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快文化」被引入,「一餐8秒」的年輕人,996福報成奢侈

2020-12-20 生活好文張阿柒

有沒有人想過吃一頓飯只需要8秒?

最近在網上無意間看到這樣一種產品,專門為諸多職場工作者而準備的「8秒快餐」,正如廣告上所言:毫無口感可言,只要吃得飽就行了。

看到這種東西,或許人們才真正理解,原來年輕人們自嘲為「社畜」其實並不無道理,為了工作,連15分鐘的吃飯時間都開始節省了。

諸多研究表明,現在的職場年輕人在點餐的時候越來越傾向於無骨類食物,比如說提前去掉骨頭的雞肉、排骨,甚至是魚等等,為的就是吃飯的時候能不用費那麼多時間,總結起來就是「越快越好」。

職場盛行的「快文化」

這種起源於日本,在中國受到諸多公司歡迎的「快文化」,正在一步步蔓延著年輕人們的工作生活當中。

不得不說,在職場這一塊,日本還是比較先進的,如「社畜」、「8秒一餐」這些詞語,都是日本的職場工作者所發掘的,隨後被眾多「感同身受」的國內職場人員所喜愛,仿佛就是為自己的處境量身定做一樣。

也許很多人都會認為「8秒一餐」已經是對職場人員最大的嘲諷,但事實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殘酷,日本不少公司已經準備開始建造「虛擬下班」,簡單的說就是帶上AR眼鏡,就可以在腦海中實現自己回家的過程,並且躺在家裡,而事實上這個人還是在公司,休息的地方從家裡軟軟的床變成了硬邦邦的辦公椅。

回家、休息、上班,在虛擬世界中一氣呵成,一秒也不耽誤,為了讓員工發揮最大的價值,許多公司真的是費盡心思。

我們無法想像,當這種技術被完全應用於職場工作者身上時,是多麼可怕的一幕。

馬雲的996真的成福報

馬雲曾說過:「996是未來年輕人的福報」。

起初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感覺很不靠譜,大家都覺得996工作這麼長的時間,怎麼可能是福報,但事實證明,馬雲說的對,996真的是福報。

在所有的公司普遍實行996的工作制度,人們也逐漸習慣了這樣的工作時間後,又有不少公司開始琢磨著如何讓人們接受007這個制度。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的吐槽,他說自己畢業之後,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平均每天工作時長在12個小時以上,連續90多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沒有午休,沒有假期,簡稱8117。在工作了三個多月後,這位網友的身體終於熬不住了,在金錢和身體面前,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身體,從醫院回來之後,他立馬選擇了辭職。

網友說:「當時,自己在想,如果有一份996的工作,那該多好。」

從厭惡996到習慣996,最後渴望996,職場環境的變化之快和年輕人的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唯一的錯,就是晚生10年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從哪方面看出,現在的年輕人活得很累。

這個看似簡單隨意的問題,被16000多人關注,900多萬人閱讀,近3000條回答。

在這龐大的數據背後,揭露的是無數年輕人對自己如今生活環境的不滿和疲憊。人們對年輕人的工作評價絕大多數都是負面的,例如隨意辭職、踩點上下班,不願加班等等,但反過來想一下:為什麼年輕人會變成這樣呢?

坦白講,70後乃至80後的人,很難理解90所面臨的壓力,在他們的眼裡,年輕人的工作環境比他們當初要好得太多,在辦公室裡吹空調,寫東西,工作如此簡單,怎麼可能會感覺到累呢?

但事實上,90後的年輕人們確實過得很累,與其說這種累是身體上的累,倒不如說是心理上的。

在「你從哪方面看出,現在的年輕人活得很累」這個問題中,有一個最高贊的回答,是一個80後的公司主管所寫的。

他說:我看著他們都覺得累。寒窗19年考上211研究生,在家鄉也算「別人家的孩子」,卻普遍住在五環外,和對象或同學一起合租,每天坐一小時以上的地鐵來上班,還要被我這個普通本科生領導「壓榨」。他們唯一的錯誤就是晚生了十年,就要接受蛋糕被別人分完了的現實。

這段話看似輕而易舉,但卻揭露了年輕人之所以會累的原因:蛋糕早被分光了,看不到希望。

渴望80後的生活

前段時間有學生找我聊天,他說:「老師,畢業之後,我越發渴望80後的生活。」

我有點不明所以,就詢問為什麼?

