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經過了連續幾天的實踐,各位魚友們期待的熱鬧場面終於還是來臨了,事實上在我把虎皮魚和燕魚混養的第二天開始,魚缸的風格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虎皮魚雖然開始攻擊小燕魚
關鍵的問題就是我這個虎皮魚的個體太大了,再一個就是在數量上明顯的多於燕魚,這才是最為可怕的,所以說在它們和燕魚混養得第二天起,已經開始了一定的攻擊表現。
雖然說魚缸較大,小燕魚們可以躲藏的地方很多,但是偶爾還是會受到個別虎皮魚的騷擾,虎皮魚主要攻擊的就是燕魚的背鰭,偶爾也會追著燕魚的腹鰭啃咬。
這些已經接近成年的虎皮魚,在和迷你鸚鵡、紅綠燈的和平相處下,終於憋足了勁,把所有的小燕魚當成了出氣筒,本來我以為魚缸這麼大,即使燕魚受到點攻擊也是無所謂的。
但是,事實並不是這麼回事,小燕魚出現了整體縮鰭的現象,這就說明它們的心裡已經開始恐懼,魚缸的水質保持得相當好,一點也沒有問題,小燕魚它們搶食的狀態也沒有問題,那麼它們為什麼還會時常縮鰭呢?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在觀賞魚的混養中,它們之間出現的互相壓製作用,這個作用對於很多神經敏感的觀賞魚來說,照樣也會是致命的。
受到壓制的觀賞魚會出現很多的狀況
在一個魚缸裡,我們混養觀賞魚,如果出現過度的壓制行為,觀賞魚首先表現的就會是時刻的擔驚受怕和縮鰭行為。
當它們久而久之的連續受到攻擊後,特別是像這種小燕魚苗,即使它們搶食兇猛,但是最終還是搶不過虎皮魚的,再加上不斷地被啃咬魚鰭,它們的遊速就會更加的緩慢,在攝食上更是吃虧,然後就會開始萎靡不振,經常找地方躲藏,不愛見人,不愛活動,這就玩完了。
在這種強大的心理壓抑下,它們的抵抗力就會嚴重的下降,像什麼白點病、蒙眼病、爛鰓病就會開始上身,最終導致死亡現象。
奇奇怪怪的各種觀賞魚病
很多魚友最近遭遇到了什麼問題呢?比如說,在30度的高溫下,強壯的肉食性觀賞魚照樣也能患上白點病,而且確定無疑的確是白點病。
魚缸的水質非常的清澈,但是個別魚兒照樣會發生蒙眼的現象,這些本來不該發生的問題,為什麼會不斷的在我們的魚缸中上演呢?
如果是一個老養魚的,碰到這些情況真的會感覺到不可思議,這怎麼可能呢,在我們的魚缸裡這些問題根本就不可能遇到,甚至於我們的水質不是太好魚兒也不會蒙眼,我的魚缸水溫降到了22度飼養七彩,它們也不會患上白點,原因在哪裡呢?
混養不當和觀賞魚心理問題和體質問題
事實上關於上述問題,養魚老道反反覆覆強調了不知多少遍了,在此我再強調一遍,所有的觀賞魚,想要養出來狀態的最好都是單養,即使混養一定要分清主次。
如果想要混養,至少我們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不要等到魚死了,還不知道原因到底在哪裡,觀賞魚的習性、水溫、水質、酸鹼度、個體大小、兇猛程度,我們一定要注意。
我這還是所有的觀賞魚都沒有什麼疾病,而且在水質良好的情況下,至少沒有什麼交叉感染。
最近又發現很多魚友由於魚缸裡的大混養,導致了交叉感染的現象頻發,尤其都是些弱勢群體的觀賞魚,我們不要再去把它們飼養在一起了。
比如當燕魚碰到了金波子或者孔雀魚、高鰭紅箭之類的,我們想要把它們飼養好,必須保證在選魚的水平上絕對的能過關,還有就是多品種的孔雀魚混養,不斷地往魚缸裡添加新魚,這些行為都是可以要魚命的。
特別是各種小型的熱帶觀賞魚,而且是卵胎生之類的,魚友們真正能夠混養好的,幾乎找不出來幾個,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這些通貨品種的卵胎生魚本來病就多,我們非要在它們的魚缸裡再去養點什麼七彩或者金波子、墨燕啥的呢,這不是讓觀賞魚找死嗎?
我給大家的實驗結果已經出來了,虎皮魚不能和小燕魚混養,至少小燕魚不會出來狀態,這就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我果斷的把小燕魚移到了室外的水缸裡,裡面有睡蓮、有魚蟲還有很多的紅蟲,讓它們在裡面享福去吧,本來想把它們放到大池子裡,但是又怕將來受到七彩的欺負,想想還是算了,它們十條魚在水缸裡待著也很好,放入水缸的第二天,魚鰭就全部打開,我還特意給它們配備了一對廚師,哈哈,可以給它們供應小魚苗吃。
虎皮魚真的會啃咬水草
最令我驚奇的是,虎皮魚沒事還會去挑戰水草,不是說小水草,而是竟然能夠把睡蓮給咬斷了一塊,之前好不容易長過水麵的皇冠草小苗,也被它們啃得只剩下了一片葉子,這倒是無所謂了,反正還能重新發,也在我預料之中。
我很懷疑我是不是該給虎皮魚們餵點青菜呢?
再一個我早就說過,我向來是以養魚為主而不是以養草為主的,水草在我眼裡只是為觀賞魚服務的,它們能活下來當然好,活不下來也無所謂了,現在我飼養的這些觀賞魚,目前還沒有一種觀賞魚需要用到這些水草來繁殖的,讓這些水草陪著虎皮魚們繼續玩去吧。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