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8條食品安全謠言:辣條排第一,星巴克味精草莓都上榜

2020-12-23 澎湃新聞

星巴克咖啡致癌

吃小龍蝦得「哈夫病」

味精加熱後有毒

……

過去的2018年

各種食品安全謠言層出不窮

趕緊來看看,別再被忽悠了↓

謠言一:少年吃15袋辣條中毒昏迷

謠言:今年1月,湖南郴州一名15歲少年在食用辣條後昏迷。有網傳這名男孩是因吃了15袋辣條導致的中毒昏迷。

真相:經過醫院檢查,男孩患有糖尿病,確診其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辣條只是誘因之一。此外,由於當地人口音中「四、十不分」,男孩實際上只吃了四五包辣條,接診醫生聽錯了在接診單上記錄了下來。

謠言二:食物相剋說

謠言:市面上有許多「食物相剋」的說法。比如,西紅柿和螃蟹一起吃會在體內產生砒霜、菠菜和豆腐一起吃會得腎結石……

真相:在今年的「3·15」晚會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對螃蟹跟西紅柿一起吃會產生無機砷進行了實力闢謠,實驗表明,實驗產生的有毒的無機砷總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並且跟西紅柿無任何關係,純屬謠言。

而關於網絡上流傳的中國營養協會的食物相剋圖譜,實際上民政部早已曝光中國營養協會是非法機構,正規的叫做「中國營養學會」。範老師還進一步強調,實際上已經有機構針對各種「食物相剋」進行了臨床試驗,「相剋」之說其實並不存在。

謠言三:吃小龍蝦得「哈夫病」

謠言:有文章稱,小龍蝦是「哈夫病』(一種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的罪魁禍首,威脅生命安全。

真相:哈夫病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橫紋肌溶解症,世界各國均偶有發生。1924年歐洲第一次報導了這種疾病,1932年瑞典出現了類似病例,美國、巴西、日本等多個地區也都有過零散報導。在國內,南京曾經出現過一個案例,而自2010年7月至9月,當地共有23位患者被確診為哈夫病。其共同特點是:第一,患者都食用了水產品,如淡水鯧魚、三文魚等;第二,患者都出現了明顯的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狀;第三,實驗室檢查顯示,患者的肌酸激酶明顯升高。

但哈夫病的具體原因,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患者一般是吃水產品後24小時內發病,除此之外沒有明顯的規律。除了吃小龍蝦,吃海魚、淡水魚都出現過類似案例。

謠言四:味精加熱後有毒

謠言:文章《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曾在微信朋友圈裡熱傳,其中稱:溫度只要超過100攝氏度,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

真相: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表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在超過120攝氏度時,容易轉變成焦穀氨酸鈉,但焦穀氨酸鈉對人體無害,只是沒有鮮味而已。味精加熱到270攝氏度時才會分解破壞,在一般食品的烹調溫度條件下,味精的性能是穩定的,不用擔心變質有毒的問題。

謠言五:水泡饅頭發現添加衛生紙

謠言:8月初,有網友在網上發布視頻稱「買到了衛生紙做的饅頭」。視頻顯示,饅頭經溶解攪拌後出現了疑似衛生紙的殘留物。許多人也開始擔心,自己是否也會買到「紙質饅頭」。

真相:寧夏食品檢測研究院對網傳的「紙質饅頭」開展了實驗,結果未發現非食用添加物。同時表示,市售紙漿價格及制假成本遠遠高於饅頭價格,相關視頻的真實程度值得懷疑。

謠言六: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有劇毒

謠言:一則《鹽裡面加進了亞鐵氰化鉀》的帖子曾在網上流傳。其中稱食用這種添加了抗結劑(亞鐵氰化鉀)的食鹽,會對人體的肝臟、腎臟造成危害。與此同時,一篇名為《中國賣鹽的是畜生》的文章也在熱傳,一位自稱「中央黨校餘教授」的人聲稱自己食用加了亞鐵氰化鉀的食鹽之後,腎臟受損。

