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這個國慶中秋超長「黃金周」,全上海旅遊市場恢復強勁,安全出遊的環境讓市民遊客玩得安心。上海市文旅局今天(10月8日)發布數據,根據上海大數據聯合創新實驗室(旅遊)大數據監測,國慶中秋假期本市共接待遊客883萬人次,同比恢復75%;實現旅遊收入135億元,同比恢復80%。10月1日至7日,本市飯店旅館客房出租率66%,同比增長16個百分點。
150多家旅遊景區接待遊客860萬人次
今年國慶中秋假日是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第一個長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委辦局、各區的精心配合下,本市國慶中秋假日市場平穩有序、安全防控保障有力、產品供給豐富,讓市民遊客度過了一個「安全、平穩、有序」的假期。
據統計,假日八天,全市150多家主要旅遊景區(點)共接待遊客860萬人次,同比增長4%,其中,東方明珠電視塔累計接待遊客13.7萬人次,同比恢復84%;上海野生動物園累計接待遊客22.9萬人次,同比恢復80%;上海科技館累計接待遊客12.45萬人次,同比恢復59%;朱家角古鎮累計接待遊客18.1萬人次,同比恢復60%;上海辰山植物園累計接待遊客11.87萬人次,同比增長15%;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累計接待遊客16.04萬人次,同比恢復76%。
全市對外開放的55家美術館共舉辦展覽95項、公共教育活動107項,累計接待觀眾22.12萬人次,同比恢復72.5%。全市對外開放的100家博物館,舉辦臨時展覽46場,推出145項社教活動,累計接待觀眾75.4萬人次,同比增長3.28%。全市各公共文化場所(文化館、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非遺傳習所)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活動3558場次,參與各級各類活動人數共計75.13萬人次,其中各類圖書館累計接待11.56萬人次。上海各個專業劇場共上演了569場演出,同比增長56.3%,服務觀眾約31.5萬人次,同比恢復96%;全市90%以上的賓館酒店、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娛樂場所、棋牌室恢復正常營業。
外灘、豫園和小陸家嘴等區域分別累計接待遊客167萬人次、42萬人次和148萬人次,分別同比恢復79%、同比增長29%和同比恢復85%;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累計接待遊客71萬人次,同比增長52.5%;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累計接待遊客76.37萬人次,同比增長55.56%。;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各景區點累計接待遊客45.05萬人次,同比增長166%。
出行成假日首選,戶外空間受青睞
今年國慶期間,共青森林公園遊客量達到21萬人次,比去年增長了近179%,帶著帳篷到公園裡去野營成為不少親子家庭的首選。據統計,上海郊野公園八天累計接待市民遊客45萬人次,同比增長128%;全市各主要公園累計遊客遊園量達628.34萬人次。此外,朱家角、楓涇、七寶、新場等古鎮,是市民遊客懷舊之旅的理想選擇。
出行成為市民遊客假日休閒的重要生活方式,上海都市旅遊休閒市場快速恢復。市民遊客走進商場、走進劇場、走進「一江一河」;松江世茂深坑「網紅」酒店和廣富林文化遺址等帶熱了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東方明珠、上海中心、金茂大廈等建築登高遠眺,感受上海城市改革開放的成就;辰山植物園、野生動物園、上海歡樂谷等景區和上海當代美術館、震旦博物館等文博場館紛紛開闢夜遊產品,豐富了市民遊客的夜間生活。
濱江貫通後,全新的濱江公共空間也成為今年國慶長假期間不少市民遊客最愛去的地方。據統計,黃浦江濱江五區累計接待遊客432萬人次,同比恢復69%。10月6日一天,黃浦江濱江五區共接待遊客59.15萬人次,同比恢復77.62%。一份濱江消費報告則顯示,選擇濱江遊玩的遊客中,20歲至40歲的青年遊客佔比91%。其中,90後遊客同比增速最快。到濱江吹海風賞夜景,去臨江的博物館、書店看書、看展覽,成為年輕人「打卡」新選擇。濱江沿線景點對青年遊客群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加。
新看點多多,上海人遊上海熱情高漲
