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爾瑞草警察署的柜子裡裝滿中國遊客丟下的行李箱
中國遊客在韓國「丟丟丟」,該由誰買單?
議論風生
這些舊物品並不是什麼果皮紙屑之類小垃圾,遊客也無法隨手丟進垃圾桶,「打包送進垃圾場」的覺悟也挺考驗人。「丟丟丟」產生於「買買買」,韓國經濟享受了中國遊客帶來的福利,理應為隨之產生的一些問題買單,比如「舊箱包」。
近些年,中國遊客走出國門「買買買」已經成為一個現象。
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數據,2015年訪韓中國遊客在韓人均消費(不包括飛機票)約274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59萬),為海外遊客中最高。不過,給當地經濟帶來刺激與繁榮之餘,也有不少抱怨的聲音。
韓國《朝鮮日報》19日有報導表示:中國遊客「購物後像蛇蛻皮般丟棄舊物」的做法,讓韓方怨聲載道。
引發這樣抱怨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遊客廢棄的箱包。中國遊客把旅遊購物發揮到極致,到了當地「買買買」之後,全身上下煥然一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買買買的同時,必然也有拋棄舊衣物、舊鞋等,在這些東西中,最難處理的就是箱包。
帶輪旅行箱體積大,也很難回收利用,所以處理廢棄物的企業都不喜歡回收。為縮小垃圾體積,酒店得花費人力,把箱體、輪子、把手一一拆卸後扔掉。所以,一些酒店會收取5000韓元(約合人民幣30元)的垃圾處理費,不過,有些中國遊客逃費,偷偷離開。
有記者走訪了明洞一帶10家酒店和民宿等住宿設施,結果發現,如何處理中國遊客丟下的箱包成了一個共同的難題。除了扔在酒店,遊客在客運站或大街上丟棄箱包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又成為警察的一個難題。
當然,我們得承認,中國遊客在海外旅遊中的一些陋習,如亂扔垃圾、大聲喧譁等,的確損害了中國人的形象。具體到本次風波,我們無法否認中國遊客在本次事件中應該承擔的責任。
不過,中國遊客雖有素質不高的地方,但毋庸諱言的是,偏見之下,當地輿論也會非理性地、情感性地尋找他們心目中的那個原因,而不是冷靜地尋找真正的解決辦法。
韓國一名旅行社代表說:「中國遊客除了在百貨店和免稅店很豪爽,在扔垃圾方面也絕對『豪爽』。」反過來說,拋棄舊的,意味著同時購買了新的。那麼,合理的解決辦法就是誰受益,誰負擔。
現在造成最大困擾的是箱包,韓國市政相關部門,可以制定辦法,以服務遊客、服務旅遊經濟的思路,主動去處理這些丟棄的「箱包」,而不是讓酒店、遊客自行解決。
要知道,這些舊物品並不是什麼果皮紙屑之類小垃圾,遊客也無法隨手丟進垃圾桶,「打包送進垃圾場」的覺悟也挺考驗人。「丟丟丟」產生於「買買買」,韓國經濟享受了中國遊客帶來的福利,理應為隨之產生的一些問題買單,比如「舊箱包」。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