真相: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國產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長期食用並不會給人體帶來傷害。另據央視調查,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均允許使用亞鐵氰化鉀作為食鹽抗結劑。

謠言七:酸鹼體質說

謠言:國內有不少保健品打著「酸鹼體質理論」的旗號,一些傳聞稱「酸性體質容易生病」「鹼性體質多生男孩」等等。

真相:曾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營養官員的葛可佑表示,人的體質沒有酸性或鹼性之區別,始終保持在PH7.4左右。實際上,不管你喝什麼水或吃什麼食物,都不能改變身體的酸鹼平衡狀態。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組成部分,都是合理營養必不可少的。

謠言八:星巴克咖啡致癌

謠言:3月30日,各大外媒報導稱,美國一家法院最終裁定,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次日,國內一些自媒體以各種聳人聽聞的標題發布了相關文章,直言「星巴克咖啡致癌」。

真相:「致癌」傳聞中的丙烯醯胺是很多食物在加工過程中都會產生的,烘焙咖啡豆過程中產生的量相對較少。在美國膳食指南中,咖啡也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另外,丙烯醯胺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劑量」關係還缺乏科學依據。

謠言九:洋蔥殺死感冒病毒

謠言:3月,「洋蔥能殺死感冒病毒」的網文廣為流傳。文章稱,一個兩頭都切掉的洋蔥能吸收病菌,預防流感;洋蔥之所以會在次日清晨變黑,是因為吸收了病菌。

真相:專家稱,切開的洋蔥之所以變色並非吸收病毒,而是發生了「酶促褐變」反應。洋蔥可以殺菌,是因為洋蔥中含有有機硫化物。每天吃一些洋蔥,對呼吸道、腸道裡面的細菌的確會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對病毒沒有抑制作用。

謠言十:香椿致癌

謠言:4月10日左右,一篇題為《香椿大量上市!愛吃香椿的人注意了,快來看看吧!》的文章稱,「香椿中的硝酸鹽含量高,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食用後容易致癌」。

真相:專家指出,香椿中所含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存在於所有植物中。一個體重為60kg的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吃3kg的香椿,才可能「中毒」。且香椿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較高,可以抑制硝酸類鹽的危害。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吃香椿可能帶來的致癌風險。

謠言十一:熱檸檬水能治療癌症

謠言:3月,一篇宣揚「熱檸檬水能治療癌症」的網帖再度被熱炒。該帖稱這是「北京陸軍總醫院陳惠仁教授」強調的。帖中不僅介紹了「熱檸檬水殺死癌細胞」的「理論」,同時展示如何製作熱檸檬水,並誘導轉發傳播。

真相:陳教授在闢謠聲明中指出,網文系有人冒名杜撰,照片非本人,他從未做過有關食物抗癌防癌的專門研究,未在網絡、微信上發布有關食物抗癌防癌的文章。多家媒體也跟進闢謠:「熱檸檬水抗癌」的說法並不可信,在公開報導中也查不到相關案例。

謠言十二:17種劇毒食品名單曝光

謠言:新年伊始,一篇題為《【轉】央視及各大衛視曝光17種劇毒食品名單》的文章稱,17種常見食品為「劇毒食品」,對健康危害重大,其中包括含有農藥多菌靈的果粒橙可導致腦部麻痺、使用蓬灰的蘭州拉麵可致癌、蛋黃派和榴槤酥都是垃圾食品、蛇果表皮打蠟一點就著火等。

真相:篡改編造、舊謠翻新。以果粒橙含多菌靈為例,其謠言起源為2012年巴西橙使用農藥多菌靈事件,在我國未檢出使用巴西橙原料的產品含有多菌靈。在蓬灰謠言中,蘭州拉麵多使用已通過相關安全認證的拉麵劑。蛋黃派和榴槤酥確實含有反式脂肪酸,報告顯示,我國人均每天攝入的反式脂肪是0.39克,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水果表皮打蠟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謠言十三:大蒜熗鍋致癌

