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為「太陽、地球和天氣」。今天(3月21日)上午,江蘇省氣象局副局長嚴明良等領導、專家坐客省政府網站,在線解答大家關心的氣象問題。
在一個小時的訪談中,氣象局收到了眾多網友的提問,有的網友問得十分「犀利」:天氣預報為什麼經常不準?央視和各地的天氣預報哪家強?
有網友關心:為什麼前段時間江蘇會出現「太陽去流浪」?這兩天南京又出現「亂穿衣」畫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天氣?
還有網友問道:夏季要不要做紫外線防曬?蚊子的出沒和天氣有沒有關係?雞鳴寺的櫻花啥時候看最好?
隔著屏幕小編也能感受到大家濃濃的「求知慾」,不過氣象局的回答也是「乾貨滿滿」,在這裡給大家作出了整理:
關於氣象預報
提問1:天氣預報經常不準是怎麼回事?
江蘇省氣象臺副臺長俞劍蔚表示,天氣預報是一項非常高難度和挑戰性的事。大氣運動瞬息萬變,古人雖有「諸葛亮借東風」這樣的故事,但是現代天氣預報這門科學是一百多年前才開始出現的,而當前的數值天氣預報技術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才得以實現的,僅有40年歷史。
現代天氣預報技術是一個複雜龐大的體系,天氣預報需要大量的觀測數據資料,在此基礎上,運用極其複雜的數值預報技術進行計算,再由預報員對模式結果進行研判,才能得到今天人們關心的天氣預報。隨著觀測手段的更新和預報技術的發展,氣象預報的準確率總體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但是由於大氣運動的不確定性,預報是無法達到100%準確的,只能通過研究探索,不斷提升預報能力。
網友感覺天氣預報經常不準,一方面,說明天氣預報的準確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說明網友對於目前的天氣預報準確率還不太了解,現在氣象部門對公眾發布的24小時晴雨預報的準確率已接近90%。
「簡單來說,預報員說10次下雨或不下雨,平均只有1次是說錯的,所以準確率還是不錯的。」俞劍蔚解釋道。
目前江蘇省氣象局正在努力建設智能網格預報,形成了無縫隙精細化的預報體系。天氣監測是預報的前提,近年來省氣象局努力建設先進的觀測系統,雷達觀測覆蓋全省,氣象要素觀測達到分鐘級,綜合預報質量穩居全國前列。
提問2:央視會有天氣預報,各地也有自己的天氣預報,哪個比較準?
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趙啟航說,現在氣象信息獲取渠道很多,大部分媒體的信息源是氣象部門,但也有少部分不是,這是不同媒體天氣預報數據差異的主要原因。一般權威媒體發布的信息都是來源於氣象部門,應該是一致的,但是因為天氣預報每天不斷更新,大家在查詢時要注意更新時間、預報時段、預報時效,避免誤解。
提問3:孩子對氣象天文等知識比較感興趣,請問在南京市哪裡有比較好的教育基地?
目前江蘇已建成27個結合當地特色的氣象科普館,南京就有歷史悠久的北極閣氣象博物館,還有多地氣象臺站成為和地方部門共建的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固定時間向全社會開放,平時由於客源和講解人員配置等問題,同時為了不影響日常業務,採取團體預約的方式參觀。全省各氣象科普館的預約方式已經匯總,並在門戶網站公布。
提問4:今年「3·23」氣象日剛好在周末,氣象部門是不是舉辦了豐富的紀念活動?我們公眾可以參與嗎?
嚴明良說:「和往年一樣,我們制定了詳盡的活動計劃和方案。省氣象局和氣象學會聯合開展紀念宣傳活動,組織氣象科普進校園、走基層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大力普及氣象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各級氣象部門將利用氣象展館、展廳科普基地及校園氣象站等平臺,通過舉辦座談會、報告會、講座等形式,集中開展科普活動,普及氣象知識。」
在南京,3月23日(周六)9時-16時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將會有專業的講解人員講解氣象發展歷史、科普常識等,還會有很多互動的小活動,寓教於樂。
關於四季氣象
提問1:夏天蚊子比較多,請問蚊子的出沒和天氣有什麼關係嗎,氣象部門有沒有什麼相關的研究和服務?
黃亮表示,因為蚊子的生長繁殖也與氣象條件關係密切,氣溫、溼度、降水等氣象條件發生變化,都有可能引起蚊子數量變化。國內外很多研究也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繁殖速度變慢。梅雨季節的時候,蚊子出沒也將更加猖獗。「在廣大網友中做了調查後發現,有96%以上的參與調查者,希望也願意接收蚊子出沒預報,而目前全國沒有這樣的產品,我們順應百姓需求,在夏天推出了一款基於氣象條件的蚊子出沒預報。」
在預報產品頁面,市民既能看到自己位置的基於氣象條件的蚊子出沒實時狀況,也能查詢未來三天內,每三個小時時間段的蚊子出沒預報,從而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有效避開蚊子密集區域。這個產品將於每年6-9月發布,在@江蘇氣象、中國天氣網等多種媒體渠道發布。
提問2:聽說氣象局出了一個花期預報,現在都能預報哪些花的呢?
