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貝多芬博物館重新開放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因疫情關閉的奧地利維也納貝多芬博物館7月1日起再次開門迎客。該博物館是貝多芬在維也納的故居之一,貝多芬曾在此長期居住並創作了部分經典的音樂作品。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這是7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貝多芬博物館。

↑7月2日,遊客在奧地利維也納的貝多芬博物館內參觀。

↑這是7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貝多芬博物館。

↑7月2日,奧地利維也納的貝多芬博物館紀念品商店展示關於貝多芬的書籍。

↑這是7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貝多芬博物館。

↑7月2日,一名遊客在奧地利維也納的貝多芬博物館內聆聽貝多芬的音樂作品。

↑這是7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貝多芬博物館。

↑這是7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貝多芬博物館。

↑這是7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貝多芬博物館。

↑7月2日,遊客在奧地利維也納的貝多芬博物館內參觀。

↑這是7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貝多芬博物館內的展品。

↑7月2日,遊客在奧地利維也納的貝多芬博物館內參觀。

↑7月2日,奧地利維也納的貝多芬博物館庭院內設有音樂廣播供遊客欣賞聆聽。

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相關焦點

  • 維也納貝多芬博物館近日重新開放
    因疫情關閉的奧地利維也納貝多芬博物館7月1日起再次開門迎客
  • 到此一遊|從音樂會、博物館到奇特展覽,在維也納聆聽貝多芬
    地點:維也納亮點:音樂會、博物館今年是音樂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作為貝多芬重要作品的創作地和首演地,維也納將在秋天舉辦一系列展覽和音樂會。比如,維也納湖畔劇院將舉辦音樂晚會,上演貝多芬唯一的歌劇《費德裡奧》;從10月開始,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將在維也納音樂廳演奏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11月下旬,在聖史蒂芬大教堂可以聽到《C大調彌撒》。有趣的是,芬克劇團將以貝多芬的住址為出發點,帶來流動劇場巡演,一個真人大小的貝多芬人偶會在不同日期和地點出現在遊客面前,伴隨著音樂,帶遊客穿越時光。
  •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舉辦致敬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展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舉辦致敬貝多芬誕辰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的維也納:黃金時代的音樂之都
    ——費迪南德·瓦爾德斯坦1792年給貝多芬的臨行贈言1792年,貝多芬(1770-1827)打算第二次離開家鄉波恩前往維也納,瓦爾德斯坦伯爵在紀念冊上寫下了這段著名的臨別留言。與五年前那次匆忙而狼狽的維也納首行不同,貝多芬此次的決定將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 2020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致敬貝多芬
    新華社維也納1月1日電(記者于濤)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1月1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隆重舉行,向全球樂迷獻上傳統的新年大禮。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音樂會也以獨特方式致敬這位音樂大師。今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曲目依然以施特勞斯家族成員的作品為主,但非施特勞斯家族的作品共有5首,如此編排明顯增加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開放性。音樂會的開場曲是一首輕歌劇序曲,來自卡爾·米歇爾·齊雷爾的作品《流浪者》。至於傳統的壓軸曲目《拉德斯基進行曲》,據維也納愛樂樂團主席丹尼爾·弗羅紹爾介紹,今年音樂會演奏的是維也納愛樂樂團改編的專屬版本。
  • 貝多芬誕辰250年︱貝多芬的維也納:黃金時代的音樂之都
    ——費迪南德·瓦爾德斯坦1792年給貝多芬的臨行贈言1792年,貝多芬(1770-1827)打算第二次離開家鄉波恩前往維也納,瓦爾德斯坦伯爵在紀念冊上寫下了這段著名的臨別留言。與五年前那次匆忙而狼狽的維也納首行不同,貝多芬此次的決定將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 維也納:弗洛伊德博物館再次向公眾開放
    8月29日,奧地利維也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物館在經過改造後再次向公眾開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病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被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並著有《夢的解析》一書。他曾在維也納長期工作生活,1971年開始向公眾開放的維也納弗洛伊德博物館為弗洛伊德曾經的辦公室和公寓舊址改造而成。↑這是8月29日拍攝的奧地利維也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物館外景。↑這是8月29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物館展出的一本弗洛伊德著作。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4座城讀懂他的一生
    貝多芬的故居位于波恩市政廳以北的一條小巷中,現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貝多芬博物館。 奧地利戲劇博物館位於洛布科維茨宮,是維也納市內現存最古老的宮殿建築之一,也是貝多芬經常舉行小型音樂會來掙生活費的地方。