謠言:今年4月底,在某電視節目中,有嘉賓稱大蒜熗鍋會致癌,還拿著兩種經大蒜熗鍋後的菜去檢驗,結果顯示內含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引發公眾擔憂,迅速在社交網絡上一傳十、十傳百。

真相:大蒜熗鍋確實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該物質應儘量少攝入,但「產生致癌物」不能直接等同於「引發癌症」。許多致癌物都需要達到一定濃度,並且機體持續暴露(接觸)才有可能引發癌症。且熗鍋時大蒜只是配料,一人份的菜中只有幾克大蒜,能產生的丙烯醯胺實在有限。

謠言十四:「奇趣蛋」致癌

謠言:今年3月中旬,有文章稱,深受兒童歡迎的某品牌巧克力「奇趣蛋」被查出致癌物芳香烴礦物油,輕則引發嘔吐,重則導致癌變。該產品已被德國大型超市下架,在美國禁止入境。文章警告家長,不要給孩子買此類產品。

真相:經查證,某品牌巧克力「奇趣蛋致癌」是2016年就流傳的假新聞,事實上被查出有致癌物芳香烴礦物油的不是奇趣蛋,而是另外3款巧克力產品。

謠言十五:喝醋可以軟化血管

謠言:今年上半年,網上時不時有自媒體發文宣稱,醋很酸,可以泡軟骨頭、牙齒等,所以軟化血管也不在話下。

真相:食醋是發酵食品,其主要成分是醋酸。而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管中形成了粥樣硬化斑塊,血管彈性降低。醋在消化過程中根本不會進入血管,過量喝醋反而會灼傷胃黏膜和食道。

謠言十六:瓶裝水會致癌

謠言:今年上半年,網上出現一篇題為《喝一口,就會致癌!最新權威確認,BBC緊急曝光,國人尤其要當心……》的文章。其內容稱,世界衛生組織通報,9成以上瓶裝水有毒,11個品牌中93%的瓶裝水含有塑膠殘骸,喝瓶裝水會致癌。

真相:這是典型的「恐嚇型謠言」,其套路就是不討論物質的實際含量以及該含量對健康影響有多大,只說「含有」,再把「長期大量攝入」時的後果拿出來嚇人。其實微塑料在地球上很普遍,飲用水中也確實有可能存在,但目前並沒有發現可見性危害。

謠言十七:草莓是最髒的水果

謠言:每年美國民間環境保護組織都會公布一批果蔬農藥殘留的排行榜,而每年的排行榜都會被我國某些媒體熱炒為「最髒蔬果榜」,草莓則以第一名的身份屢屢上榜,被視為「最髒水果」,今年也不例外。

真相:評選不具備權威性,不能客觀地反映這些果蔬中的農殘與健康關係的真實情況,因此並不需要刻意遠離草莓。

謠言十八: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殘留

謠言:很久以來,一直有種說法:葡萄上的白霜是噴灑的農藥殘留,吃了會中毒。

真相:今年「3·15」晚會現場,通過專業檢測得出結果:葡萄上的白霜不是農藥。這種白霜的主要成分其實是無毒無害的天然蠟質,還有少量的糖類等有機質。真正的農藥殘留是微量物質,很少能肉眼看見。除了葡萄之外,冬瓜、李子和藍莓等很多果蔬的表面的白霜,也是同樣的物質。

不傳謠、不信謠!

