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央視春晚之後,央視中秋晚會是唯一一個面向全球華人的晚會,重要性顯而易見。因此有網友質疑:主會場為什麼選擇洛陽?對,洛陽市不過是一個三線小城市,甚至在這一階段的網紅經濟中,洛陽顯得格外的低調,同樣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早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網紅旅遊城市。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年和國慶又是同一天,中秋晚會選在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都城市也是理所應當,西安在16年已經舉辦過一次了,所以今年央視把中秋晚會定在洛陽並不是意外。
據央視總撰稿楊啟航說,晚會準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和洛陽相關。要舉辦這樣一場大型的晚會,必然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做到舞臺的搭建能夠和城市的整體風貌融合在一起,並充分地展現城市的歷史、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如何能做到讓全球華人感受節日溫馨的同時,又能看到一個充滿魅力、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都洛陽,是個不小的難題。
其實主要是主舞臺的選址問題,有些城市可選的地方不多,定過城市之後選址基本是唯一的,而洛陽符合條件作主舞臺的地方太多,不管是龍門石窟,還是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等,都符合節目組的要求。不過節目組最終還是選擇了坐落在城市繁華地段的應天門——隋唐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光影交錯的舞臺與應天門遙相呼應,洛陽一眼千年的古都魅力得到充分展現。總撰稿還說,寫串詞也遇到了選擇困難,深厚的歷史文化,別說是一場晚會的串詞,就是講一晚上也說不完。
洛陽是「九朝古都,八朝陪都」,其歷史厚度在中國所有城市中也是佼佼者,建於北魏時期的永寧塔高度超過140米,盛唐時期六十萬人在洛陽鬥雞走犬過一生。中國的古都不少,北京、杭州、南京、西安等,顯然都成為了當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中西安在歷史上曾與洛陽演了上百年的雙城記,現在卻只有洛陽褪去繁華,淪為普通的三線城市。
現在我們自稱中國,而周朝開始的所謂中國,就是指洛陽。被看作「天下之中」的洛陽城,被各方勢力所覬覦,他們以為得洛陽能稱王天下。北宋之前,各朝代的都城基本是在長安或者洛陽之間選擇,這二城上演的「雙城記」可以說是半部中國古代史。而且即便是定都長安,洛陽也會作為陪都存在,因為長安地處關中平原,糧食產量有限,而洛陽是「天下糧倉」,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能帶來豐厚的物資。
方文山寫過一首《煙花易冷》,描述的正是洛陽城。十三朝古都洛陽,到建國時期主城區僅剩下6萬人口。王小波在《紅拂夜奔》中這樣描述洛陽:「洛陽的大街都是泥的河流。」到1953年,「一五」計劃實施,156個項目中有7個都給了洛陽,包括中國第一拖拉機廠在內的企業讓洛陽翻了身,東方紅拖拉機的轟鳴聲響徹了一整個時代,直到計劃經濟的時代結束。
2003年,作家餘秋雨行至洛陽,3天之後失落地離開了,只留下《風塵洛陽行》一篇文章,文中寫道:「曾經作為古都的洛陽,歷經風雨侵蝕,她已失去了古典;風塵僕僕的洛陽,在追趕當代之工業文明,卻又失去了現代。因為風塵,所以蕭條;因為蕭條,所以衰敗。」字裡行間都能看出餘秋雨對此次洛陽之行的失望。
擁有漢朝最高學府(太學)的洛陽,現在卻沒有一流的大學;計劃經濟時代的重工業也沒有跟上腳步;人口的迅速流失是洛陽最大的痛和病。餘秋雨的言辭雖然激烈,但也基本描述事實。不過洛陽也在積極求變,2017年掛牌成立洛陽自貿區;現在更是定位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洛陽龍門機場獲批,即將成為雙機場城市;同時68個博物館也在以不同的姿勢延續著古都的歷史。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應天門屹立千年,記錄著隋唐洛陽城的繁華,而洛陽本身,則在不斷的更新迭代。某種意義上講,洛陽就是歷史,也就無需再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