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初九
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感恩敬老是我國傳統美德
2010年,攀枝花率先提出「康養」概念,成為全國康養產業的首倡者、先行者。十年光陰,作為攀枝花市南向門戶的仁和區,康養產業不斷提檔升級,「尊老」「敬老」「愛老」蔚然成風。
老有所「養」 軟體夯實
10月23日中午,和煦的陽光中,一群老人正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閒話家常、打牌娛樂,位於普達陽光度假區的攀枝花普達頤養護理院中好一派和諧景象。
「早上我們剛剛打完太極拳,還練了八段錦,現在休息休息等下就該吃飯了。」王益臨老人笑呵呵地說。
護理院共設立約100張床位,每個床位綜合建築面積51平方米。除了能為老年人提供安靜的生活環境,身體檢查,以及理療保健之外,還能為失智老人提供專業的照護,護理院具備急診搶救、運動康復、中醫傳統治療等醫療服務。
「入住的老人,每月會有4次免費理療的機會,在我們中醫理療館,我們會根據老人的身體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方案,針灸、按摩等,每周會進行上百次理療。」護理院的理療師趙麗霞說。
到了飯點,護工們早早地就將老人召集至飯廳,能自理的老人自己看著電視一邊吃飯一邊嘮嘮家常,不能自理的老人由護工照料著進食。
不僅只是用心於醫療與用餐,護理院還為老人們打造了讀書角、文化欄,很多老人也利用空閒時間寫書法、看書、讀報,豐富精神文化。
「我和老伴是今年來的,有5個月了,之前跟著孩子們去了上海,後來還是覺得這邊好,更暖和,適合咱們老年人居住就回來了,決定在這邊長住。」鄧士春老人是地道的東北人,1966年支援三線建設來到了攀枝花,為異鄉的繁榮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幾十年的異鄉生活,早已把他鄉當作故鄉。
「我和老伴一起住,我們就把房間布置得像家一樣,你們看,這就是我倆鑽石婚的結婚照。」老人熱情地為我們介紹屋內地陳設,朋友送的字畫、老兩口的紀念照、生活日常的布置,一一數來,老人眼中盈滿了幸福。
目前,護理院已經入住了80餘位老人,有兩位全科醫生以及兩位護理師,並且,護理院與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會有醫生不定期坐診,為老人免費看病。院內設獨立的院落、停車場,戶外車行與人行分流,醫療區域與照護區域做到相對獨立的同時實現統一管控。
「馬上就是重陽節,我們護理院準備開展一場遊園會,就在咱們院裡,老人們吃點東西,做做遊戲,即增進感情,又有益身體健康」護理員劉爽一邊為老人整理衣物一邊說道。
服務有「招」 硬體提升
不僅只是對療養院內的老人有細緻的「康養」服務,普達陽光度假區還將「康養」服務融入到園區的方方面面。
「這就是我們診所的遠程醫療服務系統,老年人不方便出門,可以在這裡進行遠程診療。」康和南苑社區診所的工作人員李興梅告訴我們。社區診所為居民提供「藥房」加「理療」的綜合性服務,可同時容納10餘人共同就診,針對老年群體還提供優先預約的通道。看病不用出門,「下樓」就夠了。
不僅僅是「醫療」有方,為了讓老年人出行更加方便,普達陽光度假區設立觀光車3臺,並開設專線公交,為社區老人提供免費服務。
除了有社區可為長期定居的老人提供優質康養服務,園區內的度假酒店也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務,吃、住、行、養,一樣不落。既有酒店式住房條件,也有多樣化自助餐可供挑選,入住老人還能享受園區內免費接送的福利,同時,只要入住就會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免費的健康檢測。
還未入冬,酒店便已受到了外地老人的青睞,目前已經有70餘間客房接受了預定,預約人數達150餘人。
截至目前,普達陽光投資150億元,開發康和人家、康和南苑、康和北苑、康和春曉等,總建築面積約73萬平方米,一期環線道路已形成,二期環線前期工作正加快推進中。整個項目區已累計投入資金40億元。
養老有「依」 政策暖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國人對於「養老」的殷切期望,而如今,仁和區針對老年人「康養」及養老問題出臺一系列政策,不斷提升「養老」服務。
2020年1至10月,我區有5萬餘人次80周歲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齡補貼,共計發放補貼金300餘萬元。
而針對特困供養人員,公辦敬老院還會每月發放600-700不等的生活費,並根據身體情況給予護理費。
針對特困供養人員,政府會免費為其購買醫保,如果生成了費用,在醫保報銷後,產生的費用也由政府全額報銷,真正做到「免費看病」。
近年來,仁和區緊緊結合康養「5115」工程,加快康養產業全域化布局、全齡化服務、全時段開發,與農業、工業、醫療、文旅、運動等產業融合發展,讓市民、遊客深入體會到陽光仁和的康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