已經知道真相的你,

趕快轉給身邊的人,

提醒大家別再上當。

微信編輯:小P

圖文來源:首都網警

編輯郵箱:shwlpy@qq.com

相關焦點

  • 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星巴克致癌上榜
    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髮?你是否在朋友圈看到過這類食品安全謠言呢?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其中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位居典型謠言前三位。《報告》從整體數據傳播情況、基本類型、基本特徵、人群畫像、懲處情況、典型案例點評等維度對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進行詳細分析;公布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和十大熱詞。
  • 2018年十大食品安全謠言,「星巴克咖啡致癌」居首
    2019年6月25日下午,在北京召開的「2019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助理張迪說,要完善食藥謠言的協同治理體制,需要政府部門、傳播平臺、大眾媒體、專業機構共同努力,不斷提升普通網民的科學素養,「否則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謠言傳播者」。
  • 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髮?去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謠言發布
    去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謠言發布 王薇/北京頭條客戶端 2019-06-25 16:52
  • 「咖啡致癌、草莓是最髒水果」食品安全謠言怎麼治
    從謠言內容看,57%的食品謠言與食用農產品有關,例如草莓是最髒水果、吃柚子感染bp5病毒死亡、吃小龍蝦得哈夫病、螃蟹與酸奶同食中毒等。33%的食品謠言涉及加工食品,如星巴克咖啡致癌、瓶裝水致癌、食鹽有毒等。  本報記者 萬靜  6月25日下午,由國務院食安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2019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在京舉辦。
  •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咖啡致癌、木耳打藥等入選
    這些傳聞是謠言還是事實?6月2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單位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在「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公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薯條治脫髮、草莓是最髒水果、熱檸檬水能治療癌症、生吃白糖體內長蟎蟲、木耳打藥、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有毒、醋蛋液包治百病。
  • 食物相剋、吃小龍蝦得「哈夫病」等成2018年十大食品安全謠言
    17種巨毒食品名單、食物相剋、吃小龍蝦得「哈夫病」等成為2018年十大食品安全謠言。《報告》顯示,2018年食品熱點事件中,最受網民關注的輿情類型為食品安全類,佔32.2%,其次是食品謠言類,佔17.6%。
  • 奸商提煉「屍油」加工食品?相關謠言層出不窮,知名辣條不幸中招
    2007年3月,乾脆麵是屍油炸的這條謠言,從邯鄲開始傳遍了大半個中國。一夜之間乾脆麵消失了,小賣部裡再也看不到它了,它真的是屍油炸的嗎?2007年,此次事件發酵之後,邯鄲市工商局經過反覆的檢測,也沒有發現乾脆麵有任何的問題,所以這純粹是一條惡意的謠言。
  • 2015食品安全十大微信謠言 喝豆漿致癌上榜
    生吃醬油能致癌、喝牛奶能致癌……去年,在微信裡傳播的這些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讓很多人困惑。昨天,在由國家食藥監總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指導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解讀報告會」上,2015年食品安全10大微信謠言被曝光,其中,「長期喝豆漿會致乳腺癌」以舉報處理數達到153228次登上榜首。
  • 微信成食品安全謠言傳播主場,高知人士集中地區為「重災區」
    信息渠道的多樣化,給謠言帶來了豐沃的傳播土壤,尤其是微信,更成為謠言傳播的溫床。6月25日,中國健康傳媒集團發布的《2018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顯示,食品安全謠言傳播渠道最多的是微信,佔比高達69%;其次是微博,佔比15%。