這名學生說:「在80後的年代,雖然生活條件沒有現在那麼好,但只要肯努力,總是能看見希望的,最不濟努力個20年,勉勉強強能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像我們這群90後,望著高如星辰的房價,花錢如無底洞般的孩子,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聽完他的話,我沉默不語,確確實實,90後的處境真的要比80後難太多了,房貸、孩子、生活,父母,哪一樣不是壓在他們肩膀上的重擔,他們想盡辦法減輕這些負擔,但最後只能選擇一個:不生孩子。

80後時常批評90後太過矯情和不知足,其實那是他們的眼界有限,並不了解當代年輕人的壓力。

要知道,80後那一輩人年輕時所能擁有的生活狀態,是當今的年輕人想也不敢想的。

阿柒的一個朋友,父母在國企工作了幾十年,幾乎從來不加班,每天八點左右上班,不忙的時候,兩三點就下班了,而且就住在公司附近的家屬院,中午還能回家吃個飯,再睡會午覺。

而就像上述主管所說的,目前大部分的上班族,不得不合租在離公司十幾公裡外的地方,每天睡眼惺忪地踏上地鐵,猶如沙丁魚罐頭一樣,在擠擠嚷嚷中到達辦公室,又在一天的疲憊與渾渾噩噩中,回到狹小的出租屋裡。

在這樣的壓力下,年輕人所背負的壓力往往會讓他們驟然崩潰,頻繁辭職成了普遍現象。

反覆的惡性循環

據統計,大學生畢業應屆生在實習期間人均辭職次數達到3次以上。

很多人把這種現象歸咎於年輕人不懂得吃苦耐勞,不知足,但正如上述所說,90後年輕人是最勤勞的一代人,他們敢闖敢拼,願意為了理想而奮鬥,之所以辭職,是因為壓力過於巨大,心理勞累,看不到希望。

很多公司為了充分發揮員工的價值,不斷增加工作強度,剝奪員工的休息時間,但這種方法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

因為壓力大,年輕人不得不選擇辭職,而辭職之後又忙於尋找下一份工作,辭職後就業,就業後辭職,導致他們根本沒時間沉澱自己,於是職場上出現了很多「技術跟不上年紀的」年輕人。

公司在員工辭職之後,又不得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招聘新的員工,為了挽回這筆付出,公司不斷給員工增加工作量,最後員工辭職了,公司繼續招人,如此循環下來,最終也沒有一個能待長久的員工,公司還是繼續虧本。

在這個「快文化」盛行的時代,我們應該反思一下:「過度「壓榨」年輕人的生活空間,真的能讓其發揮工作價值嗎?」

一切事實都在證明:或許結果往往是相反的。

頻繁的離職現象在不斷告誡企業要適當給予員工一些獨立的空間,同時也在提醒著諸多年輕人,有時候要耐下心來好好沉澱自己,只有自身水平提高了,才能脫離困難的現狀。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並非「別無選擇」。只要想明白自己為了什麼而累,能接受累到什麼程度,人生總還是有救的。

