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吳橋以其源遠流長的雜技歷史、豐富多彩的雜技民俗、驚險奇絕的雜技節目,被國內外譽為「天下雜技第一鄉」。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雜技第一鎮候選世界紀錄。它融千年雜技文化於一苑,集遊樂、人文、博物、民俗、雜技培訓、比賽交流於一體,具有神奇、絕妙、新穎、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現了雜技之鄉古老的民間文化風採,成為獨樹一幟的世界東方雜技旅遊勝地。
那麼這樣一個匯集萬千文化特色與古老民間傳承藝術的旅遊勝地,背後又有那些故事呢?吳橋雜技的專業導遊向我們介紹,傳說吳橋雜技是從耍猴開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侯繼業的人,住在吳橋的候莊。當時風水先生說:「這個村南有兩顆柳樹,是你們的風水地,可出萬個官,能打萬擔糧。」人們聽了這話,自然是十分高興,人們說:「咱不求做官,只求能吃飽穿暖就知足了。「那時,吳橋處在老黃河的下遊,河水經常泛濫成災,人煙稀少,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黃河改了道,這裡便留下了無人耕種的大片土地。侯繼業一家在這裡佔了很多土地,一家人起早貪黑,開荒種地。凡是逃荒來的難民,他都收留,管吃管喝,在他的土地上種莊稼。正趕上那些年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就這樣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沒幾年的功夫,侯繼業成了有萬擔糧的大戶,真就應驗了風水先生的預言。侯繼業種地發了財,於是就大興土木,蓋起了青磚瓦房,深宅大院,著實氣派,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雖不是山珍海味,可雞魚肉肘頓頓都有。家裡也僱用了看家護院的,燒火忙飯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方圓一二百裡肉,都知道有個侯繼業。有一年,皇帝老兒到這一方觀察,地方向皇上稟報了這件事,皇上說:」噢,知道了,這個候莊是個萬糧候哇!「那時皇上是金口玉言,說什麼是什麼。從那以後,候莊就改成萬糧候了。
侯繼業喜歡遊山玩水。那些年家道貧寒,不能隨己心願,俗話說:「饑寒難度日,保暖生閒心。「自從發了家以後,他再不拼死拼活的下地幹活了,就開始按照自己的心願,這裡走走,那裡看看,遊手好閒起來。開始一出去三天五天,後來十天八天,一個月兩個月不回家,越逛越上癮,家裡的事根本不管。有一次好容易回來,家裡的人非常喜歡,這個說那個勸,都說別再出去了,家裡的事成千上萬,沒個主事的哪行呢!侯繼業那個耳朵聽了,那個耳朵冒了,根本沒上心裡去,他對家裡人們說:」有什麼事你們看著辦吧,這次我要去很遠的地方,多則一年,少則半年方能回來。「侯繼業備了一匹馬,拿了一些銀兩和吃食,就辭別了家人上路了。