黃亮說,現在的花期預報主要包括梅花、櫻花、梨花、油菜花等,比如連雲港灌雲伊蘆山的梅花從3月15日開始進入觀賞期,泰州興化的油菜花3月25日開始進入初花期,宿遷的梨花從4月初開始大面積開花,南京雞鳴寺的櫻花則在3月21日-26日進入盛花期,而無錫黿頭渚的櫻花要稍微推後一兩天。
提問3:去年底到今年二月份南京及周邊地區陰雨寡照,這是正常的氣候狀態還是人為環境影響導致的?
數據顯示,2018-2019年冬季,江蘇陰雨不斷,全省平均降水量為211.3毫米,為1961年來歷史第二多。全省平均日照時數251.4小時,較常年顯著偏少4.1成,共有37站冬季日照時數創歷史新低,22站創歷史次低。
江蘇省氣候中心副主任陳兵表示,前段時間南京陰雨多日照少,其原因是比較複雜的。從氣候角度來看,赤道太平洋一直處於厄爾尼諾暖位相,日本海及以東為異常反氣旋性環流,其南側偏東氣流將西北太平洋水汽輸送至我省,江蘇處於水汽輻合區,造成了陰雨寡照的天氣。
今年我省冬季出現歷史罕見的陰雨過程,特徵明顯:一是雨日數多;二是連陰雨持續時間長:期間共出現了6段持續連陰雨過程,均為17天的連陰雨過程,冬季連續兩次出現15天以上的連陰雨過程在歷史上較為罕見,僅在1969年出現過;三是影響範圍廣,雨量大:從各站雨日數來看,全省大部分站點雨日數超過常年值。
提問4:最近南京又是「亂穿衣」的畫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天氣?算是春天的正常狀態嗎?
陳兵解釋,因為南京位於東亞中緯度地區,屬於季風氣候,春天冷暖空氣勢力相當,而且都很活躍、交替頻繁,氣溫變化快、幅度大。
當冷空氣到來,氣溫有可能快速下降,好像一下回到冬天。當暖溼氣流勢力增強,氣溫又快速回升,仿佛入夏。「一般而言,每年的春季,都會出現氣溫變化反覆的天氣,這是一種正常狀態。」陳兵說。
為什麼在南京四季都愛擠在春天裡?俞劍蔚說,這是因為南京位於中緯地區,春天時,冷暖空氣勢力相當,而且都很活躍,冷空氣一來,就要和暖溼氣流拼個你死我活。在冷暖空氣交戰的主戰場,冷空氣強一點,氣溫下降來個倒春寒回到冬天;暖溼氣流反擊了,氣溫又回升,仿佛入夏;如果「兩軍」交戰強烈,甚至還會伴生災害性天氣。不要說降溫下雨這些平常的事,出現電閃雷鳴、疾風驟雨等強對流天氣也都不稀奇。
「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春天這種複雜多變的天氣,使得預報難度明顯加大,預報員也很頭大。提醒廣大網友要及時收聽氣象臺滾動發布的最新精細化天氣預報,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
提問5:是不是只有夏天的時候才要做紫外線防曬呢?
黃亮表示,紫外線並非夏季的陽光所獨有,而是每天都存在,只不過從每年的3月份開始,紫外線的量逐漸增加。一年中,3月至4月紫外線已達盛夏的90%,5月至8月為全年紫外線量的高峰期。即使在冬季,紫外線的量也有夏季的1/3。紫外線強,預示著太陽對地面的輻射增強,氣溫當然就升高。不過,紫外線強度與氣溫高低並不完全成正比,「熱」和「曬」是有區別的,曬太陽會感到熱,是由於紅外線而非紫外線。大家可以通過查看氣象部門每日發布的紫外線指數進行防曬。
紫外線指數是通過一組變化範圍在0至15的數字來標示太陽光線中紫外線對人體皮膚可能損傷的程度,指數越高,紫外線對皮膚傷害的程度越大。
根據2002年新制定的紫外線指數標準,紫外線強度劃分為弱、中等、強、很強和極強5個等級。紫外線指數在2以下, 人們可以放心安全地呆在戶外;指數在3至6之間,人們外出時就該採取保護措施,比如,中午儘量尋找遮蔭處,不要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指數在8至11甚至11以上,如果還在戶外,趕緊找個庇蔭處躲起來,防曬服、防曬霜、遮陽帽和太陽鏡, 一樣都不能少。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高涵 編輯/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