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多時的京張高鐵
相信很多圈友都已經體驗過了
不過今天咱們要聊的
是發生在京張高鐵的「老前輩」
「京張鐵路」身上的新動向——
當一條鐵路失去運輸功能後
人們開始探索其再利用的方式
見證百年滄桑巨變的它
未來將華麗變身為擁有
歷史厚度和城市溫度的公共空間
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從北二環到北五環,將在原京張鐵路上建設縱貫長達9公裡的京張遺址公園。
△ 設計方案效果圖
近日,經過多位跨學科領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和10萬餘名線上大眾評審的投票,京張鐵路遺址公園國際方案徵集結果出爐,評選出全線概念設計優勝方案3個、節點詳細設計優勝方案4個。
1909年,由中國人自己勘測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開通;2019年,世界首條時速350公裡智能高速鐵路——京張高鐵開通運營。百年「老京張」退出歷史舞臺,北京城區部分廢棄路段面臨的不僅僅是「拆」或「留」的問題,近年來,保護京張鐵路歷史遺存的呼籲和訴求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從城市規劃來看,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北京首次嘗試以鐵路遺址公園提升城市功能——被鐵路所割裂的兩側城市空間,將藉助遺址公園重新「縫合」。2019年9月,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五道口啟動區率先亮相。劉家豪 攝
京張高鐵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配套設施,列車抵達太子城站後,旅客出站10分鐘就可到達奧運小鎮。與以往的地面鐵路不同,京張高鐵從位於西直門的北京北站引出,逐漸走入地下,通過清華園隧道一路向北穿越海澱區,再從北五環附近的清河站「鑽」出地面。
在京張高鐵入地之前,五道口、四道口與雙清路道口是北京五環內最後三個鐵路平交道口。由於缺少立體交通設施,所有列車通過時仍需圍欄擋住過往車輛和行人,長達數分鐘的等待,如果您曾到過五道口,一定有過這種體驗。
△ 2013年,北京市郊鐵路S2線通過五道口。劉家豪 攝
「行人車輛請注意,火車就要開過來了……」伴隨鐵路停運,這條幾十年如一日晝夜頻繁響起的廣播聲已在各道口消失。雖然這意味著京張鐵路與城市道路平交帶來的交通問題徹底解決,但鐵路兩側原有的土地使用方式並未隨之作出調整,大量斷頭路依舊存在,城市空間並未隨之融合,各種要素和資源難以順暢銜接。
鐵路建設應該服務於城市發展,這一點成為專家共識。如何能在保護鐵路遺產的同時,提高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品質?在京張鐵路遺址公園的帶動下,兩側的城市空間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城市設計,使其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初夏時節,五道口的「後花園」又迎來了休閒踏青的遊客。這塊親近自然的「寶地」,就是去年9月亮相的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五道口啟動區。
啟動區全線長近800米,面積為1.7公頃,大約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由於原有的鐵軌已被拆除騰挪,設計人員特意找到一些老枕木,搭建出枕木花園,喚起鐵路記憶:腳踏砂石地、枕木道,在鐵道橋上看日落,聽13號線地鐵列車呼嘯而過……
這是一塊城市綠地,可它的意義不止於一個景觀空間,更是將兩側居民的生活逐漸彌合。
作為首個落地項目,「小試牛刀」的五道口啟動區讓人們對京張鐵路遺址公園的未來充滿了期待。「現在只是一個小園子,挺有野趣,但知道的人不多。」華清嘉園的居民樊女士說,最期待的還是以後全線貫通,這樣可以順著公園一直走,「騎車或步行肯定都特別舒服。」
年10月,「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貫通概念方案」啟動國際徵集。設計任務包含兩項,一是全線約9公裡長、3.3平方公裡範圍內的京張鐵路遺址公園總體概念方案設計;二是4處重要節點的詳細設計,每處面積20至40公頃。公告一經發出,50家國內外知名設計單位熱情應徵,最終6支頂尖團隊脫穎而出。
作為優勝方之一,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錦繡京張——三線織錦,繡美京張」的設計方案以歷史線、生活線、創新線為3條主線,串聯起6大主題功能片區,以24節點的方式組成不同的開放空間。
饒有趣味的是,該方案在提出對京張鐵路歷史建築和要素進行靜態保護的同時,設計在遺址公園內局部開通詹天佑號觀光火車,活化歷史記憶,增加公眾的參與式體驗。
設計團隊還提出全民公園理念,計劃接通20條斷頭路,提供2.65萬平方米的運動場地,增加79萬平方米的綠地和花園,提供6個菜市場,增加超過9.3公裡的步行道和騎行道等便民服務設施。
來自美國的Tom Leader Studio曾參與雄安新區啟動區城市設計,這次提交了以「京張動線公園」為主題的設計方案。該方案提出了「八大動線」的設想,包括京張線、高鐵線、13號線、騎行線、步行線、聲音線、藝術線和雨水線。方案還提出將曾經的火車折返段、焊軌廠、冷凍廠等鐵路遺址,活化為可移動的轉盤劇場、龍門吊冬奧雪道、焊軌廠運動公園、冷庫線美術館等。
來自法國岱禾和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體的方案「綠合新軌 重啟京張」則在慢行交通系統梳理上較為出色。京張「人」字鐵道演變為「人」字坡道,14座特色驛站象徵14座歷史京張車站,共同構建城市瞭望及公眾服務系統。
通過上述構想我們可以發現,其中還涉及有昌平的境內的站點,一經實現,未來也將帶動相關位置的建設和發展。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有將廢棄鐵路開闢為公共空間的良好範例,如廈門鐵路文化公園、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園、碧色寨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北京京門鐵路主題公園、河南周口鐵路主題公園、合肥鐵路公園、安徽宿州沱河鐵路公園等,它們將鐵路元素與藝術、旅遊、科技、文化等融合,既有原生態景觀,又有現代化城市印記,讓更多人重溫難忘的歷史回憶。
「希望適當保留一些老鐵路線和車站,如果能有機車運行沿線觀光就更好了。」——網友潘昉希望保留鐵路元素。
「我認為設計規劃的畢竟是一座城市公園,第一目的還應該是休閒放鬆。」——網友兔子希望打造綠色公園。
在這個「中國旅遊日」裡
小圈特意將這個鐵味「打卡」聖地
推薦給大家
有空可以到此一遊啦
另外,關於這種鐵路遺址公園
您有什麼想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