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與臺北兩地將共推可在雙方城市通用的交通卡。另外,大陸入臺自由行每日配額將再增加1000人,有望很快落實。8月26日,由上海市旅遊局與臺北市觀光傳播局等共同發起的「微遊雙城」活動正式啟動,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上述消息。
滬臺兩地正設計「共用交通卡」
「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玩什麼?東方明珠、金茂大廈、外灘、南京路、野生動物園……這些都玩過了,上海就沒得玩了嗎?」上海市旅遊局局長楊勁松發現,城市的常規旅遊景點相對有限,如果外地遊客把眼光僅僅放在這些標誌性景點上,很快就會發覺「上海似乎沒什麼好玩的了」。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臺北。臺北觀光傳播局局長簡餘晏告訴澎湃新聞,許多內地遊客跟著導遊,在臺北101大廈、故宮博物院等幾個有限的景點玩一圈,很快轉移到臺中、臺南。簡餘晏表示:」其實,臺北的許多街道、社區、夜市都很有味道,值得好好體味。」
楊勁松也表示,百年近代史在上海留下了豐富的文化、歷史建築、名人記憶,還有搜羅不盡的美食、娛樂,供遊客沉下心仔細地品位與遊玩。
有了相同的觀點,上海與臺北的旅遊主管部門一拍即合,打算在兩個城市同時發起「微遊」活動。
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市旅遊局已經委託多家旅行社開發更多上海「微旅遊」線路,臺北則已經將「臺北微旅行」制定成冊,交由航空和旅遊企業推廣。
兩地還在交通出行上達成一致計劃。簡餘晏表示,兩地的交通部門正就「統一交通卡」進行協商,屆時,上海和臺北的遊客都可以持雙方發卡公司特製的交通卡,到對方城市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運輸,甚至觀光購物。簡餘晏稱,臺北的悠遊卡公司目前已經進入設計操作階段,有望儘快推出。
8月中旬,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曾透露,將探索上海交通卡與臺北悠遊卡實現互通,「其實操作也不難,就是在各自的卡片上植入對方交通卡的晶片,然後釐清各自交通卡的盈利分配、消費者的積分兌現等問題。」
入臺自由行配額增加已經在審核
此次臺北來滬宣傳「微旅遊」,其實還有一個「迫不得已」的理由——每到假期,大陸團隊遊客大量湧到臺灣,造成景點、酒店等接待成難題。臺北希望讓更多的自由行遊客,均衡分散到假期以外的各個時段,分散到有特色的景點、民宿等。
8月26日,簡餘晏透露,大陸赴臺旅遊的入臺配額將由此前的每日4000人增至5000人,已經在等相關部門審核,預計近期就能落實。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交通部長」陳建宇8月18日表示,規劃赴臺自由行的人數由目前每日限額4000人增至5000人,而透過離島「小三通」方式赴臺的大陸遊客,則規劃每日限額增加一倍至1000人,這兩項放寬方案已呈報「行政院」,核定後即可實施。
澎湃新聞了解到,目前團隊入臺配額為每天5000人,這一數字近兩年沒有增加;而自由行的入臺配額則一直在增加。2015年3月,大陸赴臺灣自由行城市增加到47個,此前的4000個自由行配額更為緊張。
上半年大陸赴臺自由行人次同比增50%以上
根據臺灣方面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赴臺旅遊的旅客共有499萬人次,同比增長3.4%,大陸遊客赴臺旅遊持續火熱。其中,自由行增長相比團隊遊更快,同比增幅達50%以上。自由行的高速增長與臺灣相關部門的鼓勵與政策傾斜密不可分。
臺「交通部長」陳建宇就曾公開表示,自由行的大陸遊客到處旅遊、消費,可直接獲益的商家和業者較多,也不會像團客被部分業者綁住只到特定飯店、餐廳和專賣店消費,往往給某一地的景點、酒店、交通帶來一定壓力。
簡餘晏也表示,參加微旅遊在內的自由行,遊客能更充分地接觸目的地,也能為旅遊目的地帶來更多便利。「而且從旅遊花費來看,微旅行比團隊遊更經濟、節約,住的酒店相對經濟、參觀體驗的景點未必收費、也不用被迫購物。」
簡餘晏表示,未來將在臺北市為「微旅遊」的客人提供更多線路、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