侯繼業一上路,逢山爬山,遇河過河,他走啊走啊!不知走了多少天,不知走了多少路,這一天來到一個地方,只見高山峻岭,遠看像烏雲罩頂,近看樹木參天,可以蔽目。侯繼業從沒見過這樣有氣派的好景象,心裡非常振奮,他把馬栓在一棵樹上,隻身向樹林深處走去。地上的樹葉暄騰騰的足有二尺多厚,時不時地這裡鳥鳴,那裡獸叫,在這深山老林裡特別瘮人。侯繼業這裡瞅瞅,那裡看看,摟摟這棵樹,摘摘那朵花。他踩著樹葉,譁啦譁啦向前走著,突然一聲嚎叫,幾隻灰狼竄了出來,那狼瞪著藍色的眼睛,慢慢向他靠近,伺機撲來。侯繼業早已嚇得臉如白紙,不知所措,只用樹葉胡亂扑打,正在這危急的時候,突然刷刷樹葉一陣亂響,猶如颳風一般,侯繼業抬頭一看,哎呀!不得了啦,呼啦啦又竄來一群猴子,吱吱怪叫著向他撲來。心裡暗想:「這下可完了,別說幾隻狼,就這些猴子也能把自己撕的七零八碎,罷罷罷,反正是死了,先把買的乾糧餵了它們,再慢慢讓它們吃我吧。」想罷,他解下身下的乾糧向它們扔去,這一扔不要緊,狼和猴子拼命搶了起來,搶著搶著,狼和猴打起來了,侯繼業便趁這個機會,連跑帶顛逃出了森林,脫離了危險。他跑到拴馬的地方,哪裡還有馬的影子,也顧不得去找,就向山下跑去,只跑的上氣不接下氣。在一個山坡上,剛想歇歇腳,只聽吱的一聲,回頭見一隻小猴子在後面,侯繼業未敢停步,又繼續往前走,走幾步就回頭看看,生怕那猴竄上來咬他、撕他,快走幾步,想把猴甩掉,誰知那猴竟狠狠地跟著他一步不放,他走猴也走,他停猴也停,走著走著,山下不遠處有個小店,他趕快跑了幾步闖了進去,,他已經跑得筋疲力盡,又渴又餓,喘了口氣,向掌柜的要了點飯菜,抓起乾糧剛要吃,一抬頭「啊」了一聲,嚇得張開嘴竟不能閉上。原來跟著他的那隻小猴,正坐在他對面凳子上,瞪著一雙精明的眼睛可憐巴巴地望著他。他呆看了半天,見那猴並沒有傷害他的意思,便也安下心來,他掰了一塊乾糧丟過去,那猴子拾起來,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邊吃一邊看一眼侯繼業身邊,侯繼業小心地撫摸它的頭,那猴竟乖乖地躺在身邊撓起癢來,侯繼業這才放心下來。他吃飽了飯,還了錢,走出店來,那猴也一蹦一跳地跟著他走。
侯繼業心想:「丟了一匹馬撿了一隻猴,雖然不划算,倒也聽有意思。」經過這一場風險,他不敢在外逗留,直奔家鄉而來。侯繼業帶著那隻猴子日夜兼行,不止一日,來到家鄉——萬糧候。到自己房間前一看,傻眼了,那一片磚瓦房不見了,成了一片廢墟,只剩一間小西房。鄰居告訴他:三年前一場大火,直燒的渾天通紅,一直燒了三天三夜,村裡人拼力搶救,才留下這間小屋i,家裡人死的死,亡的亡,走的走,散的散,好端端的一戶人家幾天之間就沒有了。侯繼業住在小西屋裡,望著這片廢墟,不覺有些悲涼,眼下一個親人也沒有了,只有和跟他來的那隻猴子相依為命了,依靠鄰家的施捨過活,心想這總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整天悶悶不樂,那猴子似乎也懂人意,不時做些怪動作引主人一笑。侯繼業見了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教它一些人的動作耍給人們看掙些乾糧呢?一骨碌爬了起來,邊說邊比划起猴子穿衣、戴帽、敲鑼吹哨等動作。那猴子也特別伶俐,一教會,就沒幾天功夫,就學了十來種動作。侯繼業這天挑著擔,牽著猴,到鄰村寸頭劃個圈,嘡嘡嘡鑼聲一響,圍了不少人,就耍起猴來,那猴子見人多也不害怕,把主人教的動作,一一做了,逗得人們不時傳出笑聲,演完了,這個扔錢,那個扔乾糧,沒想到竟掙了一口袋乾糧和幾吊銅錢。從此以後,侯繼業就離開那小房,走村串鎮耍起猴來。後來又添了小巴狗、白鼠等小動物,再後來又增加了跟頭小武術。所以,吳橋雜技是從耍猴開始的,吳橋出耍猴的也是這麼來的。
《導遊帶您遊吳橋話雜技》系列
梁靜:吳橋雜技大世界景區導遊員。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深秋時分,好詩、好文、好風景,來吳橋走走,體驗雜技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