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日本熊本縣知事在記者會上發布消息稱,近期將與阿里集團籤署合作協議。
沒錯,就是那個網紅熊本熊所在的熊本縣,和中國電商巨頭馬雲爸爸的阿里巴巴。
在目前國際旅遊前途未卜的局面下,阿里籤約國外網紅旅遊目的地,做了哪些準備?阿里瘋狂砸錢文旅,是否又會一場空?
今天,小豆就跟大家聊聊阿里巴巴入局文旅的「大格局」和「小心思」。
從公開新聞來看,這次阿里和熊本縣的籤約合作領域,主要是跨國產品銷售和旅遊目的地營銷。
也就是阿里旗下的臺柱子業務跨境電商,和近年的重點業務在線旅遊。
其實,在很早前,阿里在線旅遊產品飛豬就和熊本縣有過合作嘗試。
2017年,日本熊本縣旅遊線路上線平臺;
2019年,飛豬專門推出櫻花季活動,把自己的IP形象送到日本,進行了一系列專項推廣。
熟悉熊本熊的同學應該知道,用IP進行營銷對它而言是輕車熟路。僅憑一個動畫形象為地區帶去30多萬年收入,周邊產品更是在國內外暢銷。
在國內的電商平臺上搜索熊本熊,也能看到很多聯名款產品和專營店鋪。
不過,目前阿里系產品上還沒有專門的熊本熊旗艦店。也許不久之後,我們就能看到熊本熊周邊或熊本縣特產的專營店了。
關於阿里巴巴為什麼要做文旅,一位阿里雲的文旅板塊負責人曾給過這樣一個解釋:
「因為阿里巴巴有個口號,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馬雲老師聽說文旅很難做,所以我們就進入了文旅。」
話糙理不糙,文旅行業確實不好做,而阿里進軍文旅也確實下了血本。
2020年9月,阿里投資3.85億入股眾信旅遊,從事旅遊產品分銷業務;
僅僅一個月後,阿里與全球最大免稅店DufryAG合組中國合資公司,持股51%,發力旅遊零售業務;
除了投資之外,阿里雲、天貓、高德、飛豬、螞蟻金服、釘釘、餓了麼、友盟+、大文娛等九大業務代表組成的「全家桶」,也紛紛向文旅行業傾斜資源。
那麼,這樣瘋狂砸錢,阿里的文旅路走得是否順利呢?
其實,阿里在文旅領域的探索並非沒有經歷過失敗,下表中均為阿里投資或併購後走向暗淡的文旅項目。
資料來源:根據「IT桔子」公開數據整理
馬雲在一次演講時曾說, 在過去的19年裡, 阿里巴巴經歷了1900次以上失敗才有今天。
在文旅領域的探索也一樣。阿里現如今大張旗鼓地進軍文旅行業,離不開此前無數次探索積累下的經驗與教訓。
關於阿里巴巴集團在文旅行業的布局和未來的行動,有3個方向很值得我們關注。
01 商城業務:IP與文創衍生品
IP是一個不會衰竭的話題,國內的文旅優質IP領域還有很大空白。
在阿里的總體布局中,以天貓為首的商城業務是連接消費者和品牌方的重要介質,承擔著IP創意與文創開發的重任。
在過去的兩年裡,天貓新文創的業務線其實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大英博物館、故宮博物館等文博IP大量入駐;跨界合作的文創品牌、文創設計師達到數萬個。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普及,文學、影視、動漫等內容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為文化創新帶來了更大市場。
不難想像,文創IP的合作範圍將會不斷擴大,從品牌設計師、文博機構擴大至旅遊目的地、旅遊城市。
類似與熊本縣的合作,在未來可能會更多。知名IP的流量和經驗,都能成為阿里在文創IP賽道上有力的助推器。
02 在線旅遊業務:爆發飛豬平臺優勢
背靠著阿里巴巴的強大資源,飛豬從誕生之初就越過了OTA模式,直接走向了OTP。
在「Online Travel Platform」中,飛豬的最大優勢無疑在於「Platform」。2020年莊卓然就任總裁後的幾個大動作,更表現出了飛豬在平臺方面的決心和能力。
飛豬旅行現任總裁莊卓然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莊卓然在疫情期間臨危受命,上來就做了3件大事:百億補貼、隨心飛產品,和內容投入。
這3件事可以看作一場大的流量攻勢,因為對於一個平臺型產品來說,豐富多維的流量是吸引b端商家的重要競爭力。
而想要獲得持續不斷的流量注入,飛豬就需要加速與阿里生態融合的進度。
一方面打通淘寶、支付寶、高德、口碑、餓了麼、釘釘等多個產品場景,依託阿里雲的數字中臺能力,來實現平臺整合。
另一方面和整個淘系共同整合內容資源、達人資源,實現更廣域多維的流量。
過去一年,飛豬平臺商戶增加近5000家,1/3商家年交易增長超過100%。對於商戶而言,阿里在飛豬的不斷加碼或許將帶來更多利好機會。
03 阿里雲業務:搶灘智慧旅遊
數位化、科技化是未來旅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騰訊、華為、阿里等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都在搶灘的領域。
在阿里的宏觀布局中,阿里雲是串聯起天貓、高德、飛豬等系列服務的鏈條,擔任著打通8大文旅數字經濟體的功能和角色。
阿里雲智慧景區解決方案
以阿里云為基礎,高德可以提供導航導覽服務;飛豬可提供景區門票與智慧酒店服務;阿里體育的智慧化場館、大麥網的文旅演藝也都可以互通。
從2019年12月份正式宣布進軍文旅行業起,阿里雲已經大量地和各省市政府、文旅企業建立起了合作關係。
2020年部分籤約項目,資料來源公開新聞
合作方向包括全域旅遊、智慧景區、智能客服、實時監控、景區可視化等一系列數位化運營服務。
在疫情影響下,雲旅遊飛速發展、新基建大批展開,旅遊這一傳統行業被迫從線下走向了線上。
對於阿里來說,如何能真正地幫助旅遊目的地提升營銷能力,在疫情結束後持續從線上獲益,將是一個關鍵的課題。
隨著文化旅遊內涵和外延的擴大,圍繞旅遊目的地,體育、戶外、文化、娛樂、遊學等周邊產業,構成了文旅大消費產業。
這是一個蘊藏巨大發展潛能的市場,同時也是一個亟需變革的市場。
阿里巴巴入局文旅行業的一系列動作,已經不僅僅是資金和資源的投入,而是逐漸串聯起了完整的鏈條服務體系,展現出了在文旅深耕的雄心。
當然,跨界而來的水土不服、內部不同業務體系的打通等問題仍然會存在。但是新的一年,整個行業同樣也將在巨大挑戰中繼續砥礪前行。
面對網際網路電商企業的入局,文旅行業應當以創新的姿態和積極的作為,擁抱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帶來的機會和衝擊。
本文由旅豆學堂整理自網絡
參考資料:
《阿里:把抄底旅遊進行到底》
《阿里的文旅全球戰略:面對越來越挑剔的90後 如何打造旅遊IP?》
《阿里進軍文旅產業:電商巨頭要如何攪動這個萬億市場?》
《日本熊本縣將與阿里巴巴籤約,著眼新冠後吸引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