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股市動態分析、南方匯金
來源:股市動態分析
本期股市動態30指數收於1315點,較上期上漲1.87%,同期上證指數上漲2.96%,創業板指數下跌3.24%。成分股中,航發動力、春秋航空和古越龍山等個股漲幅靠前。歐菲光、麗珠集團和中國長城漲幅靠後。
個股點評:
中青旅(600138):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6.5億元,同比大跌51%,扣非後淨利潤為-2.9億元,同比下降168%,不過單季看,三季度營收為20.9億元,同比下降43%,降幅環比收窄15.7個百分點,扣非淨利潤轉正,盈利2352億元。
兩大景區持續復甦:烏鎮前三季度累計接待遊客182.7萬人次,同比下降75%,實現收入4.7億元,同比下降65%,實現淨利潤9582萬元,同比下降84.5%,但單季度客流量為108.9萬人次,降幅環比收窄22個百分點;營收2.8億元,環比收窄32.5個百分點。而古北水鎮前三季度累計接待遊客73萬人,營收3.6億元,其中三季度營收為2.4億元,接待遊客49萬人次,同比降幅分別收窄29.4%和31.8%。目前海外疫情形勢仍然嚴峻,但國內遊加速復甦趨勢明朗,尤其是原來出境遊轉國內遊,這部分需求未來一年可能還會持續釋放,對景區類公司是一大利好。公司明年古北水鎮還有京瀋高鐵開通以及國內首家環球影城開業兩個催化劑,有望顯著提升客流量。
公司其他業務也在回暖。山水酒店前三季度營收2.33億元,同比下降44%,相比二季度大幅回升;策略性投資業務方面,創格科技和風採科技整體營收同比增長14.7%。
公司股價跌了2年,主因可能是主業不夠突出。業務眾多,其中旅行社收入規模大,但盈利能力低,而真正具備強大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的是兩個景區。後續如果能剝離旅行社、會展、策略投資性業務等,估值和市值或將迎來大幅修復。
中國中車(601766):公司2020年三季報顯示,期內實現收入1457億元,同比下降5.7%,實現歸母淨利潤67.9億元,同比下降19.3%,收入利潤降幅均較二季度收窄。
分業務來看,受疫情影響,車輛交付量下降,公司鐵路裝備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6.4%至563億元,各細分領域全線下滑,其中機車、客車、動車組和貨車同比分別下降44%、69%、33%和19%。可喜的是,城軌業務回暖明顯,期內該業務錄得收入395億元,同比增長45%。由於風電產業景氣度向好,產品收入增加,新產業收入同比增長37.3%至449億元。另外,公司主動縮減了盈利能力偏低的物流業務規模,現代服務業收入同比下降了17%。
公司三季度單季新籤合同220.8億元,前三季度累計新籤訂單1523億元,其中國際訂單約162億元,訂單規模低於去年1770億元,主要是受疫情影響,鐵總車輛招標規模始終低於預期。但隨著國內經濟逐漸恢復以及「十四五」期間高鐵、城軌和地鐵仍處於開工高峰期,未來車輛招標有望持續恢復。
華能水電(600025):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47.26億元,同比下降9.7%,實現歸母淨利潤43.47億元,同比下降10.6%,其中三季度單季業績同比增長44.4%,這也是公司三季度最大的亮點。
三季度業績增長的主因有兩個:第一是發電量大幅改善。Q3瀾滄江來水環比明顯改善,公司抓住來水向好時機全力搶發電量,單季發電量同比高增24%,而需求端也持續向好,省內用電量7-9月分別同比增長16.4%、13.5%和11.2%,外送電量同比更快,每個月同比增長20.3%、31.4%和7.6%。
第二是財務費用下降。期內公司有息負債只有862.96億元,同比降低6.6%,其中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分別較年初下降60%和4.6%,資產負債率61.84%,較年初66.11%下降明顯,負債端下行後,前三季度公司財務費用同比減少了4.3億元,降幅12.7%。
後續公司無新增產能投產,成長性削弱,但水電企業一旦過了資本開支,利潤也將迎來長期上漲拐點,公司的資本開支高峰期已過,目前除了託巴外,大的開支基本上沒有,財務費用長期看將下行,有望持續增厚利潤規模。
中國國航(601111):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84.5億元,同比下降53%,歸母淨利潤虧損了101億元,好的一點是三季度大幅減虧,單季實現營收188億元,同比下降50%,扣非後淨利潤-7.5億元。
