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是2019年的三伏天第一天。湖南人把入伏稱作起伏,雖然眼下的氣溫還沒有達到頂峰,但熱量、光線都已經聚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即將開始。
「走,今天起伏,到我家吃雞去!」記者走訪發現,長沙多個菜市場內叫雞(公雞)銷量火爆,平均每斤上漲2-3元,搭配出售的路邊荊也漲到5元一把,老薑炒叫雞幾乎成了餐桌上必備的一道菜餚。
「要雞麼,正宗的鄉裡土雞!」7月12日上午8點,在長沙市蔡鍔路荷花池菜市場門口,來自寧鄉的周師傅挑著十幾隻土雞叫賣。「都是自己家裡放養的,沒餵一點飼料。」周師傅放下擔子,不停地向過往市民兜售,一會兒工夫,便賣出三四隻。
走到市場內的活禽區,攤位上4名戴著乳膠手套的年輕小夥分別負責顧客詢價、收銀、活雞脫毛宰殺、袋裝切塊等工作,從顧客付款到提貨離開,一隻雞的處理時間不過10分鐘。
攤主劉先生告訴記者,往年的頭伏天,店裡一天能賣出200-300隻叫雞,為避免出現脫銷的情況,老闆從年初開始飼養未開嗓的叫雞,保證各個攤位的存欄量。
此外,位於天心區月塘路高雲菜市場內,在攤位上忙著宰殺活禽的年輕小夥透露,從早上6點開門到9點,已殺了近80隻活雞,按照目前的忙碌勢頭,他估計今天的銷量至少在150隻以上。
或許是因為長沙人「好吃」和氣候潮溼的特點,所以頭伏天吃叫雞這個習俗一直被延續下來。有需求就有市場,記者走訪發現,多個農貿市場內叫雞價格出現輕微上漲。
「昨天還是12元一斤,今天就漲到15元了。如果是土雞,要26元一斤。」7月12日下午,在開福區毛家橋菜市場內,市民張奶奶告訴記者,比起叫雞價格漲幅,更誇張的是搭配售賣的路邊荊(一種中草藥,又稱六月雪),從2.5元一把漲到5元一把。
■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薛欣妤 張雅婷
習俗
做叫雞加路邊荊,祛溼散寒
記者搜尋了坊間關於「伏雞」地道做法。首先,將路邊荊洗淨切段,加入開水熬煮30分鐘。隨後,選購一隻重約2斤的叫雞剁成塊備用,熱鍋熱油放入適量薑片煸炒出香味,把雞塊放入,加鹽、幹辣椒、蒜等調料繼續煸炒。最後,將熬好的路邊荊的汁水淋在仔雞上,蓋上鍋蓋,用小火慢煨,煨至湯汁漸幹時,滿屋飄香,便可裝盤食用。路邊荊能起到清熱解毒、散寒、強健筋骨、祛風溼的作用,幫助人們增強身體抵抗力。
雞做好了,吃法也很有講究,老長沙黃先生告訴記者,按照老一輩的要求,吃路邊荊煨雞時最好穿長袖衣長褲,吃得大汗淋漓效果最好,「人體溼寒之氣要通過汗液排出,當然也要注意通風,不然屋內太悶了也容易中暑。」
此外,長沙地方史研究專家陳先樞介紹,起伏除開吃叫雞,長沙人還有吃薑、喝路邊荊煮水、貼三伏貼、喝涼茶等習俗。以喝涼茶為例,最地道的方子是把車前草、淡竹葉、菊花和麥冬等4種中藥材一起熬煮。
連線
連續10年
三伏都有40天
入伏啦!12日,長達40天的「三伏」正式登場,這也標誌著真正暑天的開始。天文專家表示,根據統計數據,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當出現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2015年至2024年的夏至到立秋都是有5個庚日,因此這10年的『中伏』是20天,『三伏』自然也都是40天。」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說。
據對本世紀100年間的「三伏」統計,伏期為30天的有30年,伏期為40天的有70年,後者是前者的2.33倍。
「如果用數據來說話,我國民間百姓籠統所說的『三』伏天,其實應該叫『四』伏天,『四』伏天更切合實際,也更準確一些。」史志成說。
那麼,40天的伏天一定比30天的伏天熱嗎?未必!天文專家表示,伏天究竟有多熱,是由副熱帶高壓的位置、陽光照射強度、地表溼度等多種氣象因素綜合而成,因此,40天的伏天不一定比30天的伏天炎熱。
入伏後,一年中氣溫高、溼度大的日子來了。史志成提醒,伏天期間,高溫時段多注意休息,及時補水,清淡飲食,加強對心臟的保養,避免熬夜,規律飲食,充足睡眠,適當午憩。
■據新華社