相關焦點

  • 日本「快文化」被引入,「一餐8秒」的年輕人,比996更恐怖的來了
    不得不說,在職場這一塊,日本還是比較先進的,如「社畜」、「8秒一餐」這些詞語,都是日本的職場工作者所發掘的,隨後被眾多「感同身受」的國內職場人員所喜愛,仿佛就是為自己的處境量身定做一樣。
  • 日本「快文化」被引入,「一餐8秒」的年輕人,比996更恐怖的來了
    不得不說,在職場這一塊,日本還是比較先進的,如「社畜」、「8秒一餐」這些詞語,都是日本的職場工作者所發掘的,隨後被眾多「感同身受」的國內職場人員所喜愛,仿佛就是為自己的處境量身定做一樣。
  • 妻子經常加班不著家,丈夫執意離婚,996到底是誰的福報?(下)
    事情發展至此,已是雙輸的局面,何談996是福報?再回到什麼是福報這個話題,最引人關注也最容易惹來爭議的,當屬這段話——「我個人認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此言一出,公眾的吐槽如潮水般湧來。
  • 虛擬下班、8秒一餐:年輕人的累,有多少是「自找」的-虎嗅網
    在常年8117的工作狀態下,996對他而言,竟然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福報。比起父母們還能回家吃自己做的飯,年輕人能有時間吃飯,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為了能夠保證上班族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吃完午餐,不少商家都選擇將完整的調料,如花椒、辣椒等,換成非顆粒狀的,如果肉裡有骨頭,也是能去骨就一律去骨。
  • 「996福報」成為風暴中心,任正非:華為只有下午茶和櫻花樹
    近期,國內一家以電商而為人熟知的網際網路公司成了風暴中心,「996福報大禮包」是否等同於「以命換錢」?    網際網路的確是高危行業,通宵達旦乃是家庭便飯,任正非卻表示華為沒有「996福報大禮包」,「996福報」都成了風暴中心,任正非這不是睜眼說瞎眼話嗎?華為的「996福報大禮包」  任正非「說慌」了,華為當然也有「996福報大禮包」。
  • ...後自殺:比起馬雲說的升職加薪996福報,還是朝九晚六吃小籠包最...
    對於這件事,很多網友也紛紛發表評論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就是所謂的福報996,人沒了,人沒了,就是福報?」簡直赤裸裸的諷刺。「關鍵,你連續熬夜加班了。領導還說你不幹活,活都是她幹的!」「對,不強制。前段時間有句話特別火:不要責罵年輕人,他們會辭職;可以往死裡罵中年人,他們不會辭職,因為有房貸車貸、孩子和老人。
  • 996是修來的福報?別人家的公司已經「上四休三」
    今年夏天,微軟日本(Microsoft Japan)的員工享有一項令人羨慕的福利:每周工作四天,周末休息三天,還能拿到正常的五天工資。出乎意料的是,其結果是生產率提高了40%。微軟日本(Microsoft Japan)表示,它在多個領域的效率都有所提高,包括電力成本下降了23%。由於員工在8月份有5個周五休假,他們列印的紙張減少了近60%。「所有周五休假的員工都獲得了特殊的帶薪休假。受此結果鼓舞,計劃在冬季進行類似的試驗。」
  •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來源:正解局有個人說,996是福報。(所謂「996」是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總計工作10小時以上,並且一周工作6天)儘管前幾天,他又改口:我覺得一周工作3天,一天工作4小時很好了。
  • 馬雲談996:今天BAT公司能996,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
    4月11日,馬雲在阿里內部交流活動上,與阿里的員工交流了996的話題。他表示996是國內一個很熱門的話題。馬雲說「我個人認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到今天為止,馬雲一直是12x12以上。
  • 說完「996是福報」,馬雲又出來解釋了
    澎湃新聞記者 楊鑫倢澎湃特約評論員 李勤餘「能夠996是修來的福報。」馬雲這一句對於996加班文化的回應,引起廣泛討論。但我想年輕人應該有機會聽到真話。」馬雲在內部交流中談9964月11日,馬雲在內部交流中對員工談及近期備受爭議的996加班文化。
  • 996福報又捲土重來了?資本不應該這麼貪得無厭,適可而止吧!
    不知道你是否被996過,但我想當今時代下,大多數人都被接受過「福報」吧,尤其剛畢業的大學生。面對996這種福報有些可以忍,有些福報無法容忍。近日上海小夥小江爆料稱是2020應屆畢業生,在2020年7月的時候入職申通快遞。
  • 逃離「996」?需要《勞動法》的到位與價值觀的改變
    此前不久,一名程式設計師在GitHub社區上建立了一個「996.icu」(即工作996,生病ICU)項目,披露部分網際網路公司「996」工作制現象,引發了大量「996工作者」的共鳴。而所謂「996工作制」是指員工每天早9點到崗,一直工作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這樣算下來,「996工作制」的周工作時間最低也達到了72小時。
  • 網際網路公司辦公室支帳篷「996」變「007」,年輕人的健康如何保證?
    網際網路公司辦公室支帳篷「996」變「007」,年輕人的健康如何保證? 前段時間,996工作制的出現,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嘲諷到公司對當代年輕人的壓迫和剝削已經到了不留餘地的境地。
  • 馬雲不反對工作996,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摸魚」文化
    馬雲不反對工作996,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摸魚"文化偶然聽朋友說起過摸魚一詞,當時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然後就上網查了一下,原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信奉摸魚文化,上班時期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基本上都是踩點下班,不能接受加班
  • 「近觀日本」令和時代開啟,說說日本人的假期,996和福報
    【「近觀日本」是旅日作家、中歐商學院客座講師陳藥師在界面新聞開設的專欄,講述日本的商業和文化】。比起日本人來,我們更加熱衷於讓他們的舊時代落幕,好像我們是賣捲簾門的,有人離場就宣告——一個時代落幕。平成的終結,並不意味著日本人的生活會有什麼劇變。
  • 說完「996是福報」,馬雲又出來解釋了
    澎湃新聞記者 楊鑫倢澎湃特約評論員 李勤餘「能夠996是修來的福報。」馬雲這一句對於996加班文化的回應,引起廣泛討論。但我想年輕人應該有機會聽到真話。」馬雲在內部交流中談9964月11日,馬雲在內部交流中對員工談及近期備受爭議的996加班文化。
  • 「996福報」和「努力奮鬥」的真相是什麼呢?馬云為何不再被追捧
    馬雲,這位伴隨著網際網路、伴隨著年輕人一路成長的大佬,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許多年輕人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將其奉為偶像,甚至是人生的導師。甚至於許多關於馬雲的傳記、講話內容,都會被無數年輕人所研讀,年輕人自發性地去追捧、維護、宣揚關於他的一切。
  • 馬雲不反對工作996,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摸魚」文化
    馬雲不反對工作996,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摸魚"文化偶然聽朋友說起過摸魚一詞,當時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然後就上網查了一下,原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信奉摸魚文化,上班時期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基本上都是踩點下班,不能接受加班
  • 996 ICU:繁榮的網際網路下面,是年輕人的屍山血海
    然而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上線 5 天后,這個項目以12萬顆星的成績登上了GitHub趨勢榜首位,創下GitHub史上星數增長最快的記錄,帶出了一批衍生項目,並瞬間成為了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
  • 拼多多的廁所上了熱搜 996 的大廠員工沒有如廁自由
    知乎評論區也有人表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高薪之下尊嚴算什麼:過去有人告訴你,996 是年輕人的福報。今天的拼多多儼然在無聲地宣傳另一種價值:在大廠,憋不住也是一種福報。「 帶薪拉屎 」 的迷思最早由日本的網友提出:每天帶薪拉屎 10 分鐘,一年下來就可以賺出 40 小時的拉屎時間,四捨五入就是五天的帶薪年假。輕輕鬆鬆蹲著就把錢給賺了,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