從運營數據看,公司三季度運力投放已經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僅下降6.2%,但多數國際運力轉投國內市場,導致RPK同比下降48.9%,客座率仍然偏低,三季度為73.59%。10月份客座率提升至74.6%,同比下降7%,環比下降1.1%,整體看,前十個月的客座率在已上市的航司中墊底,只有70.5%,同比下降10.9%,主要還是因為國航的外航線較多,而目前外航線近恢復至去年同期的10%。當然也不用過分擔憂,隨著疫苗研發持續推進,最近疫情受損板塊在逐漸修復中,國航距離1月份疫情前的股價也就15%左右的距離,接下來回補缺口是大概率事件。
廣州酒家(603043):公司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6.5億元,同比增長10.14%,扣非後淨利潤為3.6億元,同比增長15.97%,其中Q3實現營收16.83億元,同比15.5%,扣非後淨利潤為3.44億元,同比增長32.73%。
分業務看,三季度單季月餅、速凍食品、餐飲業務分別實現營收12.24億元、1.77億元和1.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27.4%和-9.05%,可以看到月餅業務表現亮眼,主要是由於中秋節和國慶節重合利好月餅銷售,而上半年大漲的速凍食品三季度增速則出現明顯下滑(上半年增速為64.4%),主要是國內疫情防控較好,居家的時間減少所致。
短期來看,月餅業務的利好已經兌現,股價可能進入調整階段,接下來要看產能擴產及廣東省外的擴張進度。前三季度公司省內經銷商數量為560家,增速17%,省外為256家,增速為43%,省外收入為5.88億元,同比增長21.4%,維持較快的增速。
產能方面,從2019年開始,三個基地項目已經陸續投產,今年在逐步貢獻增量,預計到2021年項目達產後,將為公司貢獻新增產能3.63萬噸,相當於現有產能的140%。
中科三環(000970):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29.9億元,同比增長1.24%,可以看出,公司經營狀況明顯好轉,訂單基本恢復正常。但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毛利率同比下降了18.5%至14.9%,同時受人民幣匯率升值,匯兌損失增加導致財務費用同比激增242%至2518萬元。期內實現扣非後淨利潤0.55億元,同比減少60%,其中Q3單季營收同比增長24%至13.28億元,扣非後淨利潤0.34億元,同比減少35%。
公司是全球主流磁材供應商之一,產品配套特斯拉,當下新能源汽車產業趨勢越來越明朗,公司將充分受益電動車放量。此外,公司有10%-15%的產品用於消費電子,今年蘋果推出無線充電器,無線充電技術的普及或將加速公司消費電子產品增長。然而,作為磁材龍頭,公司的股價卻大幅跑輸給同行業的橫店東磁和正海磁材等個股,隨著板塊放量,後續或有補漲預期。
中信證券(600030):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19億元,同比增長28%,實現歸母淨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20.3%。三季度公司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近30億元,這是業績低於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
分業務看,公司各大業務齊頭並進,增勢不錯:投資類業務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5%至158億元;經紀業務受益市場交投活躍,同比增長50%至85億元;公司持續受益註冊制紅利,期內實現IPO成效金額356億元,同比增長27%,也因此,投行業務實現手續費淨收入44.9億元,同比大增51%;資管業務方面,前三季度資管手續費淨收入53.94億元,同比增長31.6%,主要是華夏基金業績同比大增所致;信用業務方面,公司有收有放,收縮了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期內同比下降25%,同時,積極參與科創板融資、兩融標的擴容等政策紅利,最終實現18.3億元的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2.55%。
《股市動態分析》2021年火爆徵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