今年國慶假期,上海的新看點和玩點也多多,讓上海市民遊上海的熱情高漲,鄉村慢生活、文化遊、親子遊、郊區古鎮遊等以「旅遊+」方式打造的新產品已成為假日旅遊的「新潮流」。家庭親子定製產品熱銷,各大民宿預定爆滿。浦江郊野公園的「美好上海·花園生活節」 、奉賢的「郊行野趣享休閒,萬人打卡遊奉賢」主題活動、上海辰山植物園的「自然生活節」等吸引了大量上海市民。
黃浦江濱江沿線的燈光、景觀等改造一新,不僅外地遊客驚豔,也讓上海市民願意來感受一番。位於黃浦江東岸民生碼頭的八萬噸筒倉,因浦江光影秀吸引了諸多市民遊客。這裡曾是亞洲最大的糧倉,長約7分鐘的投影秀講述的正是筒倉厚重的工業歷史,折射出上海城市更新的進程。
而在浦東濱江的世博源慶典廣場,沿著濱江市民遊客可以看到美麗的音樂燈光噴泉,新奇的脈動水幕投影。燈光水幕秀中的噴泉最高可噴射到80米,120米寬、15米高的脈動水幕投影,規模則是全國第一,配合10臺大型雷射投影儀,燈光與水花在深藍夜空中撞擊出璀璨的光影,美輪美奐。「我們事先都不知道有這樣的水幕秀,就是跟平常一樣吃完飯過來散個步,沒想到能看到這麼美的表演。」就住在世博源附近的市民劉先生表示,今年國慶雖然沒出上海,但一樣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記者了解到,國慶假日期間,黃浦江兩岸的燈光秀吸引了眾多遊客流連忘返,同時也增添了黃浦江遊覽的新景觀。據統計,黃浦江遊覽船開航787航次,累計接待遊客15.76萬人次,同比恢復75%。
供給豐富防疫到位,更多好去處讓遊客不扎堆
業界分析,一方面,上海相關部門、文化旅遊企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舉措,讓市民遊客安心出遊;另一方面,上海節慶活動豐富多彩,各級文化旅遊部門、文化旅遊企業精心策劃,推出了「文化民俗」「都市觀光」「親近自然」「樂遊農家」四大類141項文旅活動,市民遊客參與度和體驗感增強。與往年遊客容易集中在經典景區扎堆情況不同,隨著滬上文旅供給能級提升,市民遊客選擇前往更多「好去處」。
全市55家美術館、93家博物館對公眾開放,近百場展覽活動陪伴市民歡度國慶中秋假期。上海各級公共文化場所組織了一系列為市民遊客喜愛的文化活動,近150場優質公共文化配送產品深入社區和居村。多區聯合推出的「閱讀建築微旅行線路」成為假日文化旅遊的人氣項目。
今年是建黨99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上海各地結合「四史」主題教育,掀起紅色旅遊熱潮,紅色旅遊成為本市國慶旅遊市場的主旋律。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龍華烈士陵園、陳雲紀念館等場館成為旅遊熱門目的地;市文旅局推出的「百棟紅色建築、百條紅色線路、百個紅色文物(印跡)、百個紅色景點、百個紅色故事」的五個「一百」活動成為這個假日的明星產品。納入本市假日重點監測統計的8家紅色主題類景區(點)累計接待遊客17.25萬人次,同比增長24.13%。
本市各大文旅企業還在假日期間為市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雲上活動。其中,全市主要文化場所舉辦線上活動1083場;線上美術館推出「雲觀展」「雲公教」欄目,總瀏覽量近64萬人次;全市各博物館推出的「雲展覽」「雲活動」持續走紅,共舉辦線上展覽226個,線上活動36場,總瀏覽量82萬人次。
據驢媽媽旅遊網統計,上海排名全國國慶中秋假期客源地的首位,長三角遊客也成為來滬外地遊客的主力軍,外省市遊客在滬消費同比增長,自由行、自駕遊成為出遊的重要方式。據統計,10月1日至7日鐵路抵達旅客238萬人次;民航抵達旅客49萬人次。9月30日0時至10月7日24時,本市入滬小客車數和出滬小客車數分別為281萬和204萬輛次。10月1日至7日,本市飯店旅館客房出租率66%,同比增長16個百分點。外省市來滬遊客客源中,佔比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廣東。
假日旅遊也帶動了商業消費。據市商務委統計,國慶中秋假日期間(10月1日8日)全市437家大型商業企業實現銷售額123.8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聯華超市、寶山萬達、絲芙蘭等10家納入統計的零售商業企業共實現營業額26.45億元,同比增長11.4%;大富貴酒樓、光明邨、上海外灘W酒店等10家納入統計的餐飲企業共實現營業額1.37億元,同比增長10.6%。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編輯:張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