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就可以關注《天生快活人》微信↑。
小橙子之前以為,【元宵】只是北方同胞對【湯圓】的叫法
原來不是的!
元宵是搖出來的,將凝固成團的餡料放在裝有江米粉、糯米粉的大簸裡搖晃,一層一層粘上粉。
湯圓則是手工包出來的,將餡料包在糯米粉和成的皮中,收口後搓成圓形。在這個包湯圓的過程中感覺把一切的美好的甜甜蜜蜜地包裹在軟滑的麵皮裡,生活也更加的有滋有味,圓圓滿滿了。
由於製作工藝不同,元宵比湯圓的口感要粗一些。
元宵煮後,湯會比較濃,跟糯米麵粥似的,表皮鬆軟,餡料硬實有「咬勁」,果香和米香濃鬱。
湯圓煮後,湯水比較清,口感滑糯。湯圓不僅有甜味的,還可以用肉餡做成鹹味的。
元宵和湯圓的健康食用貼士
對於元宵和湯圓的吃法,較為健康的吃法仍為煮或蒸,且進食時,建議多喝煮元宵或湯圓的湯水。因為糯米粉中含有較多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保證正常的胃腸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這些維生素大部分都溶於湯中,有利於人體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其實,你認為這就是湯圓的全部嗎?
NO,湯圓還有鹹的!
國內湯圓大多以包裹餡料的方式做成,以甜為主,獨五邑地區是以鹹為主,而甜湯圓主要煮少量稟神用,做來吃的都是鹹湯圓。
五邑湯圓做法多以糯米粉,瘦肉,豬肝,鯪魚煎成的魚餅,白蘿蔔,蝦米,小蔥,芫荽等;部分地方會用廣式臘肉,臘腸,沿海鎮縣也使用海鮮,紫菜等材料。
鹹湯圓是我們廣東僑鄉的一種特色美食,除了過年、過節和生日的時候必吃,平時也可以煮來當早餐或者午餐。小時候在家鄉用來做湯圓的水磨糯米粉都是自家曬的,從國外回來的華僑都喜歡帶些回去。我們做的湯圓中間是不用包餡料,變化全在湯水的材料中,湯料的做法可以多種多樣。這次用了鹹雞、紫菜、瘦肉煮成的鹹湯圓鮮甜味美,一個人就能吃上兩大碗。
--
【原材料】水磨糯米粉500克、紫菜1/2個、瘦肉150克、鹹雞200克,白蘿蔔1個,芫荽、蔥適量。(適合4-5人食用)
【調味料】油和鹽各適量。
【製作方法】
1、蔥和芫荽洗淨切碎。
2、白蘿蔔去皮切成絲。
3、鹹雞切成小塊。
4、瘦肉洗浄切小塊。
5、糯米粉倒入深盤,加適量熱水攪拌勻,直至揉搓成一個粉團。
6、把粉團揪成小塊,用手揉成一個個小湯圓,中間不放餡料,用碟裝好備用。
7、紫菜用水泡開後洗淨瀝乾。
8、熱鍋下油,把鹹雞和瘦肉放入鍋中炒出香味。
9、加入適量清水燒開。
10、把蘿蔔絲加入湯料中一起煮至軟熟。
11、再加入紫菜和湯圓一起煮開。
12、待湯圓煮至全浮到湯的表面即可撤火,撒入蔥和芫荽,加適量的鹽調味。
美味小貼士:
1、加熱水揉出來的湯圓會更加彈牙,煮開時也不容易粘糊。
2、糯米粉加水揉成的粉團不要太軟,要不會容易粘在一起,以揉出來的湯圓不會裂開為宜。
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宵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正月十五習俗與禁忌。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正月十五在中國許多地方有著很多的習俗與禁忌,以下就一一為大家介紹!
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在我國也由來已久,最初稱為"湯圓",後因多在元宵佳節食用,所以也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常見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餡料豐富多樣,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等,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象徵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
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看完記得轉給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想獲得更多歡樂,請長按下方二維碼,加我們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