  • 草莓最髒、咖啡致癌?4月份謠言盤點
    然而闢謠戰士怎能讓謠言當道,所以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些謠言放在科學的陽光下曬一曬吧。  謠言一  星巴克咖啡致癌  最近,無論你喝不喝咖啡,可能都聽過所謂「星巴克咖啡致癌」這件事。原因是美國加州洛杉磯高等法院的判決結果顯示: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醯胺,並要求所有咖啡產品加貼「致癌」警告標籤。
  • 你手裡的辣條要上市了!傳衛龍食品赴港IPO,曾因食品安全被罰
    11月19日,據路透IFR消息,衛龍食品(下稱「衛龍」)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據報導,衛龍正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圖片來源:衛龍官方微博針對衛龍赴港上市消息,時代財經第一時間致電衛龍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 星巴克新上榜,還有這些變化
    從今年食品飲料企業的排名來看,食品飲料和餐飲行業經歷了新一輪「洗牌」,有跌出榜單的,也有首次上榜的。小食代瀏覽榜單發現,對比上年排名,今年入榜500強的食品飲料公司排名大多出現下滑。在上榜的家食品飲料快消企業中,唯有可口可樂以及可口可樂裝瓶商Fomento Económico Mexicano的排名有所提升。
  • 味精真的有毒嗎?不敢吃味精、雞精的人都來看一下,央視曝光了
    導語:直至現在,相信不少人腦海中依舊會時不時地浮現出一個關於味精的新聞「味精大王墜落11年來不賺錢,虧了3億」這則新聞也曾轟動一時,主要講的是蓮花味精。在巔峰時期,蓮花味精可以說排在世界第一。家家戶戶所使用的味精蓮花牌的,但隨著時間推進。
  • 辣條控注意!吃了50包辣條,才知道誰是辣條屆的扛把子!
    條! 而叫「綠劍」的這位 你從名字到外表都借鑑了綠箭口香糖 你個辣條和口香糖扯什麼關係! 細條長條都是辣條 導致「條狀家族」成員眾多
  • 星巴克首次上榜,還有雀巢、百事和達能等
    首先,我們來檢索「食品:消費產品」領域。可以看到,今年共有4家跨國食品公司上榜,分別是:雀巢、百事、達能、億滋國際。這4家公司的先後排序與去年保持一致,但在500強榜單中排名均出現下滑,且已經是連續兩年出現排名下滑了。
  • 衛龍食品:「一根辣條都不給樂天留」!
    俗話說「清明蔗,毒過蛇」,紅心甘蔗中毒並非謠言!黴變的甘蔗會產生神經毒素3-硝基丙酸,吃了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終身殘疾甚至危及生命。提醒:看到甘蔗芯呈淺棕紅或褐色,別吃!街邊的甘蔗汁,慎買!【商務部回應「樂天」事件:外企在華經營須依法合規】針對美韓推進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2日表示,一國安全不應建立在損害別國安全基礎上,中方堅決反對。
  • 辣條企業衛龍食品再被傳赴港上市 曾屢登食品安全抽檢黑榜
    針對衛龍食品此次被傳上市的消息,11月19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按照天眼查、衛龍食品官網留存的聯繫方式致電平平食品求證,但截至發稿前,均無人接聽。值得注意的是,衛龍已經不是首次被傳上市。2018年12月也曾傳出衛龍辣條謀求在港上市的消息。當時,衛龍相關人士回應稱並不知情。
  • 2014,食品健康的謠言與忽悠20強_澎湃質量報告_澎湃新聞-The Paper
    2、轉基因:5星轉基因始終是食品安全領域的大熱話題。  東方IC 資料圖       轉基因或許是食品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也是謠言最多的話題。光是涉及轉基因的謠言,就足以寫出一本書來。2014最大的特色就是反轉的繼續傳播虛假信息,一些挺轉的不斷扭曲或者選擇事實號稱「捍衛科學」。
  • 廈門市食品安全專家為市民解答草莓的幾種謠言
    本期欄目邀請廈門市食品安全專家、廈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測試中心副研究員李傳勇,為您科普相關知識。  疑問1:草莓空心,是用了膨大劑?  資料顯示,膨大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即「植物激素」。膨大劑可以刺激細胞分裂,對植物生長產生助長和速長的作用。
  • 年夜飯安全嗎?草莓辣條泡菜哪些成分不合格 答案在這
    2月8日上午,紹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18年度春節前食品安全檢查安排相關情況,那些你身邊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有了答案。紹興市市場監管局圍繞春節期間的食品安全,主要「聚焦」三方面內容。首先是對銷售企業,包括批發市場、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開展監督檢查,排除風險隱患,不讓不合格的、有風險隱患的產品流入市場和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