  • 維也納旅遊業按下重啟鍵,音樂之都再次奏響樂曲
    畢竟,今年是偉大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對於維也納來說意義非凡。維也納音樂廳再次舉辦音樂會,圖片版權屬於維也納旅遊局、Peter Rigaud當維也納地標普拉特遊樂園的摩天輪再次轉動起來,音樂之都開始重新釋放出生機與活力。
  • 維也納古典樂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天才成長之路多坎坷
    ,先後在維也納為生活、創作奔波過;他們之間存在共同的藝術理想和藝術風格,同時又保持著傳承關係;因此被人們稱作「維也納古典樂派」;為結束長達8年的奴隸生涯,25歲的莫扎特義無反顧,離開故鄉,只身前往維也納,開始了他一生中音樂成就最輝煌的十年。但為成為獨立作曲家,他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為謀生奔命,畢生與窮困相伴。1787年貝多芬抵達維也納後,他開始學習與莫扎特、海頓等人合作創作音樂。
  • 維也納,除了貝多芬、莫扎特,這座音樂之都你了解多少
    從維也納到任何地點都能看到它,同樣從巨型摩天輪的頂端,也能欣賞維也納每一處的風光。霍夫堡皇宮目前作為總統府,內有三座博物館,西西博物館特地獻給來自巴伐利亞皇后伊莉莎白,法蘭士約瑟夫一世之妻。館內展示她的私人物品,比如她的婚紗等等。
  • 貝多芬與他的九個交響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出生於德國波恩,貝多芬在他父親嚴厲苟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1792年,22歲的貝多芬在海頓等人的鼓勵支持下背井離鄉,定居維也納。1796年,貝多芬在《維也納雜誌》上發表了貝多芬贈送給海頓的三首鋼琴奏鳴曲,在同一年,他開始出現耳聾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他堅持完成了《第一交響曲》,該曲幽默通俗又帶有舞蹈性,某些部分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滿了歡樂的喜劇性,輕鬆詼諧,充滿了舞蹈性。該曲於1800年在維也納霍夫堡劇院首演。
  • 《歡樂頌》照常響起——探訪貝多芬故鄉德國波恩
    儘管新冠疫情當前,眾多紀念活動不得不延期或取消,但波恩無疑仍是全球紀念貝多芬250周年誕辰的中心。而修葺一新、重新對外開放的貝多芬故居則是理解大師生平和創作的最佳入口。圖為當地時間8月27日,貝多芬故居博物館商店擺放的兩尊貝多芬像中的一尊戴上了口罩。
  •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皇家珍寶室翻新迎客
    人們正在重新開放的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皇家珍寶室參觀2013年2月28日,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皇家珍寶室在歷經了十年之久的翻新改造之後重新對公眾開放。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皇家珍寶室的亮點作品包括金匠藝術家的頂級作品,如義大利雕塑家本韋努託·切利尼的作品《薩列拉》;一流的雕塑標本樣本,如《克魯姆洛夫·麥當娜》;精湛的青銅小雕像作品,金銀絲工藝品和奇異的象牙作品,藝術大師的石器作品,以及名貴鐘錶、複雜的機器人、卓越的科學儀器等。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將陸續推出紀念文章,通過文字、影音和圖像重新審視貝多芬的藝術成就、精神遺產與當下意義,力圖呈現豐富多彩的歷史細節,提供中國知識人獨有的觀察視角,嘗試與讀者一起理解西方文明的本質。
  • 到此一遊|德國古老的藝術城市,也是貝多芬的故鄉
    地點:波恩亮點:貝多芬波恩位於萊茵河畔,擁有2000年的歷史,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著名音樂家貝多芬的故鄉。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770 年,貝多芬生于波恩,雖然他在年輕時移居維也納,但波恩依然保留著很多與貝多芬有關的建築,比如出生時的故居、大型貝多芬陳列品藏館、貝多芬音樂廳等,每年還會舉辦隆重的貝多芬節,各種音樂會在9月至10月輪番上演。除了貝多芬節,波恩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萊茵焰火節,會舉辦盛大的音樂會和焰火演出,燈光通明的船隊在河中行駛,天空中綻放著迷人的火花。
  • 巴塞隆納蠟像博物館重新開放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4日 (外代二線)(2)巴塞隆納蠟像博物館重新開放 這是12月3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蠟像博物館拍攝的巴塞隆納隊球員梅西的蠟像。 經過重修的巴塞隆納蠟像博物館當日重新對公眾開放。
  • 好可惜,貝多芬唯一的歌劇沒能來
    貝多芬也曾為他這部嘔心瀝血的歌劇而流淚,那是在215年前的1805年11月20日晚這部歌劇以《萊奧諾拉》為劇名的首演之後。由於當時維也納被拿破崙的法軍佔領,維也納大部分貴族和昔日的聽眾都躲到城外,所以聽眾以法軍士兵為主,他們中的多數人聽不懂臺上演唱的是什麼,因而覺得這部歌劇冗長而無趣。這直接導致了首演失敗。
  • 貝多芬與命運的抗爭
    貝多芬,著名的音樂家。大家一定都認識,而且應該都了解他的作品和故事。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 講講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出生於德國的萊茵河的一個地方,貝多芬的父親和祖父是當地的宮廷歌手。但是這個家庭是個糟糕的家庭,父親常常喝酒,家裡啥事也不管,這使得貝多芬早早就被迫扛起了撫養父母和他兩個弟弟的擔子。十二歲的時候貝多芬就已經能夠靈活演出了。而且還當了一名風琴師聶費的助手,使得貝多芬擴大了藝術的視野,也使貝多芬了解了一些優秀的藝術典範。貝多芬的正規的學習與系統的教導,也是從聶費開始的。聶費不僅認真的引導了貝多芬,還讓他有機會為莫扎特演奏。
  • 貝多芬誕辰249年,讓我們一同來回顧樂聖傳奇的一生!
    今天是偉大音樂家貝多芬誕辰249周年,1770年12月16日出生的德國音樂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其留下的眾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對後世的音樂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8歲正式登臺演出,13歲時他發布第一首名為《鋼琴變奏曲》的改編作品,22歲到維也納拜著名音樂家海頓為師,26歲貝多芬的作品在維也納初現鋒芒時,耳聾這個生理疾病卻和他不期而遇。「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