉定格了武漢疫情的規模
    據財經網25日消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在財經年會上指出,12月31號到1月1號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從北京的專家到武漢,與當地的專家進行討論,達成最後的一致意見,前後不到12個小時。但這個爭論是激烈的,分歧是巨大的。
  • 北京海鮮市場為何又成新冠疫情爆發地?常態化防控不得鬆懈
    繼武漢後,北京海鮮市場為何又成新冠疫情爆發地?武漢新冠肺炎爆發地是華南海鮮市場,北京此次本土疫情爆發地也為海鮮市場。為什麼又是海鮮市場呢?疫情以來,可以說我們的防控已經做得是很不錯的了,但是最近大家也鬆懈了不少,現在出個門不戴口罩的不佔少數。
  • 吳尊友:關閉華南海鮮市場背後,北京專家與武漢專家分歧巨大 論至...
    play關閉華南海鮮市場背後:北京專家與武漢專家分歧巨大 論至凌晨4點向前向後「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於11月25日-27日在北京召開。吳尊友透露,在關閉華南海鮮市場的問題上,從北京的專家到達武漢,與當地的專家進行討論,達成最後的一致意見,前後不到12個小時,但爭論是激烈的,分歧是巨大的。
  • 武漢肺炎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的照片
    以下就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疾病爆發前的內部照片: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本身也是一處售賣野味的場所其販賣的動物製品大多為獵捕而來。由於華南海鮮市場距離漢口火車站只有數百米的距離這使得本次風波從一開始就顯出了險惡的一面進入1月上旬以來這張婦女走過攤檔的照片已經成了武漢疫區的縮影譬如《科學》雜誌在2020年1月17日號的相關文章中就選用它作為題圖萬年不清洗的下水道噁心不噁心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